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慈善事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慈善立法的缺失使得慈手事业止步不前,因此加快慈善立法引起了了公众的关注、因此制定《慈善法》作为部门法是发展慈善事业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2.
媒体是公益慈善活动的放大器,也是慈善精神的引领者,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不仅仅是宣传者、报道者、传播者,更应是公益慈善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实践者和推动者。《秦皇岛晚报》作为地方主流媒体之一,以成立"晚报爱心基金"为标志,凝聚爱心资源,在努力打造媒体慈善救助品牌、在公益性慈善活动的组织宣传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充分展现了媒体的民生情怀,对于有效引领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3.
赵予 《新闻世界》2012,(7):173-174
微博时代,"微博问政"日益成为沟通政府和公众的重要方式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公众"微博问政"中表达诉求的总体路径,凝聚共识的内部路径、问政焦点、问政思维、意见呈现方式等五个方面切入,对公众"微博问政"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网络媒介的发展重构了社会传播生态。在泛众传播语境下,作为共识性仪式的传统媒介事件让位于作为冲突性实践的网络公共事件,探索新的共识凝聚方式被提上议程。本文认为,网络公共事件的常态化并不代表共识基础的完全丧失,原本由传统媒介事件提供的仪式整合功能可以在公众一致性的话语实践中重新实现。为了实现网络公共事件中的社会认同重构,应当从话语争夺、多方协作、培育"公共理性"等思路出发对公众展开话语引导。  相似文献   

5.
陈叶 《新闻战线》2013,(1):9-11
"在社会转型的斑驳底色中凝聚共识",这是2013年元旦人民日报《新年致读者》中对即将推出的《评论》版的定位;"在交流、交融乃至交锋中,传递‘中国好声音’,谋求最大公约数",这是1月4日人民日报第一块《评论》版面世时的自我期许。  相似文献   

6.
风波的发生1947年10月6日,天津《益世报》第二版刊登了一则商家促销广告,内容是:大丰压倒一切,秋季大削价,决不让过!决不落后!贱到底![1]这则广告语因字系由山、东、人三字构成,所以给公众造成亻山东亻山东  相似文献   

7.
多角度、多方面的慈善新闻报道与"走转改"活动相结合,最直接体现了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在培养慈善价值观、普及慈善文化上发挥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有效提高新闻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慈善理念在中国古已有之,源远流长。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慈善事业逐渐被公众认可和接受,慈善新闻报道也随之升温。桂林广播电视报社自2011年2月推出《慈善专刊》,结合贯彻落实"走转改"精神,关注困难群体,彰显社会良知,倡导全社会慈善理念,持续推出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的报道,把版面留给基层群众,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通过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新闻报道,真正实现了"爱心奉献社会、善举温暖人生"的创刊宗旨。  相似文献   

8.
传媒观察     
《慈善公益报》在京创刊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民政部主管、中华慈善总会主办的我国首份全国性慈善类专业报《慈善公益报》于2012年1月1日创刊。《慈善公益报》将宣传慈善公益政策法规,弘扬慈善公益文化,搭建慈善公益理论平台,交流慈善公益工作经验,聚焦慈  相似文献   

9.
《东周刊》事件在香港引起轩然大波,艺人们纷纷上街抗议游行。连特首董建华也过问此事,以《东周刊》裸照风波为契机,存在已久的香港传媒由恶性竞争派生出的报道劣质化及由此产生的公众不满、传媒谋求商业利益与坚持职业操守的矛盾等问题被全面引爆。  相似文献   

10.
正慈善是高尚的德行,慈善事业是"阳光工程",培育和弘扬无私奉献的慈善精神,大张旗鼓地倡导爱心奉献精神,是慈善宣传的核心。陕西延安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慈善宣传,在这方面,《延安日报》功不可没。近年来,《延安日报》在慈善宣传上下大力气、下大工夫,精于策划,善于创新,勇于实践,乐于奉献,深入、持久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为慈善事业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建立机制,精于策划延安市慈善协会是2002年8月成立的,当时,《延安日报》就与之建立了慈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环境中,照搬‘巴比'式慈善捐助模式是没有意义的,认为拒绝接受这次慈善晚宴邀请的中国企业家就是‘为富不仁',也是不负责任的。中国传统的财富观,是要保证财产由家族成员世代来继承,施善也往往是建立在一种相互熟识的人际关系之上。巴比慈善晚宴尚未开席,就掀起了不小的风波。  相似文献   

12.
李文竹  宫兆轩 《传媒》2016,(9):84-87
本研究选取经过认证的10个慈善组织微信公众号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其传播内容和机制进行量化分析,探讨微信公众平台在慈善传播中的现实应用和未来发展策略。研究指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慈善传播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优化议程设置,提升慈善传播的议题传播效果;激发情感认同,塑造慈善传播的开放动员格局;践行专业理念,完善慈善传播的信息发布机制。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深刻影响着人类世界的变革发展,移动端的普遍和流行更重塑了信息传播的途径。公众号凭借其便捷性、互动性、广泛性等优势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途径。高校公众号服务于广大师生群体,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文化传播、引导舆论、凝聚共识等方面的作用愈发重要。本文基于高校公众号的角色定位,从内容选择、运营模式、实践路径等方面为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公众号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会管理再次高调进入公众视野,主流新闻在其中起什么作用?——主流新闻通过凝聚共识参与社会管理。本文拟讨论这一命题。视角兼顾理论和实践,既讨论"是什么",也讨论"如何做"。  相似文献   

15.
慈善是人类社会进步与文明的重要标志。网络媒体关于扶危、济贫、赈灾、医疗等慈善新闻的报道是一种专业新闻报道。人民网借助其品牌影响力,在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增强公众慈善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其地方频道的慈善报道方面还存在一些可改进之处,文章用内容分析法对这些问题进行考察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新华日报》是抗战时期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唯一党报。《新华日报》始终关注青年问题,为引领国统区青年进行了实践探索。在引领青年的主题内容方面,聚焦于教育引导理想与信念、组织凝聚共识与行动、服务关爱工作与生活。在引领青年的叙事特点方面,探索了进步灯塔与战斗号角的叙事手法以及集中刊发加日常报道的叙事节奏。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1月19日,全国首个地方性的慈善榜——“2007深圳慈善榜”正式公示,也掀开了“慈善先锋,财富榜样”慈善深圳大型系列主题活动的大幕。这次活动的主办者,除了深圳市民政局、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和市慈善协会等政府部门、社会机构,还有一家媒体机构——《深圳晶报》(以下简称《晶报》)。活动不仅给《晶报》带来了上百万元的广告收入,更有力地提升了报纸的品牌知名度,可谓报纸品牌和广告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18.
李文臣 《传媒》2012,(3):44-45
2012年1月1日,我国首份全国性中央级慈善类专业报——《慈善公益报》创刊,正式与中外读者见面。该报对开12版,周三刊,每周一、三、五出版。《慈善公益报》的创刊填补了我国专业报的空白,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慈善公益界的广泛关注。笔者有幸参与了这张报纸的筹办和管理工作,对于该报创刊的社会意义及有关办报思路也有些个人心得。  相似文献   

19.
乔占军 《新闻界》2013,(11):55-57
近年来一系列负面慈善事件的发生,导致我国慈善组织面临前所未有的公信力危机。网络公益传播作为获取公众支持的重要渠道,有助于慈善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塑造慈善文化,是重塑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有效路径。为此,提出从网站、网络公益广告、博客等三个方面构建网络公益传播策略体系,以改善慈善组织形象,进而重塑慈善组织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网络名人又被称为"网络意见领袖",具有影响力大、传播力强、活跃度高的三个基本特征。网络名人在互联网舆论形成、议题走向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网络名人为互联网注入了理性思考,并在建言献策、稳定舆情、加强监督、慈善公益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传递了互联网世界的正能量。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名人的影响力、传播力,主动沟通交流,凝聚社会共识,团结网络名人共同推动中国互联网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