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形势下 ,区域性货币联盟的发展将成为世界金融稳定的主要基础。为了维持亚洲货币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保证亚洲经济的正常发展 ,经济联系十分密切的亚洲应吸取欧元的成功经验 ,创立亚洲统一货币——亚元。本文主要分析了创立亚洲统一货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从欧元经验看亚洲货币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货币一体化也逐渐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本文在对欧洲货币一体化及统一货币对欧元区区域内贸易影响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探索了亚洲货币合作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从欧洲货币一体化看亚洲货币一体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蒙代尔(Robert.A.Mundell)在1999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奖之后预言,在未来十年中将出现三大货币区:欧元区、美元区和亚元区。继欧洲货币一体化后,北美积极向美元一体化发展;阿拉伯经济区、中非和西非也迈出了本地区货币一体化的步伐.亚洲经济区尚未进入实质性的货币经济联盟,令人格外关注.中国版图内的货币可否率先进行整合,建立“中元”,为“亚元”曲成立打开一个突破口?亚洲货币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亚元”的实现是迟早的事。正确的选择是创立“中元”,为“亚元”的实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完善和发展我国货币市场,不仅是我国金融市场自身充分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同时也是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发展货币市场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建立健全货币市场运行体系,大力发展票据市场,加快统一债券建设并有序加速利率市场改革。  相似文献   

5.
通过讨论欧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说明在目前状态下,蒙代尔的“最适度货币理论”在亚洲还难以实施,阐明中国政府及早统一四种货币、加快中国经济一体化进程、营造“中国经济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美元化的危害及亚洲货币合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虽然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但是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依然存在,导致危机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不但已经在不少国家恢复,而且出现了更为严重的美元化趋势。从利率和汇率两个方面看,美元化存在着种种的弊端,以亚洲国家为例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既然美元化存有严重的缺陷,短期内又无法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亚洲地区的货币合作则可能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出路,虽然亚洲货币合作存在着许多困难,但是,随着该地区各国经济依存度的加深,当收益大于成本之时,合作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诞生于解放战争后期国内货币不统一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半个世纪以来,它为人民政权下的统一货币流通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今天,国家本位币的发展目标是世界货币,与国际金融接轨。其名称与世界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名称相比,已相形见细。现代化发展需要对本位币名称进行改革。建议将人民币改成具有国家标志的名称──中元。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简述了亚洲货币合作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以日元、美元、人民币为关键货币的三种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比较分析后,得出了在亚洲货币合作的第一阶段(过渡期)中美元尚可作为关键货币的结论。同时,对人民币在美元作为过渡期关键货币的过程中应采取的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货币区域化是金融本土化向全球化过渡的必经之路.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区域货币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迅速发展.欧元的推出对区域货币一体化理论进行了最好的诠释和开创性实践.亚洲区域合作与一体化当以中国为核心,辐射四周.作为最具备有利条件的四方,中国内地、香港与澳门.台湾地区应抓住机遇共商经济金融合作以及建立单一货币事宜,这对两岸四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金融稳定极具利益.同时也为亚洲单一货币实施探索了道路.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实现中国货币一体化尚需时日,但对其进行前瞻性理论研究却极有必要.金融协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内地、港、澳三地的金融协作也必然是从简单的货币合作开始.但是也必须考虑到台湾问题的政治敏感性和澳门经济体相对较小等因素.主要对中国大陆和香港和澳门特剐行政区与台湾地区货币一体化问题作一些分析和探讨,并着重从经济联系、市场融合、生产要素流动,而非制度和政治统一的视角,来讨论港币、澳门元、新台币与人民币融合的经济意义及可行性.这既符合区域货币一体化理论的主流思想,又可为今后中国货币的进一步融合留下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对亚洲货币合作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展望亚洲在未来进行货币合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提出用相图法描述物质的运动,以振动为例讨论了相图法及相关分析,相图对于研究混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东盟是太平洋与印度洋这宰的交通咽喉。在我国走向21世纪大国过程中,东盟地区极具战略意义。它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外部条件,是我国抵抗欧美经济强权的强大后方,是我国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先行地区。  相似文献   

13.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给东亚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事后东亚各国认识到只有完善亚洲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才能使东亚各国免遭灭顶之灾。全文论述亚洲债券基金最新发展状况,分别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评估建立东亚本币债券市场利益,虽然目前东亚本币债券市场发展存在一定的障碍,但其发展必将推动亚洲金融合作,从而使中国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4.
The triad of cooperatio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among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new norm in the global experience of learning and academic training. The goal of improving and standardising the academic experience across countries is now typically also associated with fostering cultural and political ties and complementing processes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Behind the rhetoric of many new initiatives, however, is a competition of geopolitical proportions, in which various national or regional systems of higher education try to shore up their positions or conquer new territory. In this paper we assess these discursive and material battles over institutional hegemony in Southeast Asian higher education by drawing on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approach to discourse. We critically address the competitive negotiation over higher education taking place between international and Southeast Asian educational players, asking whether these contribute more to integration than reinforcing dominant higher education domains.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评述近期东北亚各国宏观经济的走势、东亚经济的变化和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动向,并谈及黑龙江省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当前一些东北亚国家在寻求扩大内需、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同时,也在探讨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思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日韩与东盟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明显加强,特别是中国作为东北亚国家在开展对东盟经济合作方面已取得实质进展。这些有关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合作的新趋向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6.
经济一体化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其进程必然与这一区域的价值基础有关,亚洲价值的价值,在于其开放性、学习性和包容性上,亚洲合作的落后性一方面源于人们盲目赞美欧洲区域合作模式的误区,另一方面在于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受内外不利因素影响所致。亚洲价值并没有阻碍亚洲的经济一体化,相反,它是塑造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的基础,亚洲价值尚有需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7.
The intemationalisation of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 during the 1980s was largely a response to what was perceived as an economic imperative: the need to create an export culture. As a policy initiative, the response has been remarkably successful with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ttracting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overseas students, particularly from the Asian region. Yet this economic policy context has often obscured the necessity to provide for overseas students in a way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liberal democratic values that are so much part of the culture of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ose values should be reasserted so that overseas students are regarded not so much as the end products of a business transaction but as individuals with real needs and concerns that must be addressed.  相似文献   

18.
东亚模式的争议与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亚模式是否存在,是近年来特别是东亚金融危机后国内外学术界争议颇大的问题之一。本文认为,促进东亚经济腾飞的基本要素即东亚模式。东亚模式的基本特征可分经济、政治、文化三种类别,每一类模式中均有诸多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特征。但与西方欧美成熟模式相比,东亚模式仍处于初期阶段,经金融危机考验后需要经过整合而成为第二代发展模式。不能用西方现代的模式标准来衡量东亚刚刚起步的模式。应从思维方式上抛弃历史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9.
国发[2007]32号文件中提出以新疆为基点,面向中亚国家的扩大对外开放战略,这就要求新疆高校的中亚研究机构要以科研合作和教育交流为两翼,与中亚国家、俄罗斯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社会合作活动,这对培养新疆和西北地区的中亚研究力量、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社会联系起着重大作用。新疆高校中亚研究机构站在我国向西开放的最前沿,必须大胆走出新疆、走进中亚国家、走进俄罗斯,积极开展面向中亚国家的各种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对中亚各国国情国力和市场潜力的调查研究,注意观察,掌握新动向、新变化,不断提高新疆高校中亚研究机构的社会作用,丰富中亚研究内容,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更为实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学习的最基本含义是,通过认知、情感和实践的手段改变学习者的体验.本文将分析如何基于这一含义设计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和专业.人类生活中,心理环境、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要和谐,只要有不和谐状态发生,我们就会设法改变各方面的环境,从而重建这些关系,或者创建新型的关系.教学也是这样一种过程,通过该过程,我们可以或者应当提供新的信息、观念和价值等,以对学习者的现状进行干扰,帮助学习者获得新知识.新内容的展示是可以引起质疑的过程,学习者在这一过程中将设法建立新的和谐关系,教师也可以利用学习者对不和谐状态在认知(知识、信念和价值观)、情感和实践上的反应引导学习者.学习的结果始终是改变了的人.尽管本文主要是理论性的,但也有实践的一面,将以全球化为例进行说明,可作为构建课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