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脚板新闻"的产生确有些年月了。过去常听前辈说,新闻是脚板"写"出来的。意思是说,记者要多往下面跑,多深入到事实发生的现场去,这样脚踏实地"踩"写出的新闻,因为鲜活而深刻,称其为"脚板新闻"。  相似文献   

2.
有前辈说,脚底板下出新闻。意思是说,记者要多跑,多到事实发生的现场去。记者只有不断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亲身体验火热的社会生活,真切感悟时代脉搏,细心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要求,采写出来的新闻作品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产生影响力和感染力。我在浙江日报从事旅游报道已有20多个年头了,专门采写旅游方面的新闻报道。我深感做一名记者,必须深入第一线,坚持不懈追求特色、善于捕捉“活鱼”,惟有这样,才能写出鲜活的、富有特色的新闻作品。勤跑多走抓“活鱼”脚底板下出新闻,旅游记者尤其如此。20多年来,我已经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为采写…  相似文献   

3.
“鲜活”二字对新闻而言,犹如空气和水对人体那么重要。新闻一旦失去鲜活性,就吸引不了读者,就无价值可言。新闻界有句行话,叫做“跑新闻”。意思是说,新闻是跑出来的,不是关在屋里冥思苦想出来的,也不是人家送上门来的。又鲜又活的新闻更是如此。这个“跑”字用得好,很有动感,反映了记者工作的特性,更形象地把鲜活新闻的特点反映了出来。  相似文献   

4.
从2010年9月份正式进入张刚工作室工作至今,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从一个初出校门、不知深浅的学生,成长为一名社区记者. 刚进入张刚工作室从事杜区工作时,我不知道社区新闻该怎么跑,张刚主任告诉我一句话:有事没事,你多和老百姓聊聊,自然就知道社区应该怎么跑了.但是说实话,跑社区新闻,采访的大都是些琐碎的小事,接触的都是社区里的大爷大妈,总觉得自己做出来的新闻不如同事做出来的劲爆、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要"三贴近",新闻 工作者采访时就首先要做到"三深 入"。我在报社工作二十年,获奖 的作品自然不少,其中90%以上是 正面报道。每篇获奖作品后面,都 有一个"三深入"的故事。 一、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材 料,方能发现鲜活的独家新闻 我自从到报社工作以来,便养 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就是不满足于 跑机关,跑部门,看简报;到一个  相似文献   

6.
一位老朋友打来电话,约我去采访,他那个单位属“七所八站”之列,是编辑部明确要求少跑的。我问他有什么新闻?他哈哈一笑:“有什么新闻?你记者一来,就有新闻;记者到哪儿,哪儿有新闻。”这话我一直放在心里。现在不少新闻单位不是记者跟新闻跑,而是新闻跟记者跑。这种现象绝非是个别的,很值得我们深思。 本来,新闻报道是源于新闻事实的,记者得跟着新闻跑,而“新闻跟着记者跑”,就使本末倒置了。工作再出色的单位,事迹再突出的个人,记者不去写、不去拍,就成不了报纸上、电视里的新闻;反过来说,有些单位工作虽说平平常常,…  相似文献   

7.
说“跑”     
有位老记者说:“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话说得俏皮,然而并非玩笑。他的解释是:“新闻是跑出来的。如果不想跑,不敢跑,不会跑,就不能把事情搞个水落石出。”那样,还有什么新闻可言? “想跑”,是指为了多写新闻,写好新闻,乐于东奔西跑;“敢跑”,是指采访不畏艰难险阻,知难而进;“会跑”,是指善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建立自己一套采访方法。过去的新闻界习惯把采访叫“跑新闻”,  相似文献   

8.
“跑线记者”离不开所跑战线的日常工作,这些工作有行业会议,战线中的一些日常或动态性工作等等,可如何跑好战线,让战线中的新政策,以及贴近百姓生活的工作“变成”新闻,相信所有媒体的“跑线记者”都会思考。我认为,要想把战线中的这些工作“变成”新闻,“跑线记者”必须要有理性的思维,要在跳出“事物性”报道的同时,从中找出不同点,然后再通过认真思考,才能在所跑战线中找出新闻来。一、行业会议是“跑线记者”寻找新闻的“起点”应该说,任何一名“跑线记者”因“跑线”年头不同,他们对事件的观察、思考和认识都会不一样,可是要想把战线…  相似文献   

9.
李丽 《新闻前哨》2012,(7):60-60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运用到党的领导方法和群众工作方法之中,成为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当前,全国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征程中,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科学路径和根本保证。作为跑农业的记者,几年来,我采写出了大量来自基层的鲜活生动有力度的报道。在采访写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基层是优秀新闻作品的源头活水,是新闻采访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0.
有前辈说,新闻是脚板“写”出来的。意思是说,要多跑,多到事实发生的现场去。在这个前提下,我认为,新闻更是用眼睛“写”出来的。用眼睛“写”新闻,不是一览无余地看到什么报什么。而是要把你在现场的亲眼所见,有机地组合成一个个画面展示给读者,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现场新闻才是灵动的、充满生气的。在人民日报社领导、总编室和记者部的支持下,三峡工程135米蓄水给了我一个尝试用眼睛“写”新闻的机会。6月1日起,在二版《来自三峡的报道》专栏连续刊用的12篇现场特写或通讯,是一次用眼睛“写”新闻的实践。1.用眼睛“写”新闻,精…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新闻写作上常见的通病,是不新、不深、不精、不活。其中主要原因恐怕就是记者没有在"身入"上下功夫。有人曾形象地比喻说,记者应该是个"行者"。的确,新闻是"跑"出来的,作为记者,不下去怎么出新闻?对此,我去年参加全军组织的"记者蹲点看基层"活动后感触尤  相似文献   

12.
不少新闻界老前悲辈都告诫年轻的记者:不要光跑机关,光跑会场,应该多下基层,到第一线去抓新鲜的“活鱼”。这个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因为记者仅仅靠在机关和会场抄第二手、第三手的材料,是很难写出好新闻的。但这样说来,是不是会议采访就不重要了?或者说记者最好少跑会或不跑会了呢?我认为这同样是偏颇的。会议往往是各种信息和观点的集散地,同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员齐聚一起,应该是一处新闻的“富矿”,就看你是“泡”会还是“跑”会了。这里“泡”的含义是指就会论会,整天泡在里面拔不出来,只拿会议材料写稿,从一个会“泡”到另一个会,没时间下基层。而“跑”的含义是也去开会,但却是身在会而又能跳出会,在会上只拣有用的材料搜集,找到线索,再很快跑出来,或  相似文献   

13.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一定论不仅为新闻界所公认,也彰显了新闻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闻实践中我体会到,当个"好喉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应该努力达到"三个境界"。  相似文献   

14.
时政新闻部门一直是报社的重要采访部门,一张报纸的重要新闻也多出自时政新闻部,因此,多数报社对时政新闻记者的要求都比较高。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时政新闻记者,如何能写出好的时政新闻,笔者就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时政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四个"基本点",拿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读后能有些许收获。耐心多一点时政新闻记者写的最多的就是会议新闻,会议新闻大同小异,多数都是有材料提供、有重要领导参加。跑时政新闻时间长了,记者也都找到了自己工作的"窍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的宣传报道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会议报道的一般化,不生动,不能吸引受众的现象,要改进会议报道,克服"一般化"是我们一直研讨的课题.克服"一般化"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努力改革会议报道模式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条.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会议不可多报,但重要的会也不可不报,关键是要在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做文章,进到"会海"也要"沉",从中捉"鲜鱼",取真货,要从会议中找到有价值的新闻,形式要多样,打破老套套,冲破旧程序.  相似文献   

16.
何英 《新闻导刊》2007,(2):26-27
我跑新闻已经有7年,从最初的打街跑社会新闻,到现在跑时政新闻,跑过教育、气象、人大、共青团、妇联、工会等多个领域,现在回想起来,是当初打街跑社会新闻,奠定了后来我跑所有新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贵在"新",这说明新闻的时效性,是新闻存活并体现新闻价值的重要条件。我本人在认同这一观点的同时,结合工作实际,感觉到有些新闻事实,也可以静观其变不急发,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积累更丰满的新闻素材,以便更好地展现新闻主题,体现其更深刻的新闻价值,这一做法俗称"养新闻"。一、新闻有时是可以"养"的2008年,作为跑基层战线的记者,我曾先于市里其它媒体得到一条新闻线索,鸡西矿业集团城山煤矿要举办矿工营养超市开业典礼。据我们了解,多年来,煤矿企业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我根据报社的安排,主要跑社区新闻。2年多时间的实践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要当好一名社区记者,就要真正沉到基层去,不但要身入,还要心入,要加强与社区工作人员的交流沟通,为居民排忧解难.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新闻素材永不枯竭,工作得心应手,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9.
钱峰 《新闻实践》2011,(4):43-44
作为一名从事9年多新闻工作的记者,笔者经历无数个新闻现场。从大的方面说,我先后到过四川大地震现场、奥运会现场、世博会开闭幕式现场、“绍兴万人助学贵州行”现场等等;从小的方面说,我是绍兴晚报跑现场突发新闻较多的记者之一,  相似文献   

20.
2003年7月23日,某报上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一家报社的一位专栏主编在清华大学向学生们介绍他从事新闻工作的“理念”和“诀窍”。当学生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记者”时,这位主编说:“没事跑图书馆的人,对不起,你别当记者。”当学生再问“你受过新闻教育吗?你的新闻素质是怎样培育的”时,这位主编回答说:“我没有受过任何新闻教育,甚至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刚刚扫盲而已……新闻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位主编成功的“理念”和“诀窍”是当记者用不着到图书馆去看书,用不着受任何新闻教育,用不着学习,刚刚扫盲的人就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