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奥尼尔在此剧中主要从精神领域表现人受环境的迫使和自身的不能自己,借人物灵魂的自我挣扎来展开冲突,描述了种族偏见和岐视带的恶果,在人物自我的精神对抗和分裂中完成了吉姆与埃拉两个悲剧性格,人作者在埃拉身上更多体现了种族间通的特殊纠葛,而在吉姆身上更多体现的是婚姻本身固有的纠葛、而定切都源于奥尼尔对生活的悲剧性认识。  相似文献   

2.
尤金·奥尼尔是一位严肃深刻的剧作家,他以其独具特色的悲剧观构建了美国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从奥尼尔的剧作中能够看出他对人物性格以及内在本质的敏锐洞察和深刻剖析。奥尼尔把人的生存视为悲剧,因此,其剧中人物都具有一种悲剧性格,而这种悲剧性格恰恰又体现了人的生命价值。本能与理性、自我肯定与社会道德两方面的冲突,是奥尼尔笔下人物的悲剧性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空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物,它既是上层建筑中各种社会关系的综合体现,又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发展前提。社会中的生存个体所占据的空间反映了他们的社会权利关系。以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色》为例,通过对小说中人物所占据的生存空间及人物对空间的拓展来揭示这些人物在性别对立、种族对抗的社会空间中的社会关系和自我解放历程。人物外在生存空间和内在精神空间的拓展是走向自我解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奥尼尔和曹禺的戏剧创作几乎都弥漫着"家的主题",可以说他们的作品大多书写家庭的悲剧。两位剧作家在剧中都内隐着一种自我救赎精神。他们希望通过忏悔、圣爱和宽恕、出走的方式获得家庭的自我拯救。奥尼尔和曹禺通过自身的生命体现,对人类命运和前途执着探索,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他们对人性和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老舍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出理智与情感的矛盾。这在叙述中体现为叙述者的个人化努力与小说的公共性之间的分裂。老舍潜在的世俗情感使他在人物塑造上呈现出“善恶”的二元对立模式,在价值评价标准上也体现出平民化的善恶观。此外,老舍自小深受侠文化的影响,在其人物身上也体现出古道热肠的侠义精神,在他们身上寄寓了老舍试图从民间精神重塑民族性格的企望。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过客》中的“过客”“少女”“老翁”三个物的形象内涵从某种程度上可说是鲁迅内心三个“自我”的象征。而重迅小说中那些主体感情色彩极浓的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无疑和鲁迅的精神内涵一脐相连,他们身上大致体现了鲁迅的思想发展变迁历程,折射了鲁迅在不同时期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甚至人生经历。本文从这个角度,将鲁笔下主体性极强的人物分为三类:过客型、过客——老翁型、少女——过客——老翁型。论述重点放在前两类人物类型上,紧扣的过客的精神内涵,阐释他们的“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的生存方式,“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7.
<长夜漫漫路迢迢>是尤金·奥尼尔的自传性作品,剧中人物是作者家人的呈现,表露出作者惊人的大胆与坦荡.在剧中每一个人物身上,都体现出灵魂深处的另一个自我.本文对剧中的4个主要角色进行了分析,并探究雾、海、日光等意象在强化人物精神表现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个时代的前进,需要一种奋发向上的追求。在不断涌现出的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中体现出来的劳模精神,是推动时代前进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劳动模范已成为社会最具有时代精神的公共人物,时代的进步需要劳动模范精神的支撑。然而在劳动模范的身上也体现出时代的气息。本文就劳动模范精神的含义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劳模评选体现出的时代特点和劳模精神是时代的领跑者进行探究,使得社会涌现出更多的劳动模范,从而带领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金玲 《台州学院学报》2011,33(1):67-70,80
《送冰的人来了》是奥尼尔晚期剧本中寓意最深刻、内涵最丰富的戏剧之一。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有关美利坚民族生存的寓言,剧中人物正是一代美国人民的普遍反映,他们经历了"美国梦"的追逐——信仰失落——等待重生——自我救赎的精神历程与生存状态。奥尼尔以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使作品超越了自身早中期悲剧的深度和力度,从而具有持久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一生深受弗洛伊德哲学思想的影响,其晚期创作以心理戏剧为主要特征,他注重探索人物内心世界,以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取胜.在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中,奥尼尔创造性地吸收了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通过人物本我、自我与超我间的矛盾斗争突出人物内心的挣扎与苦痛,将戏剧从情节冲突提升到关注人的内在冲突与灵魂冲...  相似文献   

11.
生的悲哀     
《无名的裘德》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最后一部悲剧小说 ,这部作品采用抽象化的人物塑造和摹拟化的叙事技巧 ,在展示裘德一生理想破灭、灵肉分裂的悲剧的同时 ,也演绎出人性与社会、爱情与婚姻、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相互冲突和对人类文明的深刻思考。本文着重对作品特殊的人物塑造和叙事手法所产生的独特美学效果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美戏剧史上的代表作家,奥尼尔与曹禺在其戏剧创作中都体现了女性悲剧意识。以两位剧作家的代表作《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为切入点,采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分别从孕育女性悲剧意识的土壤,对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女性悲剧意识在两位剧作家创作中的不同诠释等几方面对两部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探讨他们在创作中所体现的"女性悲剧意识",从而拓宽奥尼尔与曹禺作品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对于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作品,国内外学者从许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其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爱情观研究甚少.剖析<天边外>中露丝对罗伯特和安德鲁兄弟俩的爱情,可揭示出尤金·奥尼尔的悲剧爱情观:爱情不是福音,而是邪恶的魔咒,不但不能带来幸福,反而会带来厄运,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剧作家产生悲剧爱情观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4.
尤金·奥尼尔的悲剧表达了他对现代人内在世界、复杂心理和悲剧命运的探索.奥尼尔认为命运的神秘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属性,莱维尼亚可以说是现代人悲剧命运的抽象化身.其悲剧源于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表现为两种纯粹价值的矛盾,这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15.
悲剧是诗艺的高峰。词作为诗歌的一员,最适合表现主体的悲剧审美体验。半塘词正是王鹏运悲剧人生的写照,是其国忧家难的悲歌。他生活在"天地日流血"的晚清时期,亘古未有的变乱,国家的败亡形成了浓烈的时代悲剧氛围;命乖运蹇的遭际更增添了人生的悲剧性。悲剧性时代和人生化育了他的审美心态,形成了观照世事人生的悲剧情感积淀,释放在词中,主要体现为睠怀君国,失志不遇、感逝伤离、羁旅怀乡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与朱安女士的旧式婚姻,对其思想、创作影响很大,特别是在推动他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反动本质认识上起了很大作用。这一婚姻悲剧的形成,有特定的社会背景、时代原因以及家庭和个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现实主义杰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公认的奥尼尔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这是一部自传性极为浓厚的剧本 ,倾注了剧作家的血和泪。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 ,即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因素 ,人性本身的内在品质及剧作家奥尼尔自己的悲剧命运观来分折和探讨此剧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戏剧崇高化具有戏剧的文化地位提升和悲剧诉求普遍强化的双重含义,从"化民"到"新民"到"革命",不同时代因素从各自需求的侧面推进着这一美学倾向。启蒙救亡语境和对西方艺术理论的崇尚导致了近代戏剧写实主义的一端独大。戏剧功利化实践和作为审美艺术的矛盾纠葛成为贯穿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的主线。  相似文献   

19.
美国戏剧名家尤金.奥尼尔继承并突破了传统悲剧理论。他并不是把生活看作是孤立的悲剧。奥尼尔的许多作品不如人们所想的那般黑暗和阴郁,他的悲剧中总透露出些许乐观的因子,渗透着希望和执着,流露出含着泪光的微笑。  相似文献   

20.
解读《老人与海》的悲剧美与崇高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个英勇奋战的失败者。他在大海上与厄运顽强搏斗,最后的战利品却是一副残剩的鱼骨,这种以失败而告终的结局将悲剧色彩推向高潮。悲剧艺术,实际上就是拿被毁灭的美给人看,美的规律就此产生,因而其感染力是强烈的、长久的。然而,圣地亚哥的自信、勇气、力量和尊严震撼人心、催人奋进,崇高美由此产生。悲剧通过丑对美的暂时的压倒,强烈地展示了美的最终的必然的胜利。《老人与海》特殊审美魅力就在于由悲剧美超越到了崇高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