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外来词的翻译应该顺应一定的认知规律。感官感知是认知的起点和基础,它在认知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样体现在外来词的翻译过程中。根植于人类认知体系的隐喻是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它对外来词的汉译可起到很强的理据性作用。感官感知和隐喻是认知语义学的重要内容,对外来词的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以此二者为认知理据翻译外来词,译者可选择更易于理解和传播的译法。  相似文献   

2.
在汉语外来词当中,音译型外采词是表意功能最差的.同时也是最不稳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音译外来词都被其他类型的外来词所取代,因此对音译外来词的规范历来是外来词研究中的热点.对音译外来词的规范,要充分考虑约定俗成、汉语特点、层次性等因素,实行区别对待、区别处理.不能搞"一刀切"、"简单化".  相似文献   

3.
试析广州话中的英语外来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话在吸收英语外来词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一般以音译和半音译半意译为主,且数量比较多。这一特色与粤港居民往来频繁和广州话声调富于变化密切相关。了解外来词进入广州话的形式和原因以及广州话在吸收外来词时所遵循的原则,是有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与信息网络的发展,汉语中的音译外来词语越来越多,这是经济与化繁荣的标志,同时,大量的音译外来词译音的不统一、不准确,也给两岸三地人们在阅读和认知上带来很多麻烦,音译的规范今天成了大家共同的要求。对外来词音译的规范可从两方面着手:普通名词与一般术语宣尽可能运用意译或音义兼译、音译加意译的方法,以便于阅读和理解;遵循汉语语音的规范原则与读音习惯,尽可能以普通话语音为标准译音。  相似文献   

5.
外来词的借用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而外来词的滥用和翻译的混乱又同时造成了语言的污染。本旨在通过对汉译外来词的几种主要方法,如:音译、意译、直译、音译加意译、音译加汉语语素、音译兼意译,进行分析、讨论,引起人们对于外来词的翻译、吸收及其规范化的思考和重视。  相似文献   

6.
徐辉 《安顺学院学报》2013,15(2):53-54,95
汉语在形成、演变、发展的过程中吸入了大量的外来词,外来词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一般采用音译、意译等方法,但音译外来词的使用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有人赞同,有人排斥。文章就音译外来语的来源、译法及使用规范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术界对以外来词命名的公司、企业、店铺、商品名称词存在着一些争议。认为它根本不是外来词,只是仿拟外来词,没有存在的必要;或认为它是外来词,是音译外来词的一种。这些词是外来词,是一种特殊的外来词,具有自身的特点,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意译和音译是外来词翻译的两种主要方式。与意译(free translation)更侧重于源语的意义不同,在翻译过程中,音译更强调靠近源语的读音,对于其意义则相对弱化甚至不保留。  相似文献   

9.
传统语言学认为习语是固定的表达方式,其意义是不可分析的,是没有理据的。认知隐喻学则认为习语的意义是可分析的,包括隐喻、转喻和规约性知识在内的认知机制为我们理解习语的意义提供了理据。通过身体词"hand"习语的系统分析,从认知隐喻学角度揭示了习语的理据内在本质,习语的隐喻认知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习语。  相似文献   

10.
论音译外来词语素的认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音译外来词的类型有5种,即单纯音译的,谐音音译的,音译字形意化的,音译加义标的,以及半音译半意译的。以目前公认的语素定义为原则依据,以两极性和非自由性为具体标准,认定音译外来词各类的语素,可发现有些已定位为单纯词的,应该定位为合成词。  相似文献   

11.
外来词音节语素化是汉语音节语素化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界定了"语素化"这一概念并认为并非所有外来词音节都可以语素化,只有外来词音译的部分才有可能出现语素化的现象。同时对音节语素的生成机制、完成语素化的标志以及成为语素后的语义演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李春硕 《考试周刊》2010,(55):87-88
本文从隐喻研究的发展入手,主要介绍了隐喻的认知功能.阐述了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机制和隐喻对语言发展的影响,进而探讨了隐喻认知之于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言间的词汇借用是十分常见的现象,由此产生了各种语言中大量存在的外来词,汉语也不例外。在汉语大量的外来词中,音译词所占比重很大,在对源词语进行音译汉化生成汉语词汇时,虽然不必追求语音上的绝对一致,但也要尽量秉持语音相似或相近的原则。尽管如此,我们也会经常发现诸如"埃博拉"一类译音词中存在的、汉语发音与源语言发音有明显出入的音译例外现象,这些音译例外现象往往会造成跨语言交际中的障碍和误解。本文以"埃博拉"一词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借词音系学分析并探究其语音汉化的过程,旨在说明汉语音译词汉化的一般规律,阐释音译例外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实现音译词汉化过程中的语音对应,从优化翻译方法及合理对待认知经验两方面,提出避免音译例外现象的应对策略和规范外来词汉化过程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意译词是否属于外来词,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或肯定,或否定,或游移折中其间。本文从音形义的三位一体、音译与意译的不可分割、汉文化对外来词的制约、意译对外语词义而非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反映等诸多方面加以论述,意在阐明意译词应视作外来词的一部分;如此,对于简明、深入了解意译词本身,认知外来文化都具有切实的益处。  相似文献   

15.
乔磊 《宜宾学院学报》2009,9(5):101-102
近年来,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不断增多,其语形表现主要有纯音译、音译兼意译、纯意译以及外来词的直接引用四种形式.其大量涌入并广泛流行,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英语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地位和媒介的快速发展分不开,更与英语外来词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部分汉语音译外来词利用了汉语中一个音节对应一个汉字而且汉字同音字较多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同音字来表义;利用了形声字可拆分为声旁和形旁两个部分的结构特点,利用声旁表音的同时也使形旁巧妙地揭示部分意义,这体现了汉语音译外来词的表义性。这种表义性只是通过汉字的表义性提供了部分词义信息,甚至是歪曲的信息,这和词汇意义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外来词的吸收引进是各种民族文化互相交流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和世界的交流.汉语也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汇。汉民族吸收的外来词有几种类型,大致可以分为音译型、音译+表类属词型、半音译半意译型、借形词、字母词等几种。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义学的意义观来自于对传统意义观的反思,在此框架下的隐喻研究,对隐喻的认知机制、意义和本质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是近代中国社会重要的转型期,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大量音译外来词涌入到汉语词汇系统,此期西源外来词共有615个。在音译的多种方式中,造字音译是较为特殊且极具时代特点的一种类型,共计63个。这63个造字音译词绝大多数都出现在化学领域,此外还有单位词及其他类别。通过探究其中的规律,进一步明确清末民初外来词传入和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汉语中外来词的使用及语码混合现象越来越普遍。文章通过剖析该现象的形式、性质、使用域、使用者及其使用动机,指出其在媒体当中的滥用会产生不规范的表达方式。一些人把已有贴切汉语译法的外来词翻译成与传统背道而驰的“新兴音译”,由于其仅采用音译的方法,不考虑意义,常会误导读者,从而引发词语使用上的混乱,文章指出应对此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