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东亮  林艳 《新闻窗》2008,(6):18-19
在信息社会高度发展、媒介结构多元化和媒体自身转变加速的今天,新闻传播既要通过新闻报道来提供信息、反映舆论、实行社会监督和提高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和水平,同时也要给受众提供“观点信息”,以引导公众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而时评在新的历史时期受到了读者的关注,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不同形态的新闻媒体都把时评作为引导舆论、指导实践、扩大媒体影响力、提高竞争力的阵地,新闻时评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如今,新闻信息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不仅想及时地了解该事实的发生过程,同时也想知道该事实的性质和意义,人们希望新闻在传播过程中除传播事实信息之外还能够传播观点信息。作为传播观点信息的重要文体——新闻时评应运而生。那么,究竟什么是新闻时评?它和杂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一般认为,媒体上的新闻时评始自上个世纪80年代《羊城晚报》推出"新闻漫画"专栏。媒体新闻时评出现的时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时评在媒体中热起来,这主要缘于媒体资源过度丰富,信息量激增,其次也缘于国外媒体的影响。作为媒体而言,自然希望在一片喧哗中建立自己的个性声音;作为读者,也希望在价值观混乱、信息繁杂里听到高屋建瓴的见解。需要酿成了现实:从南到北的媒体都在打“时评牌”。仅就报纸来说,2002年,始有浙江《青年时报》等报纸试水时评版,而今已有一批时评版颇具影响:《南方周末》时评版、《中国青年报》时评版、《齐鲁晚报》时评版、《经济观察报》时评版等。一些新报纸问世便把时评作为了重头戏,像《新京报》每天有1~2个时评版,做得有声有色。新闻理论家认为媒体已经进入“观点的时代”,把评论称为新闻的灵魂和媒体的旗帜。而且现实中,一些媒体调查中证实:  相似文献   

4.
周怡 《新闻界》2007,(5):71-72
时评呈现出与新闻事件联系的紧密性或共生状态.平面媒体的时评走向品牌化与集合式;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向着超长或超短两个方向发展,超长时评是广播谈话与电视新闻评述,起短时评莫过于广播电视中的手机短讯时评;网络评论最富有创意的一面是受众的参与性以及连接空间的无限性,其中个人媒体的发展前景无限.  相似文献   

5.
张文成 《新闻前哨》2009,(11):78-79
新闻媒体在传播新闻信息的同时,还应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企业媒体也不例外。企业媒体在企业报道范围有很大局限性、受众对象有很强的针对性等特定条件下.如何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这是企业媒体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来.武钢工人报在强化舆论监督的路径选择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这就是突出《内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钱勤发 《新闻记者》2007,6(12):50-52
新闻时评的兴起与时代的发展大有关联。尤其纸质媒体要面对电视、网络的挑战,在信息共享的同时.将竞争的砝码倾向了新闻时评。有新闻界同行说,当今的新闻竞争已进入到一个观点竞争的时代。新闻时评已经成为提升媒体品位.打造传媒竞争力的力量之一,如果说社论是重兵器,那么时评就是轻骑兵。此话不无道理。现在.传媒的竞争不但在于观点的竞争。还在于文字的竞争。因为,电视、广播、网络也有各种形式的新闻时评,纸质媒体唯有以独有的观点、独特的角度、独创的文字。吸引读者。增强竞争力。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报纸新闻时评的多元化。新闻时评的空前繁荣、写作方式的多姿多彩是被“逼”出来的。不少时评专栏和专版,角度独特、风格洒脱,颇具文采,很有可读性,一扫格式化、雷同化的生硬说教。时评的形式也空前的丰富多彩,有点评、漫笔、琐谈、杂谈、絮谈、走笔、随感等等。完全有理由这么说:缘事而发、迅速及时、敢言善言、贴近受众的新闻时评,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热办栏目,因为舆论监督既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又能增加媒体的受众率。然而,由于舆论监督属于新闻评论体裁,媒体大都沿袭使用说教式的冷硬面孔模式。辽阳广播电视台的《新闻时空》是主打的龙头舆论监督栏目,至今已经开办12年,在每天早上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发挥电视媒体的特性,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功能,推出有深度、有思想、受欢迎的电视新闻评论,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各方面的认知要求越来越高。媒体必须提供给受众有价值的新闻评论,让观众了解信息的意义、影响以及处理方式,启发受众的思想,使新闻深入到观众的头脑之中,形成深度意义上的接受,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具有独特的宣传优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新闻时评在各主流媒体间的勃兴,成为媒体争夺受众、实现议程设置、发挥“意见领袖”作用的“轻骑兵”。优秀的新闻时评不仅能及时帮助广大受众深入解读新闻的意义,而且还有利于调节社会舆论,宣泄公众情绪,促使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长期以来,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编发的时事评论,及时表达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声音,在广大受众心中产生了强大的品牌效应。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各报、台传统媒体基本上都建立起自己的新闻网站,…  相似文献   

10.
陈娟 《青年记者》2014,(33):24-25
新闻评论节目是衡量电视台实力的一块试金石,是塑造媒体形象、使媒体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法宝,新闻时评节目更是其中的"轻骑兵"。新媒体环境中,电视节目竞争压力日益增加,新闻时评节目必须正确处理和媒体、受众、政府、社会及新闻自身的关系,在价值导向上既要注重收视率,又要启发民智、构建公共话语平台;既要关注民生、解决民忧,又要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法律与受众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需要法律报道提供给受众的法律服务越来越多.所以,从事法制新闻的采编人员,在完成传播法制信息、行使舆论监督、警示引导受众依法从事各项活动的同时,更需注意报道的可读性、实用性和服务性,也就是要强化受众意识.  相似文献   

12.
电视民生新闻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它满足了受众对知情权和话语权的强烈渴求,是新闻贴近性的现实表达.它的积极影响是巨大的.一是推崇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把民生新闻这个过去新闻的死角改造成新闻亮点;二是现场报道,突出第一时间的新闻价值;三是发挥大众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四是提供信息,适应快速的生活变化.但是,民生新闻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一目了然     
社会转型期媒体影响力构建的四个关键词一、解渴:及时提供突发事件的信息全景,在满足受众的知情权中扩大影响力。在社会转型期,受众不仅需要及时获知新闻事件的准确消息,而且希望  相似文献   

14.
新闻时评的复兴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时评热"的兴起及背景 在当今信息代的媒体竞争,在很大意义上不仅是新闻题材的竞争,更是新闻解读的竞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跨入新世纪以来,新闻评论尤其是作为快速评论的"新闻时评",在经历了以往相当时间的沉寂以后,又焕发生机,风起云涌.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收听广播、点开网页,时评四面开花,令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15.
高旭 《记者摇篮》2010,(9):31-31,27
新闻舆论监督性电视节目是展示新闻事实并且根据新闻事实进行适当评论的节目。它是新闻的一种,要求所反映的事实必须是真实的、新鲜的;它是电视媒体面向社会大众发布的信息,要求这类节目必须始终与受众同呼吸。  相似文献   

16.
受众:需要“解读“的新闻   当今信息社会,在多种媒体演绎的“信息爆炸“令受众晕头转向时,受众不仅需要传播者提供可“读“的新闻,更需要经过信息传播者“解读“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广义上说,所有的新闻和消息,甚至所有的媒体(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传播发布的所有内容都是为了满足受众的知情权,而且,这些信息中最受关注的内容是有关舆论监督的。这是因为舆论监督所报道的多是社会生活的阴暗面,是对受众有着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媒体竞争已进入观点时代,新闻时评随之成为最流行的文体之一。然而,充斥各大媒体的新闻时评数量虽多,质量却参差不齐,其间亦不乏面目可憎的口水时评、垃圾时评。这固然可能源于部分时评作者自身思考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19.
《新闻记者》2012,(3):18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夏倩芳、管成云对受众的深度访谈显示,公众认为提升电视节目品质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1.舆论监督。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冲突激烈的情形下,通过媒体实行舆论监督,是遏制  相似文献   

20.
薄靖 《新闻传播》2010,(9):85-85
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本位理论越来越得到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众本位理念和新闻时评已经成为我国新闻传播业的两大突出特点。本文从受众本位的概念和特点出发,结合新闻时评的影响,探讨我国报纸新闻时评在受众本位语境下的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同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