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知道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交通、水能分布的影响,了解我国基本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的分布情况,知道不同地形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学生能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知道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交通、水能分布的影响,了解我国基本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的分布情况,知道不同地形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2.学会辩证地看待我国地形、地势特点,正确理解因地制宜的现实意义,对学生进行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思想渗透。3.能够正确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不断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教学重点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教法分析以“导”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指导”——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地理图表,进一步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知道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交通、水能分布的影响,了解我国基本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的分布情况,知道不同地形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设计思路本着一切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宗旨,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二、教材分析与处理“中国地形”是《中国地理》(人教版)第三章《中国的地形》重要内容之一。它贯穿于气候、河流等章节,并与农业经济密切相关。本节课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旧大纲要求学生记忆大量的地形名称, 相对冲淡了对地形特征的认识。“新标准”删繁就简,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上,并且把它们落实到中国地形图上。这样,用《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指导旧教材, 既可培养学…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 “中国的地形”这一节,不仅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其他章节的重要基础。本节首先简要说明中国地形基本特点,之后重点介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多样等三个特征。内容处理重点是中国地形的三个特征及山脉的空间分布,对五岳、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及三大丘陵的分布做粗略了解。  相似文献   

6.
本节是《中国的地形》一章的重点内容,是学习中国地形的基础和总论部分,主要讲授我国地形的两个基本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使学生掌握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大势,并初步学会运用地形剖面图说明我国地势特点。从分析我国地形地势优越性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立志建设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是掌握我国地势地形的特点;教学难点是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和地理事物优缺点的评价方法。针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需要,要充分运用中国地形图(挂图)、中国地形模型图、投影设备等,以读图、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地理课标要求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第一节。本节教材由“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两目构成。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Ⅰ地形与地势 1.教材分析:"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和"地形复杂多样"一课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的第一、第二课时的内容.在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中,学生初步了解了中国的疆域、人口与民族的知识以及学习中国地理的初步方法.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是从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湖泊等不同层次的学习,了解美丽的祖国.  相似文献   

9.
正一、课标解读《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我国不同地域差异的认识提出以下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具体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的学习标准,其核心内容可细分如下:运用地图简要评价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在地形图上识别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说出西北地区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西北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本节内容对应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以下要求: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教材地位作用:"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典型的跨省经济地理区域。作为中国地理最后一个分区教学的内容,它既是对八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有: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同,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本节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之一,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一般特征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地形与地势知识容量大,涉及中国众多的山脉、盆地、高原。名称繁杂,位置抽象,历来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难点。且短时间内需要学生总结山脉的走向,归纳中国的地势特征,困难重重,学生往往理解不到位。然而中国立体地形图以其直观性能清楚显现山脉的走向,各类地形区的高低起伏状况以及分布位置,是学生学习地形与地势的得力学具。  相似文献   

13.
中学地理中气候类型的判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要针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成因及其分布位置,详细介绍"以温定半球、定带,以水定型""非地带性分布的气候"内容,使学生能够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并学会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
黄雷  徐瑾 《地理教育》2015,(2):20-22
一、教学分析课标要求:1能在地图中指出某个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能运用地图简述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2能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明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3能运用地图描述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以及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4能运用地图说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教材分析:东南亚是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中"了解地  相似文献   

15.
结束小学教育进入初中,开始了门类广泛的知识学习,其中初中地理是一门生活实际应用比较广泛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对这门课堂产生兴趣并学好,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地理涉及种类多,有国家地理、人文地理、地形地势地理、气候地理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尝试等,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6.
陈焱 《贵州教育》2012,(21):44-46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由此可见,"乡土地理"内容的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近十多年来一直身居教学工作第一线,探索于区域乡土地理教学实践研究,经过这些年来在教学中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和不断创新,在学生参与度高、自主性大、情感体验强的"乡土地理探究式实践活动"这一课型的教学方面有所心得。  相似文献   

17.
一、以事半功倍的方法全面覆盖、整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知识1.提纲挈领抓定义。地理定义是地理事物的特征最本质的体现。在高三重新复习定义,应该比高一、高二有更深刻的认识。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进行对比、类比。例如地形、地势与地貌,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农业生产结构与农业地域类型等等。  相似文献   

18.
学生要"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这是地理课程标准在"过程与方法"部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综观湘教版的地理教材,不难发现与以往教材相比,一个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增加了许多"活动",它更多地要求学生自主去进行探索、求证、总结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 读图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能据图说出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利用地形图,归纳欧洲西部的地形地势特点, 解释地形与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 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说出欧洲西部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通过实例说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地形》一章是初中第三册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它是学习中国地理重要的基础知识,而“地形概况”一节则是基础的基础,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地形概况”一节,主要讲述了我国地形的基本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是本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