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娱乐新闻到新闻的娱乐化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娱乐新闻是不是新闻,从学术角度看,娱乐新闻肯定不同于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严肃新闻,它甚至与我们通常理解的社会新闻也有很大的差别。传播学者刘宏认为,娱乐新闻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在娱乐新闻大行其道的今天,娱乐新闻的具备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那么,新闻的娱乐化是否就是所谓的"娱乐新闻"呢?首先我们必须看到,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事实上,新闻的娱乐化,是现代新闻的一种表现方式,一种表达手段,它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消减了新闻当中严肃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去挖掘新闻的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新闻的娱乐化强调故事性、情节性,并适度加入了人情味因素,强化了事件的戏剧悬念、冲突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如何正确看待新闻娱乐化,我们应当遵循新闻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2.
中国内地娱乐新闻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娱乐新闻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新闻样式。从媒介心理学和受众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娱乐新闻报道的发展与繁荣同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作为新闻的一个分支,娱乐新闻要遵循新闻报道的一般性原则,而娱乐本身的诸多特点又使娱乐新闻具有自身的特异性。本文就着重从娱乐新闻的自身特点出发,分析有关当前中国内地娱乐新闻的一般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娱乐新闻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娱乐新闻大行其道与我国的各种文化、社会因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新闻的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并且是主力军。我们要认真研究新闻娱乐化,不要媚俗,要遵循新闻的自身规律。  相似文献   

4.
李亚超 《文教资料》2005,(27):170-172
娱乐新闻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而娱乐新闻大行其道与我国的各种文化、社会因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新闻的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并且是主力军。我们要认真看待新闻娱乐化,遵循新闻规律。  相似文献   

5.
新闻的播报方式以严肃、认真的“八股腔”持续了许多年。几年前,新闻的播报方式改成说新闻之后,其轻松、自然的主持风格得到了观众广泛的认可。这种新闻播报方式的改变开启了新闻娱乐化的先河。于是,很多电视台都在新闻主持人娱乐化方面冥思苦想——新闻娱乐化的外在表现;而现在就连新闻的内容也越发地娱乐化了,各地电视台都以猎奇、趣味的新闻娱乐受众,变“硬新闻”为“软新闻”——新闻娱乐化的内在体现。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愈演愈烈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这需要我们深入地分析它的成因和利弊,从而正确地认识这一现象,处理好新闻与娱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闻娱乐化,是目前广受新闻理论界关注的焦点话题。新闻娱乐化的主要表现:一是内容取舍偏向软新闻;二是在版面设计、节目编排上追求娱乐化效果。新闻娱乐化实际是当今社会进入消费社会的一种结果,是消费主义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对新闻娱乐化现象,需要秉持一种批判意识和反思意识。也应该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寻找医治新闻娱乐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闻传媒娱乐化趋势的逐渐升温,新闻娱乐化趋势日益突出。而娱乐新闻是新闻娱乐化的主力军,它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是非观、正义感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与考验。重视娱乐新闻对青少年的影响,引导他们健康使用大众传媒,主动抵御媒介的不良影响,是教育工作者与传媒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和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8.
新闻娱乐化,是目前广受新闻理论界关注的焦点话题。新闻娱乐化的主要表现:一是内容取舍偏向软新闻;二是在表现手法上,讲求故事性与情节性,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三是在版面设计、节目编排上追求娱乐化效果。新闻娱乐化实际是当今社会进入消费社会的一种结果,是消费主义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对新闻娱乐化现象,需要秉持一种批判意识和反思意识,也应该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寻找医治新闻娱乐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新闻娱乐化,是目前广受新闻理论界关注的焦点话题。新闻娱乐化的主要表现:一是内容取舍偏向软新闻;二是在表现手法上,讲求故事性与情节性,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三是在版面设计、节目编排上追求娱乐化效果。新闻娱乐化实际是当今社会进入消费社会的一种结果,是消费主义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对新闻娱乐化现象,需要秉持一种批判意识和反思意识,也应该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寻找医治新闻娱乐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活动中的普遍现象。中国新闻业的新闻娱乐化的现象也越来越多,由此也引起了诸多问题。新闻娱乐化为受众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接受氛围,然而,它又使得新闻和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本文界定了新闻娱乐化的定义,分析了新闻娱乐化出现的原因,指出了新闻娱乐化带来的影响,本文就新闻娱乐化这一现象谈了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1.
突发事件报道应把握的三个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事件报道是媒体展现新闻报道能力与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机会.新闻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要及时、连续、深度、客观,体现人文关怀,以更好地履行媒体应尽的社会责任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互动是新闻网站的竞争优势所在,新闻网站需要综合利用网络互动的各种手段,提高互动的技术水平;同时还应该借鉴传统新闻媒体的成功做法,与其他新闻传播手段结合起来。此外还应注意培养网络媒体从业人员,提高其利用网络互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闻的真实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和过程。事实的变动是新闻赖以存在的依据。而事实的变动在为我们提供可供报道的新闻素材的同时,也增加了我们对事变的认识与把握的难度。动态真实的理念是对传统新闻观的纠偏。防范动态性新闻失实的策略是注重交代消息的来源以及获取信息的时间,变静态、结论式的平面报道为动态、过程式的立体报道,新闻的时效性必须服从动态真实性,报道策划要有预见性与应变性,注意截稿时间与新闻细节的交代,实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  相似文献   

14.
各种艺术是能相互借鉴的,闲笔也可以借鉴到新闻写作中,诸多新闻实例,充分证明了闲笔艺术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能带来独特的审美价值:错落生姿、曲径通幽、妙趣横生、管窥全貌、绵里藏针、余韵自成等。新闻只有更新观念,把新闻写得别具一格,才能真正带给读者以阅读美感。  相似文献   

15.
方言类新闻节目的角色定位与创新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方言为载体和平台的新闻节目要定位于清晰明快并易于接受,节目内容要永葆创新保持活力。因此,要精心筛选节目内容,真实展现、深刻报道新闻事件,寓地方特色于节目之中。方言类新闻节目为了追求新闻的猎奇性和故事性,有时以纯粹的娱乐方式对新闻进行报道与解读,难免使新闻陷入低俗媚俗平民化的发展弊端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公共福利政策。通过以“新华网”报道为样本,对新农保报道进行内容分析表明,新农保报道在体裁上以消息为主,在报道内容上以试点地区情况为主,报道的时间分布与政策变迁相关。为完善新农保报道,应该做到报道体裁的多样化,报道内容的丰富化,同时增强报道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新闻人应以感知美、欣赏美的能力去创造关的作品入手,探讨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审美价值取向问题。新闻媒体要想肩负起审美引导的责任,就需要做到:在拍摄过程中注重美感镜头的充分运用,制作过程中注重审美元素的有机融合,播发过程中注重与受众审美情感交流等。  相似文献   

18.
新闻媒体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是新闻报道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本文着重探讨面对突发性新闻事件的发生 ,闭目塞听并不能将灾难隐瞒 ,堵塞信息将会导致舆论失控 ,民心躁动 ,媒体当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建立透明的突发新闻传播平台 ,让公开的秘密成为权威的报道 ,让大道消息堵住小道消息 ,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知情权 ,遵循“三贴近”原则组织策划新闻报道 ,实现政府、媒体、公众三方受益  相似文献   

19.
"报喜不报忧"是一种很坏的作风和态度。它掩盖了事实真相,危害党的事业,成为新闻媒体的一个顽症。在不断深化新闻改革的今天,认真解决报喜不报忧的问题,恢复新闻真实性原则已显得十分重要。因为,有喜有忧是社会的客观事实;报喜报忧,是新闻宣传"三贴近"的客观反映,所以,在新闻宣传中注意掌握报道分寸、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报喜也报忧才能提高我们新闻宣传的公信力,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新闻的“把关”与新闻真实性密切相关。新闻把关既可以对新闻真实性产生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人们认识新闻事件的全貌和对新闻真实的正确把握,也可以对新闻真实性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得受众不能获得高层次的对新闻事实的了解,对社会舆论产生不良的引导作用。新闻把关人要发挥好新闻把关的积极作用,就要从思想、制度、法律、文风建设、队伍建设入手,强化把关意识,正确履行把关职责,以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