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曾对中国诗学中的一个古老的范畴“兴”作了重新的诠释。以往的研究者往往从接受的角度来解释船山诗学中的“兴”范畴,其实“兴”在王夫之诗学中具多重美学意蕴。在王夫之的诗论中,“兴”既生成了主体的创作动机与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又生成了诗歌审美意象与形式。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对“比、兴”有三种不同的解说 ,即政治的解说、语言的解说和文学的解说。文学的解说最有意义。最具有代表的说法是刘勰的“比显兴隐”说。徐复观在解释刘勰的观点时提出新论 ,认为兴句的意义不是表示实在的具有概念的意义 ,而在于“形成一首诗的气氛、情调、韵味、色泽的”。笔者认为 ,还可以把刘勰的“比显兴隐”说的解说推进一步。这里的基本理论假设是 ,“比”主要是接近认识论的 ,所以“比显” ;“兴”主要是接近存在论的 ,所以“兴隐”。  相似文献   

3.
一、“实践教育”的基本含义“实践教育”这一教育模式是办学思想与办学目标的统一,其基本含义是: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为指导,将教育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既适应于教育又适应于教学,既适应于人文科学又适应于自然科学,既适应于过去,又适应现在和将来。新的实践将推动人的认识深化、扩展和推移,“实践教育”内容也将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地要求联系新情况、思考新问题、给出新答案。  相似文献   

4.
王昌龄的诗论,是在“兴”论框架基本形成的条件下出现的。其中包含“发兴生意”论、“景情相兼相惬”论、诗“境”论等重要组成部分,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潜体系”。从中也可看出中国古代诗论从“兴”论发展出“意境”论的脉络。王氏的诗“境”论还不是完善的“意境”论,但已揭示了后世所说的“意境”的发生论机制和最基本的性质。王昌龄称得上“意境”论的先驱者或奠基人。  相似文献   

5.
陕北信天游的“兴”是信天游的精华所在,可概括为“起兴”与“比兴”两大特征。由于信天游产生的时代不晚于《诗经》时代,加之上下两句为一段(章)的结构格式与“起兴”表现手法带有原始性,所以信天游“兴”与《诗经》“兴”具有可比性。从信天游“兴”透视《诗经》“兴”,可知《诗经》“兴”于义无取,只借物以起兴。《诗经》“兴”是一个历史范畴,“文已尽而意有余”是《诗经》“兴”又一历史层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中国正处于清亡民兴的变革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清末民初清政府和民国政府不断颁布新的政策.在新颁布的国家政策当中,教育文化政策实行的价值最为切实重要、影响深远.在全国推行的“启民智”和“兴新学”为宗旨的新式教育改革的影响和推动下,蒙古地区也出现了“蒙旗兴学”的热潮,即在蒙古各旗兴办学堂,并初等教育的发展最为突出.笔者通过广泛查阅和搜集盛京时报(共141本)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对清末民初蒙古族初等教育的发展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7.
定向比赛复杂而又多变,业余选手往往感觉很难把握。通过分析业余定向选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稳、准、快”的战术套路,以便为业余选手提供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战术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水平,获取最佳成绩。  相似文献   

8.
1926年春,闻一多先生写下了充满爱国激情的《七子之歌》,发表于《留美学生季报》上.“七子”喻指被帝国主义列强抢占的中国领土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诗人说,作诗的目的在于“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现录其前三首如下: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播知识,更在于培养人才,在于培养不仅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更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作为教育培养受教育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钱穆先生说:“西方文化主要在对物,可谓,科学文化,中国文化则主要在对人、对心,可称之为艺术文化。”而诗、画、乐则是艺术文化中的艺术,它们虽然名不相同,又各属艺术中的一类,可是它们却相通于中国文化的精魂。 艺和合于道。这是我国古代衡量艺术的最高价值准则。孔子评价《诗经》曰:“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思无邪”。所以《诗》可以“兴”“观”“群”“怨”,《乐记》在论及乐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网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贵族运动、时尚运动和健身运动的不同阶段并曾火爆一时,但似乎很快又转入低谷,相关网球产业更是难成气候。网球运动具有灵活多变的形式特征和容易控制的负荷特征,因而是最具健身价值的运动项目之一,“体医结合”的健康大战略为网球运动产业融入国家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武汉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在各级领导的关切关怀和指导下,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我部科研工作在学校“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再上新台阶”的工作方针指引下,贯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新研中提高,在改革中前进”的办学理念,以“一流的敬业精神、一流的创新意识、一流的科研水平、一流的工作业  相似文献   

13.
艾青为中国现代自由诗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总结自身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诗批评,始终坚持现实主义方向,同时又不断探寻新诗自身创作及文本规律,关注时代大众的接受意识,代表了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发展的一个高度。艾青的新诗理论以“大众的精神教育工具”说为基准,是一个由诗人“苦役”说、新诗“散文美”和读者接受反“晦涩”三根支柱支撑的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14.
“艳”内涵的发展及其学表现既有学自觉的内部动力作用,又受不同历史时期特定环境的外部影响而不断变化。在中国学史上,自有其传达时代精神、表现审美意趣的价值,而这也正是肯定“艳”的独特价值的根本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孙思邈和司马承祯是中国养生史上的两位著名人物。他们一个从医学角度研究养生,一个从道教角度研究养生。角度的不同,导致了他们思想的差异性:比如对于养生的目的,孙思邈认为在于长寿,司马承祯认为在于做神仙;又如对于实现目的的手段,孙思邈认为在于养性,司马承祯认为在于得道。然而,他们毕竟都是以“养生”为其研究对象的,因此这又决定了他们在某些方面具有同一性:比如在如何以静养生的问题上,孙思邈主张“安神练气”,提出了“五对七候”的修炼理论,司马承祯主张“安心养气”提出了“五渐门七阶次”的修炼理论;又如在如何以动养生的问题上,孙思邈提出了熔导引、行气、按摩于一炉的主张,司马承祯提出了要配合梳头、叩齿等进行导引活动。  相似文献   

16.
多民族是中国最基本的民族国情,故中国有着丰富的民族思想,核心概念是“华夷”,以此为基础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实践中,有了“华夷共祖”“华夷一家”“华夷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此同时也还有“华夷之辨”的民族思想;虽然“华夷”具有二元含义,但仅仅是在文化意义上的分类,“华夷”仍然具有民族共同体的含义。正是因为如此,到了近代,中国古代的民族思想才有可能从“华夷”二元民族思想向中华民族一元民族思想转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研究中国古代的民族思想,贡献历史学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便具有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文奥运”理念下中国大众体育文化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人文奥运”理念的聚焦点在于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价值取向,明确了21世纪体育文化的全球化发展方向。大众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形态之一,它来源于社会大文化,又服务和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相关研究方法,对广场舞运动参与者的群体特征进行调研,其目的在于切实把握广场舞参与者群体的基本特征,解析广场舞运动的“热兴”原因,进而为制定具有长效性的发展与保障机制提供必要的依据。这对于推动我国群众性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词汇的意义是灵活多变的。不同的词有相同的意义;同一个词又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其中表示颜色的几个词意义更是丰富多彩,如果掌握不够牢靠的话,会产生许多误会和笑话。  相似文献   

20.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在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宋时期的书院经历了一个由兴而衰、再由衰而兴的曲折复杂的过程。探讨这一过程。对两宋书院兴衰原因加以分析对比,对我国当前教育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