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提高竞争力的问题。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以及在国际竞争和技术创新存在问题和难点进行分析,在提出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所在的观点基础上,对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的优势和实现条件予以分析,并以广东专业镇技术创新为实证分析,最后提出我国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但是,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还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借鉴工业化国家的成功经验,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行为主要体现在:积极推进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建立健全国家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化投融资和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健全支持服务体系;促进产业集群形成,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升级;建立有效的吸引创新人才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中小企业集群也已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有效组织形式。集群内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面对激烈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本文对中小企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相互关系进行简要阐述,旨在为企业发展提供一定借鉴意义,从而打造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企业技术创新是国家和地方创新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南通市,目前经济实力强已位居江苏省的第四位,但区域经济增长的潜力和活力仍然不强,这与其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低下具有有机联系,而决定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根本就是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由于中小企业是南通市企业的主要构成,因此,提高企业科技整体创新能力,必须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基础和根本出发点,作认为,技术创新途径选择直接决定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本结合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经验,对南通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市场途径”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对强化南通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促进技术创新,繁荣市场供给的重要力量。为肩负时代重任,中国中小企业竞争力讲堂慧眼独具、苦练“神功”,俨然成为了一位驰骋国内中小企业培训“江湖”的”侠之大者”。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融资难是中小企业面对的诸多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世界性难题,也是一个长久性的课题.为了研究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解决融资问题的对策和建议,通过研究表明要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企业必须从自身内部做起,提高企业总体素质和竞争力;国家还需建立畅通的直接与间接的融资渠道,利用宏观调控等措施对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7.
国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外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并采取了有效措施: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制定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和政策;金融机构给予资金支持;重视中小企业的结构调整、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培训服务  相似文献   

8.
我国区域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增强市场竞争力方面所起的作用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区域生产力促进中心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在界面范围、支持深度和创新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足。基于此,本文提出当前我国区域生产力促进中心应开展服务创新,通过建设虚拟科技园区,发挥信息化、网络化的辐射集成作用,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技术创新能力的改变直接影响国家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创造一个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环境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更具迫切性和现实性。文章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研究,归纳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在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增强市场竞争力方面所起的作用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区域生产力促进中心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在界面范围、支持深度和创新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足.基于此,本文提出当前我国区域生产力促进中心应开展服务创新,通过建设虚拟科技园区,发挥信息化、网络化的辐射集成作用,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经济呈现的过剩现象,中小企业面临着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中小企业的经验,结合国情,加快构建和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积极扶持、保护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政府应从宏观上理顺管理体制,给予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应从自身做起,健全经营机制,强化财务控制,推进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3.
构建我国中小企业的政府支持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生活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般说来,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是企业自身所不能控制的宏观环境,它只能通过政府政策加以改善。我国加入WTO后,中小企业的发展将需要政府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因此,构建和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的政府支持体系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剧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特别是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各行业的严重影响,关于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风险。中小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全面风险管理直接关乎其生存和发展。为此,应在对其财务风险内涵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基于COSO-ERM,构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应采取一些切合实际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是以科学技术为根本推动力的经济。发展中国家要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要缩小技术差距与知识差距,这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技术创新和知识经济发展的空间。建国以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国家创新体系。从当前国际竞争压力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迫切需要国家创新体系发挥重要作用。但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尚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之处。从我国当前的现实出发,应当积极创建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契合知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小微型企业为社会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也存在着数量多、规模小、底子薄、寿命短等缺点。对中小微型企业VI导入要点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试图通过对目前我国中小微型企业视觉形象设计现状的分析,探索适合我国中小微型企业视觉形象设计的方法和导入要点,为中小微型企业的VI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护我国的生态资源环境,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进行基于循环经济的全面改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思想从经营理念、业务流程、财务管理制度和技术创新四个方面论述了企业再造的内涵和现实意义,以期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加快发展我国支柱产业,主要是由我国经济建设新阶段,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改善贸易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以及支柱产业自身特点所提出的客观要求。我国支柱产业虽然已有较大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目前支柱产业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还不相称。其主要表现是: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较低、产品质量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等。为此,国家必须对发展支柱产业实施倾斜政策,积极拓宽资金和融资渠道,加快资本流动与重组,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加大技术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增强支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试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加速发展我国民营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培育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通过建立核心技术体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战略决策能力,构筑民营企业文化等,形成民营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并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经济主体,他们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最有可能按照比较优势来组织生产,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GDP的56%、社会销售额的59%、税收的46%、出口额的62%和就业岗位的75%是由中小企业创造或提供的。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科技进步、增加就业、扩大出口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中小企业发展也普遍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这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拓宽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已成为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