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尚海涛 《教育文汇》2005,(12):28-28
安妮牵着海伦·凯勒的手在寒冷的冬天接触冰冷的水。当海伦·凯勒幼小的心灵被触动时,安妮在海伦的手心用指尖轻轻划着“W、A、T、E、R……”,同时拉着海伦的另一只手触摸安妮的颈部声带处,口中不断发出“water”(水)的读音,从而让海伦·凯勒感受到了发音的奇妙。  相似文献   

2.
刚进初一,学习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这篇文章时,我就深深地被海伦的故事所吸引。今年暑假,我终于在学校图书馆借到了《海伦·凯勒》这本人物传记。读罢,更是为这个传奇人物所震撼。书中记叙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的一生。海伦出生后十九个月时,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着又  相似文献   

3.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看完这本书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海伦·凯勒。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有两位奇人,一位是拿破仑,一位就是海伦·凯勒。”海伦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的孤独岁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讲述了海伦·凯勒传奇的一生。海伦生于美国,1岁时,她突然生病,高烧不退。医生们诊断的结果,是急性胃充血以及脑充血,他们宣布无法挽救。在一个清晨,海伦的高烧突然退了,她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到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是海伦·凯勒。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凯勒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厄运,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  相似文献   

5.
一、课文悟读一个人假如失去了视觉,失去了听觉,失去了语言,永远生活在黑暗与寂静之中,那将是多么的可怕和不可想像的事啊。海伦·凯勒,就遭遇了这样极大的不幸。但她却是一位生活在黑暗中而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姓;一位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的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以其勇敢的方式和杰出的成就震撼了世界的人类的“精神楷模”。那么,海伦·凯勒巨大的生命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奇迹又是怎样出现的呢?《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使我们找到了答案,了解了海伦·凯勒的精神源泉,那就是她对生命的珍爱,对生…  相似文献   

6.
海伦·凯勒     
1880年,在美国南部一座小镇上,诞生了一个小女孩。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普通的女孩将遭遇世上少有的不幸;谁也不会想到,一百年以后,许多国家的人把她作为自强不息的学习典范。马克·吐温把她和拿破仑相提并论,称他们为:“十九世纪两个最有意思的人物。”她的名字是:海伦·亚当斯·凯勒。 一场重病降临在十九个月的海伦身上,使她失去了视觉和听觉,陷入了永久的沉寂与黑夜之中。她无法了解周围的世界,无法与人交流,她变得愚昧无知,乖僻暴戾,谁也不敢去设想,未来会有怎样的悲剧等待着她。幸运的是,她六岁那年,一个叫安妮·沙莉文的姑娘来当她的家庭女教师。安妮以特有的顽强、耐心和毅力,居然教会海伦认识了文字(开头是手语)!海伦惊奇地发现,她终于有办法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来同别人交流了,将她与世界隔离的这堵无形的墙,被推倒了。  相似文献   

7.
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教导下,由一个又聋又盲又哑的幼儿,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5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显然,创造这种奇迹,除了凯勒顽强的毅力外,还与她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教导密不可分。莎莉文的教育方法与众不同,她不是把凯勒关在房里进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课堂教育,而是带着海伦·凯勒经常在旷野中进行活动。什么词需要用就教什么词。当某一行动需要用上某一词的时候教给她,她很少会忘记。当某一行动需要用某一短语或句子去叙述的时候,她学这个短语或句子就像学一个单词那么容易。可见,当…  相似文献   

8.
《新作文》2006,(3)
美国著名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幼时聋、盲、哑二三者集于一身。后来,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说话,读了大学,掌握了5种文字,创造了奇迹。马克·吐温认为,海伦是19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相似文献   

9.
前几天读过这样一则小故事:海伦·凯勒从小就因眼盲、耳聋,无法像一个正常的孩子一样学习说话,被认定是一个集聋、哑、盲于一身,无法接受教育的孩子。但细心的安妮老师发现海伦·凯勒发声的能力并未丧  相似文献   

10.
捡麦穗     
每个人都有过童年。童年是一首欢快的歌,那歌声总是余味悠长;童年是一帧美丽的画,画里挥洒的是五彩斑斓;童年是一道渐行渐远的风景,风景里有天真的孩子气、最亲最爱的人和难以忘怀的温情。本期推荐给大家的是一组童年恋歌。当代作家张洁的《捡麦穗》表现了一个小女孩儿单纯无邪的心愿和卖灶糖老汉对孩子的呵护疼爱。《伟大的日子》是美国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回忆童年的一篇文章,在一个“伟大的日子”里,她幸遇到了一位从此改变她一生的引路人——安妮·沙莉文老师。现代作家李广田的散文向来取材平凡朴实,《悲哀的玩具》把一位老祖母煞费苦心为孙儿营造快乐所做的努力描写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1.
语文——应当唤起生命的活力 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通过老师的手语,就能“听到老师的话;她把手放在春天的枝干上,就能感觉到枝头花蕾绽放的颤抖和小鸟歌唱的律动。在海伦的心里,这个世界不是无边的黑暗,而是一片灿烂的阳光。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是她的老师莎利文。莎利文重视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把教学放在人的生命活动的高度,从而使教育活动的双方不仅只是在文化知识层面,而且是在  相似文献   

12.
一个在黑暗的无声世界里长大的孩子,却给健康和不健康的人们带来了光明,她就是让全世界都为之感动的——海伦·凯勒。海伦小时候双目失明,又聋又哑,可她自强不息,凭借自己的努力,不仅学会了说话、唱歌,而且还学会了写字,成了一位了不起的作家。现在,让我们走进她的世界,一起去读读她的故事,看看她的文字,学学她的精神。(小丹)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看完后,我从书中读懂了许多……这本书是海伦·凯勒的自传本。海伦·凯勒生活了88个春秋,却有87年生活在黑暗当中。但是,这样一个处在盲、聋、哑世界中的人,却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全部的精力建  相似文献   

14.
马苋·吐温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海伦是一个生命的奇人,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事实。而就在这个奇人的侧影里,曾屹立着一个瘦小但又无比高大的身影。她就是海伦的老师——安妮·沙莉文,一个托举起奇异生命的人。海伦在《沙莉文老师的故事》一书中这样记述:海伦的名声与日俱增,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只有少数朋友注意到,在她身旁.经常有一位纤细瘦小的女士如影相随。  相似文献   

15.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写的一篇阐述人生哲理的优秀散文。海伦·凯勒,著名的美国女作家及教育家。她出生19个月时就因重病失去了视力、听力,不久又变哑。对她来说,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世界已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但海伦·凯勒始终有坚定的信念:努力奋斗,生命的光彩依然夺目,她最终成为全世界残疾人成功奋斗的典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细细读过了好几遍,每次阅读都被海伦·凯勒的顽强精神所感动,被她乐观的人生态度所感动。“只有那些瞎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这句话更震撼着我,时时鞭策着我。每当我想偷懒的时候,想…  相似文献   

16.
海伦·凯勒     
你们知道海伦·凯勒吗?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子。海伦1岁那年,生了一场大病。从那以后,她就看不见、听不见,也不能说话了。幸运的是,苏丽丈小姐来做她的老师。她教海伦读书、写字、说话、骑马、划船、甚至爬树。海伦很努力地学习,她用自己的触觉和嗅觉完成了大学学业。  相似文献   

17.
海伦·凯勒出生19个月就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不久又变哑。由于莎利文老师的教育和盲人学校的学习,她终于成了美国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我的老师》一文真实地记叙了作者受教于莎利文老师的情景。在作者的笔下,她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 一、“深深地爱着我” 海伦·凯勒回忆刚见到老师的情况后说:“就是这个人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深深地爱着我。”文中几处记叙了莎利文老师爱她的情景,感人至深。如老师刚见她时,“拉着”她的手,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当她在树上遇到狂风时,老师急忙赶来,“一把抓住”她的手,“扶”她“从树上…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 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然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海伦·凯勒的故事感动过无数的人。这里是从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摘录的,有关海伦·凯勒拍摄电影的片断,以飨读者。 ——编者  相似文献   

19.
微笑的魅力     
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表情。它是以自信架起的希望灯塔,是弱小者眼中爱的阳光,是乞食者心中一块甜美的蛋糕。无论你是经受风雨,还是沐浴阳光,无论你是攀上峰顶,还是困于沟谷,微笑都能让我们坚强地面对现实,走出困境,享受生活。还记得海伦·凯勒吗?当她因眼盲而碰壁时,沙莉文老师那微微的一笑使她体会到了阳光般的温暖。她说:“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我的手指触到了鲜花和叶子,我意识到春天来临了。”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微笑是一种神奇的电波,它会使别人在不知不觉中同意你。”在一个盛大的宴会上,一个平日对卡耐基很有意见的商人大肆抨…  相似文献   

20.
被称为“中国的海伦·凯勒”的周婷婷日前被美国的波士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同时录取为博士生。最后,她选择波士顿大学的特殊教育系主任担任自己的博士生导师。周婷婷开始攀登自己人生的又一座高峰。美国人海伦·凯勒,是一位又聋又盲的残疾女性。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后叶,她为人们演绎了一场蔑视苦难、战胜苦难从而创造璀璨人生的感人故事。同样是残疾人,今年24岁的两耳全聋的中国姑娘周婷婷,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同样在描绘着自己的成功轨迹。她被人们称为“中国的海伦·凯勒”。“爸爸,我也挺厉害的吧?”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她做的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