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辛吉庆 《甘肃教育》2013,(21):47-47
长期以来,农村初中历史教学被边缘化。学校领导不重视历史学科教学.历史教学课时少,专业历史教师匮乏,多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带历史课。他们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教学目标仅局限于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时间,忽视了利用历史学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那么,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笔者现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初中历史教学是一门新学科,由于受升学观念的影响,历史教育始终没有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传统观念认为,学好数理化就够了,所以身为一名历史老师,对此感到很痛心。初中历史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更是爱国主义的需要,所以学校应该充分的重视起来,学生也应该在历史上多下功夫,这样才能学习古人的智慧。如何能够让学生对历史课更感兴趣,这是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文章重点讨论了历史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田玉华 《成才之路》2012,(26):45-45
正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历来被束之高阁,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在一些学校,课程安排中所开设的历史课往往是走过场,平时一遇到主课课程紧张,历史课被随意地停课、占用的现象时有发生。更让历史老师无奈的是:在不少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是可有可无的。为使历史教学走出困境,应密切历史  相似文献   

4.
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责,培养学生正确的选择职业的观念和优良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学生走向社会,成为国家有用人材的基础。历史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论述了历史课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初中生对历史学习抱有严重偏见,学生认为学历史对自己没什么作用,不如学"数理化",这是学习的主要课程,历史只需要简单应付,由于学生在历史课上积极性不高,无法对历史课堂产生兴趣,因此导致历史课教学形势不太乐观。本文就如何激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历史课,曾是学校教育的主修课。1902年颁布的中国第一个学制(壬寅学制)便规定了任何学堂,任何年级的学生都应修习历史课程。时到今日,尽管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一再强调要对青少年加强历史教育,但小学中已没有专门的历史课了,中学的历史课已是“副课”了,大学中不仅理科不开历史课,科甚至中哲学专业也有不开设中外通史的。学校历史教育明显削弱了,如此下去,那将是我们教育的损失,我们民族的悲哀。  相似文献   

7.
课堂提问作为目前教育发展中的有效课堂教学手段,其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探究性。以初中历史课为例,课堂提问更好地提高了整体课堂的教学效率,而想要有效提问,就必须强化教师对历史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就初中历史课堂的提问技巧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初中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材料,它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历史课上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老师除了要准确地把握住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因素,适当地增补一些乡土材料,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历史课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陈礼伟 《学周刊C版》2019,(22):185-186
历史课在当前中职学校的授课计划中占比很小,不少学校的授课计划中没有历史。偶有开设的,往往将其归于德育大类,从而造成历史课定位尴尬。但不可否认的是,历史教育对中职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历史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长远来看,在职业学校中普及历史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除了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在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而初中是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历史教学天然具有培养学生价值观的优势,体现着历史学科进行人文教育的价值,这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本文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历史是基于材料和实证的一门人文学科,但常被称为“副课”“小学科”,甚至学生也不重视历史课,认为历史课枯燥、没意思。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多以传授历史知识为主,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趣味性,久而久之,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就下降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尤其注重对于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并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历史课堂魅力。  相似文献   

12.
初中历史教学并不是初中教育中的主要考试学科,而是考查学科,这就导致很多初中生对历史课不重视,不但影响了初中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也影响了历史教师的教学质量。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大大地激发了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能够让学生自主地去了解历史,从而提升了历史教学的质量。对历史故事的概念进行分析,提出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教育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初中历史教学应该结合学科特点,进一步发挥历史课的优势,充分体现历史传承、文化传承、情感传承。通过各种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事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让历史课真正肩负起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任务。文章基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已经实施很多年了,怎么才能把历史课上得好.能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深入思考的问题。传统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式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要求.不利于历史课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用新课改的精神指导教学.因势利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佳的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15.
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同行,多年来一直为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而苦恼,教材枯燥乏味,考试苦于死记硬背,历史课被学生"厌烦".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传统初中历史教育中过分强调专业化、成人化的知识理论体系,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式,灌输式、说教式的思想教育模式,教材本位、课堂本位的材料环境创设和教学组织形式,只管过去不关注现实、只知历史不知未来的教育功利观念等.  相似文献   

16.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教育现状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要上好一节有成效的历史课有一定的难度。本人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十多年,在教学中逐步摸索、学习,积累了一些个人经验,现与广大历史教师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由于现阶段初中历史是开卷考试,学生、家长和学校对历史教学不太重视,大多数历史教师都是由非专业的教师来代课,导致历史教学就是画画重点。学生对历史课也不怎么感兴趣,历史课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学生历史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8.
范小平 《新疆教育》2013,(11):109-109
历史课之所以在很多学生心目中形象不佳,不在于历史本身,而在于我们历史文化传递方式出了问题,单向、线形、机械、僵化的教学方式,老师对所教内容缺乏热情和理性的感悟,学生自然也就难以生发出个性化的思考了。剥离了理性元素的课堂,只下程序化、技术化的教学流程,直接后果是消解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探究历史的欲望。历史课作为庞大课程体系中一个小小的分支,有一般性、普遍性的教育规律可以遵循,但同时也有自身不可忽视的特殊性,其学科性特点需要引起关注。初中历史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但并不是培养史学专家的。而我们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对知识点的学习,过分强调深入研究,过分强调历史的系统化,却并不重视学习过程,而当学生结束了初中学习后,历史知识忘光了,就等于白学了三年。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得到的很少。因此,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倡导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何使历史课成为学生乐学、爱学的一门科目,使它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能通过学习历史开发学生的智能,成为我们历史老师必须考虑的一个难题。结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的要求,我对历史教学有了一点新的探索,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黄德永 《考试周刊》2011,(29):178-178
历史课内容庞杂,学生不易掌握,缺乏学习兴致,长期以来,历史课被看作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代名词,尤其是初中历史课程,许多学生、家长更加不重视。如何改变人们对历史课的偏见,真正让学生喜欢历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摆在每个历史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让学生爱上历史课的妙招。  相似文献   

20.
正初中历史新课改革中提出,要打破以往传统历史教学中以"教"为主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理念、教学主体地位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转变,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情境教学模式的合理创建和利用,恰好能够有效地将历史课本教育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有效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就情境教学的概念及其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