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黎宁 《新闻窗》2011,(6):54-55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广东省佛山市南海黄岐的广佛五金城里,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时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而后开来的另一辆车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7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由此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于0时32分离世。  相似文献   

2.
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广东佛山广佛五金城里2岁女童小悦悦在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碾压,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直接从已经被碾压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之内在她身边有十八个路人经过但无人施救,最后是一名拾荒阿姨陈婆婆把小女孩移到路边安全地方,并四处呼救才引来孩子父母,送往医院救治。  相似文献   

3.
近日,一件事情引发网友广泛热议,佛山的两岁女童小悦悦(本名王悦)被一辆面包车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辆小型货车碾过。7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18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这个过程被一处摄像头忠实记录。  相似文献   

4.
2011年10月13日,佛山2岁女童小悦悦被2辆车3次碾压,18路人见死不救,引发了国人的震惊和反思,也引起了各大媒体的竞相报道。司机的凶残、路人的拒救,交织成面色冷漠的众生相。而阿婆陈贤妹的援手让极度冷漠的社会有了一丝温暖,以朴素的悲悯情怀挽住气若游丝的生机。个体境遇是世态的微观映射,女童被碾,路  相似文献   

5.
"小悦悦事件"中媒体的作为 2011年10月21日凌晨,广州佛山被碾女童小悦悦经抢救无效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冷漠"的世界,无情车轮碾碎了小悦悦的生命,无良传播碾碎了传媒的良心. 事发后,相关报道评论铺天盖地,甚至"小悦悦"一词竞入选了不知何方人士评出的网络最热词汇.无论平面媒体还是电视、网络,小悦悦的名字被不断提起,标题无非是辱骂国民道德教育缺失,或是要求建立法律机制保护见义勇为等.  相似文献   

6.
“小悦悦事件”中媒体的作为 2011年10月21日凌晨,广州佛山被碾女童小悦悦经抢救无效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冷漠”的世界,无情车轮碾碎了小悦悦的生命,无良传播碾碎了传媒的良心。  相似文献   

7.
2011年10月21日0时32分。医院传来消息.佛山被两车碾压的女童小悦悦还是走了。也许天使就应该生活在天堂,也许在那个没有冷漠的世界.她会比现在过得幸福快乐。她来过这个世界。让我们记住她的名字.她叫王悦。一路走好。  相似文献   

8.
传统媒体对两岁女童小悦悦被车两次碾压之后,路人经过不闻不问的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但报道中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应如何应对才能保持其公信力以及权威性也是时下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周敏 《新闻记者》2011,(12):43-44
2011年10月13日,佛山2岁女童小悦悦被2辆车3次碾压,18路人见死不救,引发了国人的震惊和反思,也引起了各大媒体的竞相报道。司机的凶残、路人的拒救,交织成面色冷漠的众生相。而阿婆陈贤妹的援手让极度冷漠的社会有了一丝温暖,以朴素的悲悯情怀挽住气若游丝的生机。  相似文献   

10.
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在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发生了一出惨剧:年仅两岁的小女孩悦悦走在巷子里,竟然先后两次被同一辆面包碾压,更为可怕的是在几分钟后居然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这这短短的七分钟内有十几个路人在女童身边经过,但令人无法理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0月13日,发生在佛山的两岁女童小悦悦被碾压事件受到大众媒体的极大关注,在博客、微博等自媒体上的讨论尤其激烈,从而引发了一场拷问社会道德良心的全民大讨论。如今,我们已由传统的"熟人社会""人情社会"进入到"陌生人社会"。重建社会信任,加强公共道德建设成为异常严峻的现实话题。社会学中关于"陌生人社会"的命题对应于费孝通提出的"熟人社会"概念。"熟人社会",是指在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因为地缘、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私人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广东佛山两岁女童小悦悦被撞案为例,对传统媒体与微博的议程设置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传统媒体是否能为微博设置议程,微博对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否产生反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想从新闻伦理角度,对最近媒体对两则热点事件的报道谈点看法.一则是发生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两岁小女孩被货车碾压,18人先后路过却无一人施以援手,结果被第二次碾压并最终不治身亡.这一事件天人共愤,也引发人们的多重反思.我要说的是,事发现场的一段记载惨剧发生过程的监控录像被各家电视台反复播放,网上更是广泛传播.情形之惨烈、场面之血腥,让人看了心里极其不舒服.  相似文献   

14.
10月13日,广东佛山五金城,再一次以最为残忍的方式展示了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沦丧与人情冷漠。 两岁女孩小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碾轧,接下来的几分钟,还有呼吸的小悦悦孤零零地躺在路边。18个路人先后经过,都当没有看见这一幕。就在此期间,小悦悦又被一辆货车碾轧,她在血泊中痛苦地抽搐。  相似文献   

15.
佛山小悦悦被汽车连续碾压;上海中学生“卖淫”,只为贪图享受;济南九旬老人得急症,连去两家医院都拒收,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说法太悲观,但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确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陈敏 《东南传播》2012,(2):47-49
近来,报纸新闻标题的评论化趋势愈发明显,尤其体现在报纸的导读版上,新闻标题往往放弃了提炼事实的功能,变为对事实的评论。笔者认为,新闻标题的评论化趋势值得警惕。本文以部分报纸对"小悦悦事件"(即佛山18名路人对两次被碾女童小悦悦见死不救)的新闻报道为例,同时结合其他相关新闻案例(如"郭美美事件"、乔布斯去世等新闻报道),来剖析新闻标题的评论化趋势,以及它可能导致的相关后果。  相似文献   

17.
今年10月13日,佛山两岁女孩小悦悦遭两车先后碾压,十余名路人见死不救。最后是在一名捡破烂的阿婆帮助下,血肉模糊的小女孩才得到救助。阿婆的援手让极度冷漠的社会有了一丝温暖,但马上就有人条件反射般质疑起来——阿婆是"想出名、炒作"。  相似文献   

18.
“小悦悦事件”引发了全国上下的道德大讨论,日本媒体也对该事件投以关注,矛头直指中国人道德失范,并将“小悦悦事件”与之前发生在南京的“彭宇案”相联系.日本时政节目主持人说:“因为有这样的前例,所以许多中国人都不愿意去救助别人.”  相似文献   

19.
小悦悦事件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这个惨痛事件引发的道德讨论及对媒体报道的反思,余波未了.但经过时间的沉淀,人们的认识更加理性了.笔者认为,对媒体最初的小悦悦事件报道进行反思是必要的,但是矫枉不能过正,小悦悦事件报道对唤醒社会的道德意识的积极作用,不容否定.  相似文献   

20.
网络媒体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媒介环境,媒介环境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交互性、快捷性、开放性等特征,网络媒体下的议程设置功能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近些年兴起的微博,很多事件例如"药家鑫事件"、"小悦悦碾压事件"、"赵文卓、甄子丹骂战"等都是通过微博向公众公布进而引起公众注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