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承焘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学者,他以皓首穷经的治学精神从事词学研究,写出了嘉惠后学的《唐宋词论丛》、《唐宋词人年谱》、《美白石词编年笺校》、《月轮山词论集》、《瞿髯论词绝句》等学术专著。同时,他又是创造性地运用旧体词这一艺术形式,努力开辟词坛新境的当代著名词人,他的词作,也已经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加以结集和印行。正是以这两个方面的突出成就,夏承焘先生成为学术、教育界和词坛共同推尊的“一代词宗”,赢得了“今我高山同仰止,钱塘一塔一词人”(裘樟松同志句)、“亲栽桃李三千树,管领风骚六十年”(王权先生句)的称誉。  相似文献   

2.
宛敏灏教授新著《词学概论》,最近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部书共十二章,约十六万四千字,是目前国内研讨词学问题较为详博的一部专著。宛敏灏教授从事词学研究、教学和创作凡六十年,创获甚多。这部专著,就是他研究词学的结晶,在许多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孙人和是活跃于民国时期的著名词学家、藏书家,他曾长期任教于多所知名大学。这样一位著名词学家,却因研究的空白而逐渐湮没不闻。孙人和在现代词学史上地位的确立,主要体现在他的词学教学与词学研究上。孙人和作为邵瑞彭的弟子,讲唐宋词注重分析内容、风格、表现手法等,并重视吟诵。他的词学课讲得最好,同时也是最受同学们欢迎的一门课。孙人和的词学著述主要有为《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所撰写之528种词籍提要,另外还有《词学通论》《词渖》等。孙人和拥有丰富的词学著述,在现代词学史上应当有其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一代学术大师王国维在词学方面拥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词学思想渗透在他的词学创作《人间词》及词学理论创作《人间词话》中。《人间词话》可以说是《人间词》实践创作经验的总结,它们共同见证了王国维在清末词学领域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徐婷 《语文知识》2011,(4):85-86
陈子龙是明季爱国志士、文学家。他有词集《江蓠槛》、《湘真阁存稿》,有词学理论篇章《三子诗余序》、《王介人诗余序》、《幽兰草题词》、《宋子九秋词稿序》等。陈子龙词的主题不外乎闺情、咏物和感怀,且绝大部分以春日为对象或以春日为背景,在表面的婉丽哀艳后面寄托着深刻的人生理想、生命感慨和时世之叹。  相似文献   

6.
晚清蜀中文人张祥龄的词学著作《词论》广为人知,但对其生平与交游尚缺乏足够了解。而从廖平为张祥龄和其妻所撰墓志铭中,大致可以知晓其生卒年月等基本生平状况;他与王鹏运、郑文焯、况周颐等词坛大家的词学交游活动也可从相关词学著作中得以考见。其《词论》从词体体格、词体发展、词学风格等方面阐述了他尚雅的词学理念,而将“主文谲谏”“发展变通”观念引入词学与他的经学背景密不可分,从中可以管窥儒学思想对晚清词学的影响渗透。  相似文献   

7.
被访人:孙克强(1957-),男,河南开封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有《唐宋人词话》、《词学论考》、《蕙风词话广蕙风词话》、《清代词学》等多部词学专著,另外还发表了《清代词学的南北宋之争》、《<历代词人考略>作者考辨》、《<词统源流>等四部词话伪书考》等数十篇词学论文。现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词话考述》。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填词的成功给他研究词学带来了自信。王国维《人间词》的创作为《人间词话》奠定了感性基础,孕育了《人间词话》的文艺鉴赏理论。虽然《人间词》的艺术成就并未完全达到《人间词话》的理论高度,但王国维以自己的词学理论审视自己的词,努力使两者完全契合。如果说《人间词》以丰厚充实的内容抒写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及人生况味,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那么,《人间词话》则以全新的观念、方法评论、研究词,为传统词学的现代化转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朱彝尊(1629—1709)是清初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学家,诗词都有较高的成就。成为浙西词派的开山祖,在清词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朱彝尊的词学活动,始于中年。他说:“予少日不喜作词,中年始为之,为之不已,且好之。”(《书东田词卷后》)他从事词学活动主要是从三十岁到五十六岁这段时期,即布衣时期的后期和仕途时期的前期。这段时期正是他精力最旺盛,在社会上的声望日益提高,影响日益扩大的时期。他自从对词学发生兴趣以后,用功极勤,一边广泛搜集前人的词集,精选词章,与友人合作,用八年的工夫,编成宏大的词选本——《词综》,以它作为填词的借鉴,推动词学的发  相似文献   

10.
本表以清代词学理论为辑索主线,涉及批评理论家的生卒、词学大事及重要词学著作完成、刊行等年代纪录。本表参考饶宗颐《清词年表》、吴宏一《常州派词家年表》、张宏生《清词年表初编》蒋寅《王渔洋与清词之发轫》等著述。  相似文献   

11.
邹祗谟是清初著名文士,工于填词。他的词学活动主要是与毗陵、广陵一带的词人交游酬唱.这对他本人的词风和清初的词坛都有很大影响。他编选的《倚声初集》,为清代词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西圃词苑晚香馨——评田同之的《晚香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同之晚年致力于词学之道,既有理论著述《西尉词说》,又有创作成果《晚香词》集。遵照词要“别有寄托,另具性情”的词学主张,《晚香词》集中的作品,虽少重大社会生活的题材,却是词人躬耕西圃、苦心孤诣之作,清新婉丽,寄托遥深,艺术水平很高。叶恭绰的《全清词钞》选录了他的三首小令;《晚香词》集中的作品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咏物词、登临怀古词、唱和题照词;另外还有一首《莺啼序》长调。  相似文献   

13.
朱彝尊(1629—1709)是清初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学家,诗词都有较高的成就。成为浙西词派的开山祖,在清词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朱彝尊的词学活动,始于中年。他说:“予少日不喜作词,中年始为之,为之不已,且好之。”(《书东田词卷后》)他从事词学活动主要是从三十岁到五十六岁这段时期,即布衣时期的后期和仕途时期的前期。这段时期正是他精力最旺盛,在社会上的声望日益提高,影响日益扩大的时期。他自从对词学发生兴趣以后,用功极勤,一边广泛搜集前人的词集,精选词章,与友  相似文献   

14.
陈匪石是为数不多的南京籍南社作家。他不仅在词的创作上极负盛名,而且精于词学理论。他所撰的《宋词举》,奠定了他在近代古典学研究领域里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5.
《花间集》是"倚声填词之祖",然而在词学接受史上其命运多舛,至清代的常州词派有一个深刻变化,后者正是在对《花间》的词学接受中拓开理论堂庑的。张惠言对《花间》之首的温庭筠词作微言大义的重新阐释,以期实现词的形式之本与意义之源的合一,从而开启常派词学;但他将温庭筠攀比屈子抽离《花间》的解读策略,有着重大破缺。周济以"浑厚"之说观照《花间》,立其为词之渊源,修补了张氏的破缺。陈廷焯则既推温、韦为词宗,又斥《花间》为祸首,将张氏的破缺演绎成了对《花间》的悖论式接受。  相似文献   

16.
像大多数词人一样,王鹏运没有词学理论专著问世,但其论词不乏精辟之处,其词学观主要见于其所撰词籍序跋、涉及词论的有关词作、《词学丛书》眉批、《蕙风词话》的引述等。"重、拙、大"词学理论的发明权应属于王鹏运。通过对清季著名词学家况周颐《词学讲义》要点探源和《蕙风词话》渊源举证可以发现,况周颐词学思想的要点主要渊源于王鹏运,其许多具体的词学观也传自王鹏运,可证王鹏运其实是清季一位重要的词学家。  相似文献   

17.
江顺诒在《词学集成》中通过对万树《词律》"未探词皆可歌之源"等进行批驳,透出江氏词学研究的用心,他的词学音律思想集中体现在《词学集成》前四卷,其中心旨意就是通过"审律考音"、"旁通曲证","以曲悟词"、"以五音配宫商"和"由工尺求旋宫之法"等方式,"寻源竟委",探寻词可歌之源,以期还原词体原貌,实现其"存前人之正轨,示后进之准则"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词学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的词学研究以辛亥革命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其词学观点主要承常州派,并与其“改造国民品质”的文学主张结合起来,侧重于词的社会批评,具有较为强烈的社会功利主义倾向。其女梁令娴所编《艺蘅馆词选》则推衍了这种词学观。后期,梁启超在使用社会批评方法的同时,还结合新的“审美趣味”采用情感分析,尤其是词学文献学等方法来进行词学研究。其弟梁启勋所著《稼轩词疏证》和《词学》对此作了梳纳补充。梁氏在词学研究的方法、思路、视角等方面多有开创,与王国维同为词学研究“现代化”之祖。  相似文献   

19.
晚清词坛,创作繁荣,理论活跃,诞生了陈廷焯、况周颐、王国维等一批著名的词人,产生了《白雨斋词话》、《蕙风词话》、《人间词话》等词学理论名著。他们各自提出了“沉郁顿挫”、“重拙大”、“境界”等鲜明的词学主张,并以之指导词学批评实践,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江顺诒在《词学集成》中通过对万树《词律》“未探词皆可歌之源”等进行批驳,透出江氏词学研究的用心,他的词学音律思想集中体现在《词学集成》前四卷,其中心旨意就是通过“审律考音”、“旁通曲证”,“以曲悟词”、“以五音配宫商”和“由工尺求旋宫之法”等方式,“寻源竞委”,探寻词可歌之源,以期还原词体原貌,实现其“存前人之正轨,示后进之准则”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