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从《现代教育导报》获悉,武汉科技大学学籍管理最近做出新的规定:学生考试不及格课程门数一旦达到规定数目,学校将通知家长,请家长配合学校,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功课。此举的目的就是与家长形成合力,督促大学生们学习。  相似文献   

2.
如何配合学校做好高中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每一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关键。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要求家长从关注孩子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和孩子互动交流,创造和谐愉悦的家庭环境,督促孩子认真学习等方面入手,配合学校各科任教师,共同做好学生的家庭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半山 《甘肃教育》2014,(19):19-19
正在城市学校,老师通过短信布置学生作业或提醒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已成为非常普遍的事。每天晚上陪孩子写作业成为大多数家长的一项任务。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但其副作用不可小视,同时这也反映出应试教育下学校教育的无奈和困境。首先,虽然教育需要家校互动、协作和配合,但其重心显然不是完成学生的"家庭作业",但在很多时候,老师要求家长配合完成的大多是督促学  相似文献   

4.
错误:“孩子,什么都不用你管,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这是很多家长常说的一句话。很多家长只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家庭和学校沟通的惟一目的就是配合学校抓好孩子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王春建 《班主任》2006,(4):27-28
老师让家长签字有多种情况:(1)评价性签字.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针对孩子的问题与老师交换意见,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如对考试卷签字就属于这种情况.(2)督促性签字.针对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孩子,提醒家长配合,促使孩子早日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如对要求背诵、听写的家庭作业签字.(3)事务性签字.  相似文献   

6.
一个孩子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客观上要靠老师精心组织教学,认真传授知识和技能,但实际上也离不开家长的督促。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有能力具体地辅导孩子学习;而文化程度低的家长,往往认为自己没有辅导能力,常把搞好孩子学习的责任推给学校及老师。然而有相当多的成绩好的学生,其家长的文化程度并不高,这些家长却在孩子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家长都希望孩子学习好,但是学习好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就是孩子的学习是主动的。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家长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过分督促,二是要创造适宜孩子学习的家庭气氛。一、过分督促孩子是不妥当的有的家长生怕孩子落后,孩子动作慢了一点,忍不住要催促;孩子做作业,忍不住要去指指点点;成绩差了几分,少不了要警告几句。他们认为督促孩子愈多,孩子进步就会愈快。其实这样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为什么呢?1.老是被人督促着学习,孩子非常被动,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学习主动性。提醒、督促是必要的,但督促最终是为了孩子自己主动去学习,…  相似文献   

8.
<正>关于家长"陪读"这件事,恐怕每一位家长都"心有余悸"。从孩子上小学有了家庭作业开始,大人孩子就像被绑上了一架看不见的"战车"——"不写作业,母慈子孝、又搂又抱;一写作业,大呼小叫,又哭又闹。"几乎成了小学生家庭的"日播剧"。甚至,由于家长的"陪读",还会引发学校与家庭的矛盾。家长往往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和老师就应该负责孩子的学习,为什么总要家长督促?学校和老师常常很委屈:一个孩子的  相似文献   

9.
窦宝平 《家长》2012,(4):14-15
如今,我们的社会环境和过去大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在一定程度上的陪读是有必要的。家长适当陪读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够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但如果家长过度插手孩子的学习,那就容易使孩子在学习上产生依赖心理,甚至给孩子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从而对学习丧失兴趣、对父母感到厌烦。因此,家长陪读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一、家长要考虑孩子的需要 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时候,学习上往往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帮助。家长可以配合学校的教学进度,督促孩子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同时,家长的积极关注有利于孩子端正学习态度,从而使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家校合作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和重要趋势,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然而,很多家长在督促孩子做功课和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常常由于教育观念陈旧、方法不当,不自觉地压抑甚至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阻碍了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共情是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家长和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条件。培养"共情型"家长,就是让家长在参与学校活动的同时,经过充分的体验和同理,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沟通,能够和孩子产生共情。培养"共情型"家长对学校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建立家长和孩子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督促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如何帮助你的孩子提高考试成绩,下面是一些教育专家为家长提供的几项有效方法。一、查明考什么和成绩怎样用。要求孩子所在学校的老师向家长通报考试的时间、范围,以及考试后成绩怎样用。这一方法对家长辅导孩子学习、提高考试成绩是有帮助的,家长可以根据学校宣布的考试范围督促和帮助孩子学习。而且成绩下来以后,家长可以找出孩子存在的差距,及时采取措施。二、教你的孩子“考试精明”。1.计算时间:如果你不能很快地回答一个问题,不要延误。在你快速地完成了你能轻松回  相似文献   

13.
目前要求家长签字的现象较为普遍,对此褒贬不一。它关系学生的作业行为和作业效果,左右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巩固,影响师、生和家长三者之间关系。不少教师要求家长给孩子的作业签字,是考虑到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较差,希望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作业情况,配合老师督促、辅导孩子认真按时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家长共同努力教育,养成小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相似文献   

14.
高竹姜 《家长》2010,(8):10-11
现在的家长多为双职工,既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又要督促孩子的学习。为了家庭生活的质量有保证,家长在事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孩子与事业对家长而言很难照顾周全。在这种情况下,让孩子上寄宿学校,成了很多家长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家长会是沟通学校和家长的桥梁,是老师和家长联系的一条纽带,是老师和家长共同教育学生的有效途径。通过家长会,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使家长为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提供帮助。同时,老师也可从家长处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与家长互通情况,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最佳办法。那么,作为学校开好家长会,应做好哪些工作呢?学校领导应该向各位家长通报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包括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应该向家长讲清学生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以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以便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学校也应该向家长通报在学校…  相似文献   

16.
顾彩娟 《现代教学》2014,(5X):71-72
<正>学校能不能规定学生不能带手机?至今为止还在争论。本案例中,显然学校规定是不能带手机的。既然学校有规定,那为什么学生依然在教室里玩手机,公然违反学校的规定?家长也不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工作,反而以影响学生学习为由,将手机硬生生要回去?如果制定的规则无法得到很好的遵守,那这样的规则是毫无意义的。学校有没有必要制定这样的规则?规则如何来制定?制定之后该怎样执行?多方听证,建立家校教育的"缓冲"制度,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使规则为人所用,具有实效。一、"听证"定规则本案例中,家长不配合的理由是基于儿子考试的经验,但孩子在课堂上玩手机也是家长不愿意看  相似文献   

17.
要让孩子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状态,家长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过分督促,二是要创造适宜孩子学习的家庭气氛。有的家长生怕孩子落后,孩子动作慢了一点,忍不住要催促;孩子做作业,忍不住要去指指点点;成绩差了几分,少不了要警告几句。认为督促孩子愈多,孩子进步就会愈快。其实这样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老是被人督促着学习,孩子就非常被动,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学习主动性。适当的提醒、督促是必要的,但督促最终是为了孩子自己主动去学习,所以督促只能适当,而且要讲究方法。比如孩子玩得久了,家长就可以说;你准备什么时候做作业呢?”提醒孩子学习要自…  相似文献   

18.
当孩子第一天迈进学校的大门时,做父母的就又增加了一项任务——"家长签字"。"家长签字"是联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纽带。尤其是小学生自觉性较差,需要家长的督促,何况有些作业又必须让家长配合才能完成。如低年  相似文献   

19.
周小莉 《林区教学》2010,(3):108-109
小学低年级学生存在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家长要配合学校教育,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学习兴趣,使孩子形成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家长都希望孩子学习好,但是学习好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就是孩子的学习是主动的。要形成孩子主动学习的良好状态,家长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过分督促,二是要创造适宜孩子学习的家庭气氛。一、过分督促孩子是不妥当的有的家长生怕孩子落后,孩子动作慢了一点,忍不住要催促;孩子做作业,忍不住要去指指点点;成绩差了几分,少不了要警告几句。认为督促孩子愈多,孩子进步就会愈快。其实这样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为什么呢?1.老是被人督促着学习,孩子就非常被动,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学习主动性。适当的提醒、督促是必要的,但督促最终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