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鲁智深的绰号叫“花和尚”,这是众所周知的。《水浒传》对此也表述得非常清楚。但这个绰号是在鲁智深出家之后才有的。在鲁智深出家前,他有没有绰号,假若有的话,绰号又是什么,《水浒传》中没有明确的表述。研究《水浒》的著名学者何心先生认为鲁智深出家前的绰号叫“镇关西”。他在《水浒研究》一书中说道: “元明杂剧中鲁智深另有个绰号叫做‘镇关西’。《梁山泊李逵负荆》剧李逵唱《醋葫芦·么篇》云:‘谁不知你是镇关西鲁智深,离五台山便落草,便在黑影中摸索也应着。’  相似文献   

2.
看过《水浒》的人,提起“黑旋风”就会联想到那个性格鲁莽的李逵,提起“母夜叉”自然会想起在十字坡开黑店、专干杀人勾当的孙二娘,连打虎英雄武松都差一点成了她的刀下鬼。《水浒》中许多人物绰号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起绰号就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绰号为什么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呢?这是因为作者善于用绰号来描绘、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巧用了多种修辞的艺术手法。用借喻的方法来命名绰号是比较常见的。林冲的绰号是“豹子头”,一是林冲长得豹头环眼,二是用豹的勇猛、敏捷来比喻林冲的武艺高强,所向无敌。这个“头”字用得好,暗含“头领…  相似文献   

3.
早期的水浒故事,如《宋江三十六赞》及《大宋宣和遗事》中,阮小二(阮进)的绰号是“短命二郎”,而阮小五(阮通)的绰号是“立地太岁”;到了今本《水浒传》,二人绰号被调换。之所以出现这种调换,是因为随着水浒故事在民间的流传,阮氏三雄的关系逐渐密切,小二、小五、小七等名字脱落了原来的排行信息,阮氏三雄成了亲兄弟,阮小五被径直当作了排行第二的“短命二郎”。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中的好汉个个绰号响亮,可以说看《水浒传》很大程度是看绰号。及时雨、一丈青、小李广、智多星、拼命三郎……个个精神,个个有味道。这些绰号有的一目了然,有的却怪怪的,读来让人费解。宋江的绰号有两个,一个叫“及时雨”,很容易理解;另一个叫“呼保义”。“保义”本是宋代最低的武官名,逐渐成了人人可用的自谦之词。“呼保义”这个词是动宾结构,宋江以“自呼保义”来表示谦虚,意思是说,自己是最低等的人,后来竟成了绰号。“混江龙”李俊,“混江龙”本是一种治河沙的工具,宋代为清理黄河泥沙,发明了一种巨大的铁耙,搅动水底泥沙,…  相似文献   

5.
针对《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5年12期发表的《也谈“圆规”与杨二嫂》一文认为“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中的“圆规”之修辞手法,之所以是借代而不是借喻,主要在于它是杨二嫂的绰号这一观点,文章从绰号、借代、借喻与借代的区别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其进行了反驳,认为“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中的“圆规”是比喻式借代,而不是绰号式借代.  相似文献   

6.
关于宋江的字及绰号,记述《水浒传》原型的最早的较完整资料《大宋宣和遗事》以及龚圣与《宋江三十六赞》中只提及宋江的绰号“呼保义”,既没有涉及“及时雨”,也没有言及其字“公明”。本通过对各地民间瘟神信仰的考察,讨论了宋江字公明的缘由,并从瘟神信仰的视角探讨了水浒故事的演变及其化意蕴。  相似文献   

7.
绰号,往往是对人物某一最突出特征的概括,是市民化、通俗化、口语化了的东西。它简洁、洗炼而又形象、生动,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就成功地运用绰号的这些特点而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水浒传》是一部长篇英雄传说,塑造了一百单八将的英雄形象,而每个人又皆有绰号,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的“绰号大汇集”的特色。这些绰号,尽管  相似文献   

8.
一、我睹我思:“绰号”,是堵?还是疏?星期一,语文阅读课。我走进教室,传来的是“土包子”“、罗汉保”“、巫贼”“、海豚”的声音,绰号替代了学名,坐视不管吗?显然不行,坚决阻止吗?效果恐怕会不理想。读过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就会对于老师小时候的绰号“小粘鱼”备感亲切。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绰号不也形影不离吗?时至今日,有些同学我早已淡忘他的姓名,可“黄瓜”“、开心果”、“小辣椒”,这些绰号却长久地留在我记忆深处,同时浮现在脑海的还有他们鲜明的个性。绰号在同学的心里,凝聚着纯真的友情,散发着醉人的温馨。起外号,我想这…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中,有些英雄好汉的绰号前面冠以一个“病”字,如病关索杨雄、病尉迟别、立、病大由薛永等。这里的“病”不是‘嫉病”之义,而是“比”、“赛”的意思,这是宋元时期民间俗语“病”字的特殊含义。如病关索杨雄,《宣和遗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又称之为“赛关索”,就是说比得上或赛得过三国时期的武将关索。现代汉语中已不复存在此义。《水浒传》中“病”字何意@才广  相似文献   

10.
女有赵薇,男有李承鹏,皆以“大眼”闻名于世。“李大眼”,绰号虽不雅致,但李承鹏安然受之。电视剧《武林外传》中有一男角儿叫“李大嘴”,电视剧《乡村爱情》中有一女角儿叫“谢大脚”。“不论大脚、大嘴,还是大头,别人敢这么亲热地叫你,我觉得是他认同你。”李承鹏说。  相似文献   

11.
神医扁鹊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扁鹊治病》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据考证,约生于公元前407年,卒于公元前310年。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绰号的由来可能  相似文献   

12.
数字     
《青年教师》2009,(12):2-2
中国教育“目中无人”,“失德”教师一律解聘——皖出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老师喊绰号“小瘸腿”致学生精神分裂  相似文献   

13.
绰号雅遣     
所谓“绰号”,即浑名,诨名,混名;如李玉之《永团圆·永庆团圆》“丑扮皂隶上:浑名马前健,绰号铁笊篱”,施耐庵之《水浒传》之《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小弟自幼从江湖师父学得些小枪棒,孟州一境,起小弟一诨名,叫金眼彪”,赵翼之《陔余丛考》“世俗轻薄子,互相品目,辄有混号。《吕氏春秋·简选篇》:夏桀号‘移大牺’,谓其多力能推牛倒也,此为混号之始”。  相似文献   

14.
《水浒》的成书大约在元末明初之际,但《水浒》中的一些故事,早在南宋就已开始在口头流传了。宋罗烨的《醉翁谈录》在记述当时说话人的“小说名目”中,就有“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称呼。南宋遗民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的三十六人的姓名、绰号和《水浒》基本相符,却有一点显著不同,即三十六人中有“铁天王晁盖”。  相似文献   

15.
试论《水浒》人物绰号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作品人物起绰号是早已习见的文学现象,它已成为一种为中外文学家常用的艺术手段。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人物画廊中,凡被安以绰号的典型,往往出现一种有趣的现象,故事的梗概甚至早已忘却,然而那些人物的绰号却记忆犹新,永志不忘。人们只要想起某绰号,马上就会浮现出栩栩如生的某人物来。可见,给人物起绰号这一艺术手段,从美学角度看,无疑是人们的“审美意识”在起作用。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古典小说《水浒》给每一个人物都取一个绰号,这在文学史上恐怕是少见的。作者给全书一百单八个英雄形象都冠以鲜明生动,蕴蓄深意的绰号,给这部不朽的农民史诗增添了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6.
初一(3)班的男生马强是影星周润发的忠实“粉丝”,他特别喜欢周润发在电影《英雄本色》中扮演的小马,马强为人比较爽快,人缘很好,所以同学们干脆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小马哥”。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中,杨雄的绰号叫“病关索”,孙立叫“病尉迟”,薛永叫“病大虫”。“病”字怎么解释? 前些时,一家有影响的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原来在宋元时代‘病’是‘赛’的同义词,意思是比得上。  相似文献   

18.
最近经常有学生向我诉苦“:老师,某某老是要叫我‘××’……”到班里一调查,才知绰号在班上已泛滥成灾,或雅致、或粗俗,不一而足。得雅号者喜滋滋,得粗俗的呢?真是有说不出的烦恼。怎样才能制止这种现象呢?堵不如疏,何不来一次“绰号大讨论”,让大家介绍好的绰号,摒弃俗号呢?于是,一节“话说绰号”的作文课便产生了。一、猜名激趣同学们平时常看《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会发现里面的英雄人物都有个响亮的外号。对名著颇有研究的××同学已经为大家准备了一顿外号大餐”请大家来吃,请根据外号猜出人物。(举例:黑旋风——李逵及时雨…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许许多姿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形象。茅盾先生说:“《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向来就受到最高的评价。所谓一百单八人个个面目不同。”《读(水浒)的结构和人物》)。《水浒传》描写人物的方法很多,作者不仅把人物放在尖锐的斗争之中,紧扣人物的身份和经历,通过人物的言行展示人物的性格,而且给人物加上一定的绰号和赞语,使人物在读者的心目中活起来,大有呼之欲出的感觉。凡读过《水浒传》的人,决不会忘记作者给他笔下人物所取的绰号。所谓绰号,就是指抓住人物的某些特征,给人物取的名号,是一种近于诙谐戏谊的…  相似文献   

20.
公主计划     
她的绰号叫“公主”,是我们班有绰号的人里名字最好听的呢——“雷震子”,“怪哉”,“棕熊”等等绰号都成为了“公主”的陪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