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汉语言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些成语,可以妙对成联,下面供同学们欣赏几组四字成语对联:  相似文献   

2.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这副对联,包含了许多方面的知识,现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对联也称楹联,其历史悠久,深受人民喜爱。追根究源,是因为对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绝”,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他语言文字无法比拟的、神奇而又有趣的文学形式,也可以说是一门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4.
楹联是汉语言特有的文学形式,最充分地表现了汉语的特征,具有无穷的魅力。作为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对楹联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追寻它的历史,探索它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运用楹联。  相似文献   

5.
漫话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楹贴、对子,它包括春联、名胜联、喜庆联、哀挽联、修学治学联、建房乔迁联、行业联等。作为一种民族、民俗文学形式,千百年来,对联以其雅俗共赏、可庄可谐的艺术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6.
对联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纪晓岚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楹联大师,充分利用汉字的各种修辞手法,或通过字形,或利用字音,或借助字义,巧妙构思,形成佳对。对纪晓岚对联中的修辞手法妙用及其审美效应试作例析。  相似文献   

7.
瞿建华 《新读写》2009,(6):49-49
对联,又叫楹联,俗称对子,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们从对联中看到汉赋、骈文的影子,品到诗歌的味道……各种文学样式大都与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对联     
《小学数学教师》2010,(1):44-44
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最初是刻在木板上的.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9.
楹联(一)     
一、什么是楹联?楹联,也就是对联(又叫对子),前者是学名,后者是俗称。楹联是有独立意义的对偶句,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10.
活动目的1.初步了解对联的特点,感受对联的含义,尝试练习对简单的对联。2.丰富学生的积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了解悠久的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活动过程一、温馨点击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是我国独有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由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内容相关、平仄相对的两部分文字组成,具有对仗工整、用字简洁贴切、含意隽永、音韵优美的特点,故享有“诗中之诗”的美誉,外国人对之称赞为“汉语言文学中最美的文字”。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对联乐园”。二、艺海拾贝这组对联对得可真妙啊!你知道它们分…  相似文献   

11.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言简意丰,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对联又称楹联、对子,它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样式,是诗词演变的一种形式,是书法与艺术的结合体。相传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曾在宫中书有对联一幅,其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据说这是对联的始祖。自宋以来,不断推广,作为客厅书斋、名胜寺庙装饰及庆吊之用,成为艺苑中一朵雅俗共赏的奇葩。它字数不多,但一幅精彩的对联,可以与鸿篇巨著想媲美;它讲究对偶、平仄,并能在一定格律上表现出高超的意境。对联以它强大的生命力广为流传,成为我国人民喜闻乐道的民族文学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瑰宝。是华夏汉民族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辉煌璀璨的传统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珍视楹联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让孩子们在自由漫步楹联乐园的过程中,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与滋养。笔者认为,楹联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老年教育》2009,(1):39-39
商业楹联是对联家族中的一枝奇葩,其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商业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15.
对联,俗称楹联、联语、对子,是我国传统文化领域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格律严谨,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蕴意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历史教学中如能恰当引用对联,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巧借对联艺术,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兴趣是知识入门的向导。利用对联,可以使乏味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如在讲“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一课中“护国运动”这一小节时,为了让学生对袁世凯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笔者给学生出示了一幅对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然后引导学生从对联的基本常识入手分析:此联中的“千古”对“万岁”,符合对联要求,而…  相似文献   

16.
黄济 《中国教师》2008,(13):30-32
一、楹联选介 楹联:也称对联,俗称对子。它是由诗、词演化二来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块瑰宝。楹联(下面称为对联)的基本要求是:两联相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平仄相应。  相似文献   

17.
今年暑期到华南、西南等地转了一圈,收集了一些名胜之地的楹联,读后有些感触。何谓楹联?一般来说,楹联是指刻写在人文景点或建筑物(包括庙宇)门牌两边的对联。它和其他对联一样,小巧玲珑,蕴含情韵和道理,古今之人都喜爱,因而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18.
张海云 《生活教育》2012,(19):68-69
对联也称楹联,其历史悠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拼音文字无法比拟的、神奇而又有情趣的文学形式,也可以说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熔诗词、哲学、书法、政治、历史、科技、思想、文化和社会民俗于一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它不仅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点,而且对提高学术语文素养有很高的价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被这一传统文化深深吸引,感受到对联的博大精深。为此,在教学中,我尝试,  相似文献   

19.
酒楼门前悬挂或张贴的对联也称"酒对子"、"酒楹联"等.它是一种雅致的陈设,也是诗化的广告,同时更是一种文学、一种艺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对联中,雅俗共赏的酒对子独呈异彩,其中堪称佳联者,不胜枚举.现就其内容分类并撷取几联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楹联又称对联,是中国独有的文学体裁,堪称国粹。在楹联的创作中,典故的运用是经常性的手法之一。本文详细论述了楹联用典的八种方法,对创作和欣赏楹联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