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媒介触达了社会各个领域,也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媒介不再只是传播信息的一种中介,而是融入到整个社会之中,参与并影响着社会事务的发展,推动着媒介化社会的形成。本文着重阐述了媒介化与媒介化社会的理论渊源,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媒介化社会网络信息传播面临的风险,希望通过重视主流内容传播、回归新闻专业主义、持续加强信息公开、完善网络信息法规、提升媒体把关能力、提高公众媒介素养等措施,助力网络信息在媒介化社会中的健康传播,推动社会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2.
《新闻世界》2010,(4):8-10
媒介素养,概括地说,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是一种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的能力。只有提升媒介素养,掌握媒介传播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才能知道怎样运用媒介更好地为自己的劳动、生活和学习以及参与国家公共事务服务,从而成为信息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公民媒介素养,一直以来都是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重点课题,尤其是微博时代来临之后,面对微博信息的杂芜,公民媒介素养的匮乏更是凸显无遗。本文试图结合对微博信息传播特征与传播模式的分析,从公民媒介素养的角度阐述我国公民媒介素养匮乏的表现,并提出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4.
国际传播力既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传播力包括传播能力、传播效力和传播权力三个层面,媒介成为影响国际传播力的重要因素。新媒体时代赋予国际传播力新的特征:个体传播使得国际传播能力多元化,媒体传播中的文化因素和生活化因素增强了国际传播的效力,国家传播引发国际信息传播秩序失衡并导致信息霸权和文化霸权。媒介素养教育成为构建国际传播力的一种新途径。通过增强民众的媒介素养,为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奠定群众基础;增强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为国际传播效力提升奠定专业基础;增强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为国际传播权力提升奠定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5.
媒介素养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莉 《当代传播》2005,(5):95-96
媒介素养的概念是伴随现代信息社会人对媒介依赖性逐渐增强而产生的,媒介素养更多关注人的素质,在素质教育层面探讨现代人如何应对现代信息社会,如何应对传媒,利用媒介实现人的现代化。本文论证了具备媒介素养是现代人特征之一,媒介素养的提升能够推动人现代化的实现,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指出提升媒介素养与实现人的现代化最终统一于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危机信息传播的公众认知与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媒体时代具有受传者和传播者双重角色的公众对危机信息传播的认知存在偏差,体现了其媒介素养的多层级和不平衡特征。在公共危机频发的当代中国,加强公众媒介素养教育,既是传播管理的重要内容,又是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张昆 《今传媒》2010,18(9):14-17
当今社会,常被称为信息社会,或媒介化社会。大众媒介对社会的渗透可谓无所不在,无孔不入。人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传播的时代。我们依赖信息媒介,传播成为社会共同体的粘合剂。我们的思维情感、生活方式、活动空间、乃至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人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的时代里,传播媒介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影响之大是有目共睹的,其影响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人都不会忽视媒介的作用,任何事情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媒介的影响。以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大众健康意识与健康素养为目的的健康传播,传播媒介的作用与影响力更是如此,以至于形成了传播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健康传播。  相似文献   

9.
自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媒介"诞生以来,任何一次有关于媒介的技术革新,都会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媒介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而被总结为伴随性共生。在这一背景下,信息传播内容、方式与呈现形式都会伴随媒介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在媒介时代,信息传播的特征是以媒介的发展为基础的,集中体现为媒介技术领域内的变革与突破。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时代,以如何正确认识网络媒介、如何合理选择和接触网络、如何正确理解和鉴别网络信息、如何有效利用网络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媒介素养成为一个亟需讨论的问题。文章就网络媒介素养对既有媒介素养的拓展、其主要内容以及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冯恩大 《青年记者》2007,(18):50-51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正日益成为高校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并对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心理及行为方式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根据先于我们进入网络时代的发达国家的经验,社会成员自身媒介素养的高下在当今社会极其重要,媒介素养高者多接受正面影响,媒介素养低者多接受负面影响。因此,如何让当今的高校学生良好地适应网络时代,是以育人为本的当代高等教育必须直面的任务——实施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闻传播事业的迅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旨在指导社会成员正确认识媒介的基本特点、性质、功能和局限,客观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掌握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技巧,利用传媒发展自己的媒介素养教育越来越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已经有研究提出了在我国逐步推行媒介素养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这方面教育的科学设想,  相似文献   

13.
论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华华  胡忠青 《新闻界》2006,(2):113-114
在信息社会里,大众媒介对社会生活的覆盖和它自身具有的权威性、影响力,已使得任何个人和组织机构都不得不高度重视和依赖它。在这样的环境下,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种普遍需要。由于领导干部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提高其媒介素养更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4.
曾凡斌 《新闻知识》2005,5(10):39-42
最近两年,新闻传播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媒介信息服务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的能力,而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各种媒介。目前我国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处于对国外的媒介素养教育的介绍与分析层面上,很少对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进行本土化的反思,而作为一门人社会科学,只有“知识本土化”,才能真正做到关怀中国的现实生活以及生活其中的个体。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进入一个不可控的风险社会,一系列科学技术与环境安全问题成为新闻传播中的重点内容,新闻媒体在传播风险信息时或由于一些失范行为造成许多新的风险,或放大风险加剧受众的不安和恐惧心理,或将官方与民间两个话语场域放置对立面激化社会矛盾.本文从媒介失范角度入手,浅析这些失范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可以采取的可行性意见,以此减少媒体在传播中造成的新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媒介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人们怎样处理与媒介关系的问题,媒介素养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媒介的演变而在不断的与时俱进。Web2.0下的新媒体促使网络传播内容、方式和文化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相应地也赋予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新内涵。本文在分析web2.0及其带来影响的基础上,从媒介素养教育范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对web2.0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钟楠  陈世华 《新闻窗》2007,(5):104-105
在现代传媒的运作过程中,广告与媒介一直处于互动的发展过程,大众媒介为广告的传播提供了一种最有效的传播途径,广告也有效地利用大众媒介,成为媒介内容和媒介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告属经济的范畴,主要作用于社会的经济,并不直接担负太多的社会责任,但是,它却以其特殊的方式参与着社会文化的建设与塑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新闻资讯和公众生活息息相关,传播新闻资讯的媒介自然就成为公众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社会新闻资讯传播媒介在传统媒介的基础上,产生了网络媒介,两者的发展关系对公众获取新闻资讯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首先概述了网络与传统新闻传播媒介,论述了网络与传统媒介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差异性,探讨了网络与传统媒介新闻传播发展关系,旨在为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成为健康知识和信息的重要传播者.面时大众传播媒介所提供的健康信息洪流,公众需具备对传播媒体的辨别意识,以及准确、有效地分析理解传播内容的能力,才能获得真正有用的健康信息为己所用,即公众需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本文从大众传播层面的健康传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公众媒介素养教育应注重意识、技能、评价、使用四个方面的培养,并针对个人、学校组织、政府媒体、社区社团层面对如何提高公众媒介素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的时代,秘书工作每天需要处理大量信息,能否在信息沟通和传达过程中扮演好桥梁角色是衡量秘书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想要将获取的海量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找出有效信息加以利用,这一系列的工作都离不开良好的媒介素养。本文将系统阐述媒介素养在秘书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从而说明媒介素养对于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对秘书如何培养媒介素养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