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2 毫秒
1.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6):112-115
使用身高计、围度尺、韩国产InBody 3.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石家庄市东简良小学138名5~6年级外来务工农民子女和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167名5~6年级城市居民子女进行身体形态和体成分测定,以了解外来务工农民子女和城市居民子女身体形态和体成分的情况.结果显示:外来务工农民子女的身高、体重、腰围均小于城市居民子女,其中身高、体重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来务工农民子女的蛋白质含量、矿物质含量、体脂含量、体脂百分比低于城市居民子女(P<0.01),肌肉量、肌肉百分比、骨量、水分量高于城市居民子女(P<0.01);城市居民子女的肥胖发生率显著高于外来务工农民子女(P<0.05).研究表明:外来务工农民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相比,生长发育相对迟缓;两人群的体成分均存在不合理性,外来务工农民子女的蛋白质含量、矿物质含量偏低,城市居民子女的肌肉量偏少,但体脂含量偏高.  相似文献   

2.
子女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子女进入学龄阶段学习开始,父母和亲人们要注意尊重子女。家庭重大问题的决定要在合适的情况下告诉子女,给属于子女的权益,即决策权、选择权。不给子女机会,不尊重子女的想法,排除、孤立子女的思想和意见是极为有害的。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自编问卷对100名被试的调查,问卷包括农民工对知识和教育的态度、亲属对知识和教育的态度、子女希望受教育的程度、对子女积极变化的期望程度就等四个因子,测量农民工对其子女的教育期望.研究表明: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与父母、家庭收入、子女数目无显著性差异,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与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子女性别、子女学业成就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由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分析 如今,我国农民工的子女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漂泊子女"和"留守子女"."漂泊子女"是指子女跟随父母打工,子随父迁,经常变动居住地点和学校,具有住所和受教育的不稳定性."留守子女"指由于父母在外打工,子女被托付给在农村的祖辈或其他亲戚抚养,由父母支付其子女生活和教育费用,具有住所和受教育的相对稳定性.但无论是"漂泊子女"还是"留守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揭示父亲教养方式主要体现在与子女游戏上,父亲与子女建立有效安全依恋、父亲对子女生活的参与程度,对其探索外部新奇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父亲还通过孩子的母亲间接地影响子女的成长。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交互作用等三类研究,发现父亲教养方式与子女的焦虑存在显著高相关,继而探索加强与子女的游戏,重视与子女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向子女提供更多积极反馈、解释或建议,同时克服父亲自己的过度焦虑等维护子女适度焦虑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SFCE协同教育”是促进“双迁子女”(随迁子女和拆迁子女)融入城市化的路径。我们把“双迁子女”SFCE协同教育共同体的教育目标确定为五个方面:一是让“双迁子女”感受到城市生活、学习的快乐,使“双迁子女”对学校、家庭、社区、父母所在的企业有认同感、亲切感,并产生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亲切感;二是让学校成为“双迁子女”家庭、社区群众、服务企业员工心目中的“和美”学校,让“双迁子女”能够欣赏到校园的美丽,接受到教师的关爱,收获同学的友情,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三是让“双迁子女”家庭,在学校、社区机构和“双迁子女”父母所在企业的帮助下,成为和睦的家庭,让家长掌握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能够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化解分歧,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7.
研究小学阶段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品质,有助于推进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和城乡教育公平的实现。小学阶段农民工子女在学习的心理适应、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突出的问题。家庭收入低、城乡差异大、学生成长的不确定性以及教师和家长对孩子学习品质关注度不高诱发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品质问题。提升农民工子女学习品质的主要策略有:教师和家长掌握学生学习品质培养的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品质;调动农民工子女学习品质发展的内在积极性;以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具体的行动促进农民工子女优良学习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8.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是针对城市学校中流动人口子女的特殊情况和需要而采取的学校教育干预措施,其实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城市中小学教师对城市教育抱有狭隘认识,缺乏接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的思想准备、心理准备,对流动人口子女学生怀有偏见和"放任"思想,使部分流动人口子女在学校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为做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工作,教师应该了解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生活、心理、家庭等方面情况,研究并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学习和心理问题,为流动人口子女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愉快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适应流动人口子女,并关注流动人口子女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本研究对农村父母外出务工与留守子女初、高中阶段辍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父亲外出务工会显著降低留守子女初、高中阶段的辍学概率,母亲外出务工则会显著增加留守子女初中阶段的辍学概率。此外,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留守子女的初、高中阶段的辍学概率;与那些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留守子女相比,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留守子女越不容易辍学;家庭子女数和机会成本会提高留守子女初中阶段辍学的概率。因此,为降低农村中学阶段子女辍学率,政府应当增加农村妇女当地就业机会以减少母亲外出的影响、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使随迁子女能获得同等的教育机会,并为高中阶段和多子女家庭提供教育补贴。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双重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现有农民工子女可供选择的受教育路径考察农民工子女成长和受教育状况都不容乐观,农民工家庭的子女在受教育的选择上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从农民工子女成长要素、城乡教育资源差异、城市教育资源存量和增量等因素考虑,让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上学应该是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最好选择。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改革现在的教育体制,在制度上保证农民工子女在父母务工城市享受公平的、无差别待遇的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1.
"弱势群体子女在中小学阶段的心理问题与教育策略"课题组运用SCL-90自觉症状量表进行测量和调查,发现农民工子女中女生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学生年级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留守儿童"和"漂泊子女"呈现出不同的心理问题。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家庭经济贫困、家长文化水平低、农民工子女认知存在缺陷等。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要改革户籍制度,营造农民工子女受教育公平的环境,同时要对农民工进行培训,使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另外,农民工子女自身也要有正确的认知观。  相似文献   

12.
王霞 《中小学电教》2011,(9):153-154
六里坪镇小学现有27个教学班,学生近1500人,教职工八十余人。学校生源主要来自镇直单位、财神庙村和邻近村镇,具有"五多"的特点,即农民子女多、城镇职工子女多、个体户子女多、留守单亲子女多、外镇村转入子女多。由于学校受到农村周边环境、家庭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三名优秀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家庭文化资本和家庭教育行为,探讨其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三个个案家庭教育的优质经验包括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帮助子女良好习惯的养成;克服工作时间限制,注重亲子交流;集中家庭全部资源,支持子女兴趣爱好;走近子女内心世界,塑造子女健全人格。个案家庭教育也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给子女更多的陪伴时间、提高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度、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供给的现状困境有供给的主体不明确、承担接受者不够有效和现行经费政策不够完善等。基于此,从公共经济学准公共产品的属性、特性和供给模式的理论视角出发,提出解决困境的建议性对策: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供给主体多元化、多渠道筹集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经费;建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专项拨款制度、改革现有的教育财政分权制度;鼓励城镇公办学校接受容纳农民工子女、消除对农民工子女的歧视和不公平的收费现象。  相似文献   

15.
《家长》1998,(1)
一、树立为国教子思想,自觉履行教育子女的职责。二、重在教人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习惯,增强子女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三、关心子女的智力开发和科学文化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要适当,方法要正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钦州市钦北钦南片区大部分的乡镇农村家庭教育方式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显示:放任自流型中,家长对子女不太关心的占百分比最多,虽然子女多数最服从父亲,其次是母亲,但有不少子女选择最信服非家庭成员,并且在家中子女最不爱听父母的话,达80%,比其他类型多出很多。半管型中,家长对子女一般关心,较尊重子女选择,但认为子女的学习对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有好处的百分比最少。对子女帮助别人的态度,赞成的百分比最多。在被调查者中,认为子女最信服父亲方面的占比最多,其次是母亲,在家中学生最爱听父母的话的百分比占最多,子女最信赖父母。家长认为子女常讲实话的相对较少。严管型中,父母平时对子女的学习和生活非常关心的是严管型,认为子女的学习对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有好处的百分比最多,对子女帮助别人的态度,赞成的百分比较多,平常负责子女衣食住行方面的达100%。引导型中,家长对子女比较疼爱,认为子女的学习对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有好处的百分比也较多,最尊重子女的选择。平常主要由父母负责子女的衣食住行,父母对子女的要求比较严格,对子女在花钱方面管得较松。  相似文献   

17.
陈璐  叶一舵 《中学教育》2014,(1):104-112
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580名初中学生(286名农民工子女和294名城镇子女)进行调查,以探求初中阶段农民工子女特质应对方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将农民工子女的特质应对方式与城镇子女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初中阶段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际依据。结果表明:(1)农民工子女与城镇子女在特质应对方式上都有别于健康人群标准;(2)初中阶段农民工子女在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上与特质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情况、父母亲职业、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农民工子女的消极应对水平在性别、父亲职业上存在交互作用;(4)城镇子女的积极应对水平在性别、家庭经济情况上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也是子女终生的老师,父母的教育影响总是有形或无无地体现或蕴含于子女的言谈举止、处世立身和道德修养之中,成为子女一辈子的文化胎记,一辈子的生命基因。班主任不仅要做学生的工作,还要善于做学生家长的工作,让他们学会教育子女,学会与子女和谐相处,学会给予子女正面的引导,使其成为一个健康、快乐、自立和利他的"和谐的人"。  相似文献   

19.
周春燕  陈进宏 《文教资料》2008,(12):107-109
现代社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一部分家长由于忽视子女主动探求新事物能力的培养,忽视子女性格和情感的培养,忽视子女的自信心和创造力的培养,忽视子女的劳动能力培养,使一部分子女的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社会责任感,家庭教育已是社会变迁中的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就社会变迁中的影响因素、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外来务工子女初中语文学习现状、外来务工子女语文现状薄弱的原因和如何改善外来务工子女语文学习等方面作初步的探讨,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外来务工子女初中语文学习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