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而且对解题后的教学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每当题目解答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再思考、再探索。这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启发思路,总结规律,而且能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得多方面的启示,巩固和扩大知识,发展学生的智能。那么解题后应引导学生思考些什么呢?本文拟从以下六个方面作些探究。  相似文献   

2.
浅谈解题后的再思考刘北荣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而且对解题后的教学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每当题目解答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再思考、再探索。这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启发思路,总结规律,而且能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得多方面的启示.巩...  相似文献   

3.
解题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是学生学会思维,养成创新意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只重视解题结果,而不去探究解题规律,忽视解题后的再思考,并非大功告成.那么解题后反思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正>高中数学解题是一个自觉、积极、富有创造性的数学思维活动.数学解题反思,是对解题活动深层次的再思考,是进一步深化、整理和提高的过程.通过解题反思,给学生以探索、总结、发展的空间.不少教师和学生都重视解题后的反思,把解题反思贯穿解题学习的全过程.就反思行为在一个完整的解题活动中发生的顺序来说,我们可以将解题反思分为三阶段:解题前反思、解题中反思和解题  相似文献   

5.
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解题时,往往求解匆匆,就题解题,只重视问题的解答,不去思考解题的规律.虽解题不少,但收效甚微.因此解题时不要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思维程序——解题后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所以在学习中表现出对知识不求甚解,热衷于做大量题,而不善于解题后对题目进行反思,从而缺少了一个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学生往往不善于纠正和找出自己解题中的错误,缺乏解题后对解题方法、数学思维的概括,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较弱、结构性较差.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解题后的反思来改进解题过程、探讨知识联系、进行知识整合、探究规律等一系列思维活  相似文献   

7.
在高三数学复习中 ,许多同学平时解题成百上千 ,但考试结果却并不理想 .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他们泡在“题海”之中 ,一味做题 ,只重视解题结果 ,而不去探索与总结解题规律 ,忽视了解题后的再思考 ,没有使自己辛辛苦苦所获得的思维成果得到巩固、升华和提高 .为此 ,笔者将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既能提高解题能力又可以摆脱“题海”的好方法——解题之后反思法 .1 对解题结果反思 ,确保答案无误解完一道题目后 ,同学们应当认真审视解题过程中是否审题不周 ,扩大或缩小了题目所给条件 ,是否超越了所用公式、定义、法则的允许范围 ,是否未能发现题…  相似文献   

8.
学数学离不开解题 ,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把解题过程概括为“审题—探索—表达—回顾”四个环节 ,明确指出解题回顾是解题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人们常常只重视指导学生如何去读题、审题、分析题 ,如何去探索、寻找解题思路 ,却常常忽略了解题回顾这个环节 ,发挥不了解题回顾活动应有的教育功能 ,学生也因未能养成解题回顾的习惯而丧失许多再发现、再创造的机会 ,这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发展数学创造性思维无疑是一种损失 .对中学生而言 ,数学创造性思维主要是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独立地解决自己未曾解…  相似文献   

9.
1.在课堂上不防做一个”懒惰”的教师。这里的“懒惰”主要指以下两方面:一是指教师不要把解题的方法和盘端给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先尝试解决,发现问题再讨论,再研究。让学生尝试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铺垫了又铺垫,引导了再引导。二是指对学生的回答不做正面回答,甚至不答,而是组织学生思考判断。当学生无法判断时可以再组织讨论研究。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感悟到知识的内在规律及固有的特点。2.“懒惰”的前提是什么?课内懒惰的前提是课外加倍的努力。因为课内的开放、探索、创新对教师的自  相似文献   

10.
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比如,有的学生解题时只是一味追求数量,解题后缺少必要的再思考,如同囫囵吞枣,结果题目做了不少,但收效不大.而解题后的再思考,则可总结经验、发现规律,促使学生形成解题技能和技巧.  相似文献   

11.
数学的教学离不开解题教学,学生在解题中往往为解题而解题.学生一般会在解题后进行检查核实答案是否正确,推理是否正确严密,而忽略了解题后的反思.但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说,仅仅满足于此还远远不够,应继续引导进行解题后的思考,题目有无其他解法,结论有何作用,能否再作引申、拓展,对这些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测,勇于探索,善于归纳.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发掘数学题的功能和它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为此我就如何进行解题后的思考谈以下几点做法.1对解题的方法的思考同一道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三物理复习过程中,特别是习题课教学,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条件,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的氛围,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题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思维指向设疑—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过程,鼓励、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体会、归纳、概括去发现规律。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逐步变换条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多方位展开,灵活运用规律解决相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把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学生探究性的“学”为主,使学生以知识的“发现者”的角色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3.
许多学生热衷于做大量题目,不善于解题后对题目进行反思,也不善于纠正和找出自己的错误,缺乏解题后对解题方法、教学思想的概括,这是导致获得的知识的系统性减弱、结构性差的原因.通过解题后改进解题过程、知识迁移、知识整合、探究规律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在解题后继续飞翔,“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这是解题过程中更高一级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4.
解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解题可以巩固基础知识,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但一些同学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一味泡在题海里做题,只重视解题结果,而不去探究解题规律,忽视解题后的思考,考试时总考不出理想的成绩.解题后的反思是寻求解题规律的最佳途径.解题后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三物理复习中,许多同学平时解题成百上千,但考试结果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泡在“题海”之中,一味做题,只重视解题结果,不去探索与总结解题规律,忽视了解题之后的再思考.为此,笔者将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既能提高解题能力又可以使同学们摆脱“题海”的好方法——解题之后反思法.  相似文献   

16.
解题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尤其在解答一些比较复杂的非标准型的题目时,除了需要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外,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假设、猜想和试验。把这些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就组成完整的解题的一般方法,也就是探索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能结合具体题目的解答,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对有些题目,如果学生用一般的分析—综合法进行解答有困难,又没有特殊的规律可循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假设、猜想和试验,反复探索,找  相似文献   

17.
解题是数学教学中一个基本形式,一般学生都比较重视,但学生对题目往往不加选择,拿来就做,而不善于探索解题思路,不善于总结解题规律.据此,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经常地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一些比较典型的题目,并引导他们去探索,对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提高能力十分有益.下面谈谈本人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5,(87):65-66
<正>一、背景在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中,很多同学做题成百上千,学习态度也比较端正,但究其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成绩也没因此提高多少.究其原因,主要因为他们都采用题海战术,一味地做题目,只重视最后算出的结果,而不去总结和探究解题规律,忽视了解题后的第二次思考,没有使自己辛辛苦苦所获得的思维成果得到巩固、升华和提高.二、具体过程笔者认为解题之后对其进行反思既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有所帮助,又让学生节约了大量做同一种类型题目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当代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可见反思的重要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因为教学任务的繁重而忽视培养学生解题后反思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解题后反思的内容和重点,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反思.数学解题后的反思是指解题后对审题过程、解题方法、问题的结论和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与思考.通过解题反思引导学生再次对问题进行分析、对比、归纳与总结,对问题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再审视,以期能够起到一个再提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解题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探索解法、审视过程、转换命题、运用结论、纠正错误五方面阐述成功解题后的反思方法,提升学习者的认知水平,优化学习者的思维品质.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指出:解题过程应包括四个阶段,“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和“解题回顾”.“解题回顾”实质就是强调解题的结果检验和成功解题后的反思.成功解题后的反思能促进学生的理解从一个水平上升到更高的水平,有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开发学生的元认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学生只有在思考、再思考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才能增强创造性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