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山东教育》2005,(8):63-63
对于学校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的问题,我认为学校最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就没有教育可言。此外,分科太细对一个人的成长并没有太大的好处。我的一位叫郑晓沧的老师很有名,他受过西方教育。他讲,你原来有天然的智慧,天然的思想,教育就是把你天然的东西引出来。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思想。他这句话给我印象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2.
吴明娟 《海南教育》2014,(20):94-95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关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师德中最重要的一点。他最打动我的就是他"爱满天下"的博大胸襟。陶行知先生用他为教育事业奉献的伟大一生,为我们诠释了教育的真谛,身体力行,为人师表,让教育走进学生的生活,让教育走进学生的人生。一、平等地爱陶先生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相似文献   

3.
宋亮 《教育》2012,(4):26-27
中国青少年发展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支持对儿童实施惩戒教育,他认为:"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无批评教育,似乎对学生多加鼓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我的观点恰恰相反,我认为,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缺钙的  相似文献   

4.
<正>一、案例背景做班主任时,我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困惑的日子。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抱怨骤然多了起来,"这些学生怎么不听话呢,明明是为了他好啊","真不理解,上课就是不听,我看真是不想学了","和他沟通怎么就这么难?他怎么会认为我是在和他过不去呢?""要不让他也来当老师试试","学生一届比一届傻,一届比一届难教了",种种困惑就像蜘蛛织成的一张巨大的网,把我团团罩住了。我完全被学生的世界拒绝了,分明  相似文献   

5.
宋亮 《教育》2012,(2):26-27
中国青少年发展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支持对儿童实施惩戒教育,他认为:“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无批评教育,似乎对学生多加鼓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我的观点恰恰相反,我认为,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因为经不住批评的孩子是脆弱的。  相似文献   

6.
何伟 《贵州教育》2012,(18):26-27
一、倾情浇注学生心田,引领学生走进爱的春天 没有爱,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爱是一切教育手段的前提,只有以爱为基础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因此,班主任要爱学生,也要引导鼓励学生去爱他身边的人。每次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我上的第一堂课总习惯以“爱”为主题。  相似文献   

7.
郭慧 《教师》2012,(31):51-51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躬行的一句格言。他说:“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他认为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教育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对学生的爱。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那么。我们该以一种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呢?我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8.
作文不仅是一种写作能力的训练,而且是一种语文素养的培养。作文不仅是为了让同学们接受教育,更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充分地表达自我。一、没有自我就没有作文一次拔河比赛后,我布置学生写了一篇作文,结果出乎意料:我班比赛输了,可有许多学生竟写成我们赢了。原来,有的同学认为写自己班输了,就不能写出集体荣誉感;有的怕被老师和同学批评,“自家怎能揭自家丑”。这不能不令人深思。二、没有体验就没有作文有这样一个可笑又可悲的现象:写《我的发现》,许多孩子都热衷于“蚂蚁搬家”之类的事。同样的发现,写进了一届又届学生的作文中。可见,属于…  相似文献   

9.
李媛 《考试周刊》2014,(82):33-33
<正>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的世界著名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他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也就没有了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以下是我在语文课堂中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也许很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对问题学生,我付出了那么多爱,给了他那么多关怀,为什么他不领情?为什么他一点儿进步都没有?”假如我们不是问问题学生为什么“不领情”,为什么“一点儿进步都没有”,而是问自己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还要怎样改进和完善。就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近,有一个小的话题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和讨论,那就是“好成绩是教出来的吗?”,说有一名学生,上课喜欢讲话,老师很生气,下课后把他带回办公室,准备批评、教育他一番。想不到,老师还没有讲话,学生倒抢先讲起来了:“老师,你以为你教得好我就学得好?即使我考试得高分,也不是因为你教得好,而是因为我学得好。”我们在感叹这名学生“无礼”的同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思考一下:到底好成绩是不是教出来的?笔者认为,好成绩是教出来的,但好成绩不完全是教出来的。同理,对于德…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总结出了一套原则和规律,而且有着丰富的经验。他认为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所以,苏霍姆林斯基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了教学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理念千差万别,百花齐放。我认为,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学生学会了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方法,教育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我在近30年从未离开教育教学一线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我曾经问过我的学生:世界上如果没有老师会怎样?我满以为他们会说没有老师就没有知识,没有老师就没有科学等,可是孩子们的回答却令我失望:没有老师就没有考试,没有老师就没有作业,没有老师就没有暴力……听到这些回答,我不禁从心底发出一声感叹:孩子,我用什么触动你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三尺讲台给了我太多的教育体验和情感经历。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才能提高教育的质量。教育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而情感交流的纽带便是老师对学生的爱,因此师生之间要有和谐的情感共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可…  相似文献   

15.
老师·朋友     
师生之间究竟应是什么关系呢 ?有人说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有人说老师应像妈妈,而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学生更喜欢与老师之间是平等、民主的朋友关系。   他长得比我还高   有一年接手的班级中,有个学生个子比我还高出半截,并且是个休学一年、留级一年的学生。第一节上课,他像鹤立鸡群,其他学生简直就是小不点。对于我这个比他矮半截的老师,他根本就不放在眼里,从不正眼看我一眼,发言也不举手,站起来就说,态度也很粗鲁。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跟他理论什么,而是在课内课外注意观察,我发现这个学生本质不坏,但调皮,爱恶…  相似文献   

16.
缪建平 《教书育人》2006,(10):41-41
就在暑假刚刚来临的时候,我的一位好朋友邀我喝茶聊天。他在另外一所不错的学校做事,但做得不愉快,谈话中他老是抱怨他的校长没有现代教育理念,心胸狭隘排挤人,胸无大计无效率,等等,他觉得在这样的校长手下做事没劲,没有成就感……也许他说的是对的,但是有一点我是知道的:就是他没有摆好自己的位置,总是认为校长不如他,我想一直以这样的心态去做一个助手,是不能做好的。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一份特殊的职业,他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体会到,当学生觉得班主任是真心关心他、爱护他、为他付出时,不管你是耐心地帮助,还是严厉地批评,即使惩罚他,学生都愿意接受。班主任只有心里时刻想着学生,学生心里才会有老师,尤其是后进生,爱得越深,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的确,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失败了。从教 13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最深的体会是:爱心和赏识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渠道,也是教育学生的桥梁。  一、关爱淘气的孩子  我班的刘亮亮同学是一个典型的淘气包,上课经常挨批评。一次次的批评使他产生了对立情绪,变得更淘气了,心思全用在了制造恶作剧上。为此,我苦口婆心,说破了嘴皮子,可作用甚微。  去年秋天开学的第一天,学校组织卫生大扫除,同学们在操场上拔草,刘亮亮表现非常积极,…  相似文献   

19.
吕爱慧 《吉林教育》2005,(11):20-20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建议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保密,不要让学生认为你在给他实施教育,而是和他交朋友。因为师范生正处在成长期,逆反心理还没有完全理顺过来,正确的德育观正在逐渐形成,也可以说是学生时代最后的养成教育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给学生实施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时,善于思考,勤于动脑,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2010,(5):10-11
四川一位读者来电问:“我的孩子顽皮、淘气,开始我以为男孩子有时候顽皮和淘气也是正常的。但是有一天,我听到他的同学告状,说他捉弄和嘲笑他们学校的一名肢体有残疾的学生。我觉得这很不好,就严肃地批评了他,好像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有人说,要好好教训孩子才有效。请问,有没有比打骂更好的教育方法,让孩子懂得善待他人,尤其是善待残疾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