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明代始陆续在一些军事著作及大型类书中有关于武术器械及拳术的记载,并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武术专著。以明代武术文献为基础对明代武术发展进行考查,梳理出明代刀法、剑法、棍法、枪法、武术杂器械及拳法特征。从武术文献梳理发现,中国武术无论是冷兵器时代的军阵武艺,还是明代中晚期的民间武术,武术器械技艺是中国武术的主流,明代中晚期至清代拳法跃居诸艺之冠,并成为拳种及流派的统称。  相似文献   

2.
刀术是明代有较大发展的武术技能之一。自宋以来,朴刀、长刀、双刀等刀法在民间习武活动中已占有相当的地位。宋元话本,杂剧对此多有描写。但是有关诸家刀法的描述则少见,这一现象到明代开始发展变化。从明代典籍的记载可以窥见当时丰富的诸家刀法。《江南经略》卷8《兵器总论》记载:当时“使刀之家十五,日偃月刀(三十六刀法);曰双刀;曰钩  相似文献   

3.
李吉远 《体育学刊》2012,(1):114-119
明代壮族粤右"狼兵"因被朝廷征调,远赴千里之外的江浙一带抗倭,与中原武术、军事及医药进行了多方位的交流。瓦氏夫人及狼兵的这次万里赴难,给明代民间武术增添了色彩,瓦氏夫人双刀法得以流入中原武术百花园,充实了明代的武术体系,促进了壮族武术文化与中原武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瓦氏夫人及其狼兵将壮族独特的金疮药"三七"留给了江浙人民,为中国医药文化留下了又一宝贵的财富;戚继光无论在创立"鸳鸯阵"、练兵,还是其军事思想,都从瓦氏"岑氏兵法"及狼兵那里汲取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二者有着一脉相承的师法渊源。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明代武术进行分析,从而构建出明代武术的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兵器体系。研究表明:明代武术为清代武术、民国武术以及当代武术所借鉴和吸收,并对后世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代武术发展与明代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代是中国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军事的需要为武术发展提供了最大驱动力,武举制的推行和武学的建立为武术发展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制度保障,日本刀法的传入促进了中日武技之间的交流。随着明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武术也在这一时期最终完成了它的平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武术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数千年来,它与教育、宗教、文学、艺术和传统哲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了武术技击、武术套路、武术哲理、武术文学艺术和武术道德等,丰富了武术的内容。武术成为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陶铸着中华民族的心理和素质,创造也极其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现在研究这种文化有益于磔砺国魂,激浊扬清,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方法,对中华武术与人体养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武术与气功、中医在同一文化领域内相互融合、渗透,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体养生体系,从而证明了中华武术在人体养生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武术与养生同属于人体文化性质的范畴,它们有着共同的哲学方法论基础,并在同一文化区域内相互融合、渗透,又共同丰富、发展。武术与养生的长期相互融合促进了二者的共同发展,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延伸。  相似文献   

9.
论武术学科理论体系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学科理论体系,是由武术和相关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知识层面所组成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其研究对象包括武术和从事武术锻炼的人;其研究方法是注重整体思维、注重和谐、注重技击特点和辩证的现代科学综合研究方法。该体系分为武术的中国哲学和社会科学基础;武术的生物学和其它学科基础两大分支。  相似文献   

10.
武术与其它各种传统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尤其古代哲学为武术理论及技法提供了重要的养分,使得武术从理论到技术达到更深的境地  相似文献   

11.
以东南海疆为主战场的"抗倭"战争持续近300年。明代各有所擅的不同地域客兵在辗转"抗倭"的过程中,促进了不同地域间武艺的交流与传播。从总体来看,"杰出将领"的大胆创新、"多元客兵"的科学整合、"复杂环境"的有利刺激,丰富了中国武术的技理体系,为后来中国武术大量输入日本创造了先决条件,东渐的中国武术内容对日本武术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日本地缘相邻,共处东亚,两国交流自古已有,其中武学交流更是从未间断过,日本武道项目众多,且多师从中国,柔道、空手道、相扑、剑道、箭道等日本历史悠久的传统武道在日本国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日本人积极将其武道向世界推广,在国际上已具有了较强的影响力,其中柔道已是奥运会比赛项目。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中日武学自古至今的发展历程,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为武术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撷取与南少林武术有密切关系的几个重要民间抗倭人物为例,来探讨南少林武术与明代福建民间抗倭斗争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南少林武术与福建民间抗倭关系非常密切:首先,作为抵御倭寇的强力武器,南少林武术在福建民间抗倭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福建民间长期的抗倭斗争促进了南少林武术形成与发展,经过抗倭斗争的洗礼,南少林武术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4.
杨博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武术家。对杨博军事思想与武术的挖掘整理,将会开阔我们的视野,古为今用,同时,也将为中华武术宝库增添新的内涵。尤其是杨博的军事思想,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研究价值,他创编的拳法十八势,更有待后人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轴心期"武术繁荣的社会因子,介绍了明朝武术的繁荣局面,重点阐述明朝武术流派形成、武举制发展、十八般武艺和武术理论大厦构建及其特点.明朝武术在这一时期得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不仅是军事争战的制胜艺术,而且对武术学科理论建设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孙子兵法》与明代武术经典论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孙子兵法对武术理论的影响与同源关系。只要悉心研读,就能明其理而善其技,悟其道而灵其心,对于武术理论的建设与发展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明清以降的镖局发展为理解地域武术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镖局的产生是悠久地域武风的客观体现,镖师四海行镖积极促进了地域武术的交融。镖行"春点"从江湖视角揭示了地域民间结社组织的习武活动以及传统武术的大众本色,镖局中的形意拳现象与太极拳发展路径折射着地域武术拳种的时代载体信息。坚忍勇毅、诚信敬业的传统镖局精神不仅反映出地域武术与乡贤文化的有机关联,同时也是支撑中国武术持续发展的文化血脉和内在底色。  相似文献   

18.
少年拳剑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少年拳剑教学的成败,对中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有一定经验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少年拳剑风格特点的视角,分析了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和弊端,提出了转变教学思想、凸显审美价值、倡导趣味教学、注重互动评价的改革措施,这对普及传承中华武术,健全学生素质,有积极作用,对中学体育其它项目的教学改革也有迁移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盛唐时期的武术发展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盛唐时期,尚武之风是武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武举制的创立客观上推动了武术的发展,贵族武术开始随着社会变革而逐步没落,同时,中国武术在这一时期开始走上了最早的国际化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