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全元文》中程文漏收文拾辑及生平著作小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文有<程礼部集>三十八卷,巳佚.<全元文>辑程文文32篇.今从<永乐大典>、元明人别集及杂著中复拾辑其遣文17篇,并考程文生平及著作版流,以补<全元文>之缺.  相似文献   

2.
清编《全唐文》(中华书局影印本)卷四百三十二中,载有"谏贷死以流人使自效疏"一文,署作者姓名为李至。对于李至的生平,《全唐文》的编者只略云"肃宗时人"语焉不详。细加考察,此文实是误收,作者也是张冠李戴。我们翻检《新唐书·贾至传》,发现也载有此文,与清编《全唐文》所载的内容,几乎一字不差。完全可以证明《全唐  相似文献   

3.
封常曦先生在<编辑学刊>1998年第6期上发表的<〈管锥编〉张冠李戴两例>一文,对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引用<礼记·昏义>注释时出现的差错提出了批评,指出钱先生错把"陆德明"当成了"郑玄",并认为此误是由于钱先生不明<十三经注疏>中<礼记正义>的体例所致.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收入<鲁迅全集>第7卷<集外集拾遗>和<鲁迅全集>第8卷<集外集拾遗补编>的20多篇广告的研究,探讨了鲁迅先生的广告实践和广告思想.鲁迅先生对广告受众、广告作用以及广告文案写作有较好的理解和把握,并反映出其进步思想和对广告真实性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5.
<新闻大学>2009年第1期发表了蓝鸿文先生的文章<我的声明>(下称<声明>),想不到本人的一篇小文(见<新闻大学>2008年第1期<历史需要宽容还是需要真实?--关于范长江"新说法"的思考>)竞能引来蓝老的垂青和赐教,本人感到非常荣幸.既然蓝先生已经以<声明>的方式将若干意见公开刊发出来了,这里本人也希望能借<新闻大学>一角,就蓝先生在<声明>中提到的本人在介绍蓝、尹之争时"貌似客观,实则歪曲并篡改"蓝先生原意的问题以及蓝先生与尹韵公发生争执的其他若干问题,谈谈本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和看法.希望它的发表能有助于当前范长江研究的推进.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建设>2000年第1期登有"<永乐大典>中发现<西游记>"一文,读后想起曾在书中见郑振铎先生谈起过这一发现,而时间应该是在解放以前,不知这两个发现是否属一回事,遂查到郑振铎先生<西游记的演化>一文.郑振铎先生在此文中阐明了他本人对于这一发现及<西游记>作者身份的看法,这里不妨摘录几条,也许会有读者对此感兴趣.  相似文献   

7.
读了<北京档案>第五期刊登的西阳同志的杂谈<是缺"米"还是缺"巧妇"?>后,很受启发.我同意作者的观点:"档案部门搞不出高质量的编研成果,并非缺‘米',主要是缺‘巧妇'."  相似文献   

8.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第4期刊载迟乃鹏先生<新旧(唐书>等对刘禹锡作<竹枝词>的误记>一文指出,<旧唐书>卷一六○、<新唐书>卷九三<刘禹锡传>皆误记刘禹锡<竹枝词>作于郎州,实则应作于夔州刺史任上,甚是.  相似文献   

9.
我为文的生涯中,曾经与"文字狱"擦肩而过.这倒不是我写了什么反动文字,而是我讲了真话,敲到了个别高官的痛处,被度量狭小之人利用. 1985年4月,我写了篇题为<白辛苦>的杂谈,批评了"有位省级负责同志"下乡视察时,"让下边牵着鼻子走","并未了解到实情",被人们称为"白辛苦"."因为早在他下去前,有关人员就打了招呼,下面的同志做了精细的安排:看什么地方,住在哪里,汇报啥内容,谁汇报,甚至走哪条道,都定好了."此文发表在1985年5月11日<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这是我的文章头一回上<人民日报>,喜悦之情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0.
刊登在<重庆晚报>2003年9月5日上的<大足县三驱法庭集体编假案>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2等奖.这篇520个字的消息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奖项,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它是一篇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短新闻佳作.具体说来,它有如下几点写作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刊登在<工人日报>2001年8月2日上的消息<郑州:罚单"赶"走首家擦鞋店>一文,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消息3等奖.评委们之所以青睐这篇消息,因为它是一篇成功的短新闻.从写作上来说,它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点可供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新闻记者>杂志2004年第7期上发表的潘力剑先生<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以下简称<范式>)一文,就研究范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阅读过程中,笔者也产生了一些相关想法,有的与之相同,有的则相异甚至相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择孙星衍的两篇佚文,考释其中的人物、事件,借以研究作者的交游与生平,为孙星衍的传记研究和全集编纂提供一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程永江先生编撰的<御霜年谱>以及之后修订扩充的<程砚秋史事长编>,提供了大量关于程砚秋先生的第一手资料,为深入研究程砚秋的生平和艺术活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车文明>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课)<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五章媒体的观点中的一篇外国评论文章.文章选自<百年新闻经典>,原载于日本<朝日新闻>的名专栏<天声人语>.文中写道:"在东名高速公路静岗县沼津至御殿场之间,星期天清晨5点左右,有人发现一个3岁的小女孩.  相似文献   

16.
1932年5月1日,<现代>创刊于上海,现代书局发行,月刊,半年为一卷,每卷为6期,编辑人施蛰存.创刊伊始,施蛰存就在<创刊宣言>中申明"本志并不预备造成任何文学上的思潮、主义或党派."①可见<现代>是一本主张文艺自由的纯粹的"文学杂志".一年后,自1933年5月1日出版的第3卷第1期起"第三种人"杜衡加盟编务,卷末"编辑人"项下署名为"施蛰存杜衡".  相似文献   

17.
孙芬慧 《兰台世界》2005,(12):70-71
一、有关白敏中神道碑的历史记载 从<集古录跋尾>卷九页一二下、<集古录目>卷十页一0上、<宝刻丛编>卷十页四二上及<天下金石志>[陕西]第十三页"华州"著录可以得知,大唐宰相白敏中神道碑,刻于唐咸通三年八月,撰者毕誠,书者王铎.毕誠以文采知名,<旧唐书>177卷有传,<新唐书>183卷亦有传.王铎为僖宋朝宰相,封晋国公<旧唐书>164卷有传,<新唐书>185卷也有传.从新发现的白敏中碑残文中所载官衔可推知此二人.  相似文献   

18.
这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报界出现了不少怪东西,反映到版面上就是种种明显的歪风.<中国记者>杂志2005年第2到第4期曾经刊出过我的三篇连续评论:<评商品广告的"新闻化"现象>、<评新闻作品的"广告化"现象>和<评"我们要吃饭">.  相似文献   

19.
《全唐文》卷八四七录五代李琪文若干,其中有一篇上梁文:《长芦崇福禅寺僧堂上梁文》。杨挺先生在《不存在儿郎伟文体和儿郎伟曲调》一文中将此文系于天祐三年,注云:"此文见《全唐文》卷847。李琪于天祐三年九月随朱温至沧州(即长芦),丁卯军于长芦,故推测李琪作此文于天祐三年。可参见  相似文献   

20.
在第19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中国新闻社2008年5月19日播发的<那一夜,我们没有采访>一文,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篇通讯之所以能受到受众的欢迎和评审专家的喜爱,我想主要在于这篇报道成功地为新闻工作者树立了一个新闻道德伦理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