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福建汉族高中生20052014年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动态发展。方法: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结果:福建省汉族高中生身高、体重、肺活量、身体匀称度水平显著提升;耐力素质水平明显提升,柔韧性素质总体持平;静力性力量总体水平下降;男生力量耐力比2005年水平下降,女生总体水平提高。结论:福建省汉族高中生身体形态、机能及耐力素质有显著提升或明显提升,但男生的力量耐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希望能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依据,全面改善学生体质与健康。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十一五"期间福建省汉族学生运动素质的发展趋势,运用测试法、数量统计等方法,将2010年学生运动素质的检测结果与2000年和2005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的速度、下肢爆发力、柔韧性、耐力等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力量耐力素质下降。学校应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思想和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尤其是掌握科学干预肌肉耐力不善的练习手段,并付诸于实践。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内地西藏班学生的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内地西藏班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等指标整体生长发育良好,健康指标不容乐观.与学校汉族学生比较,速度和下肢爆发力素质低于学校汉族学生,力量耐力和耐力素质略高于汉族学生,柔韧素质无明显差异;与全国藏族学生比较,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素质均高于全国藏族平均水平,而力量、柔韧素质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畲、汉族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可比性原则,将福建省畲、汉族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畲族学生身体素质总体水平明显高于汉族学生。对此,学校应该重视对福建省各族学生尤其是汉族学生健康知识的传授,加强对学生锻炼意识、锻炼兴趣与锻炼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东乡族与汉族学生体质状况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省东乡族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肥胖度等指标进行处理,并与同龄汉族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东乡族学生的整体发育水平低于同龄的汉族学生,发育年龄迟于汉族学生1-2年;东乡族与汉族学生身体形态的差异具有年龄阶段性,在青春发育期,东乡族学生的身体形态较汉族学生瘦;东乡族学生的心肺功能较汉族学生差,且突增年龄较汉族学生迟1年;东乡族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和柔韧等身体素质明显低于汉族学生,且突增年龄较汉族学生迟1-2年;甘肃省学生整体肥胖度为正常偏瘦,东乡族学生的整体肥胖度低于同年龄组汉族学生(P相似文献   

6.
根据福建省体质健康调研结果,采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00-2010年福建省城乡中学女生耐力素质动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和2005年相比较,福建省城乡中学女生耐力素质总体水平保持平稳,2000年和2010年相比较,福建省中学女生耐力素质有较大幅度上升。2005年福建省城市中学女生耐力素质下降幅度较小,2010年有较大幅度提高;2005年福建省乡村中学女生耐力素质持续上升,2010年增幅较大;不同年龄组中学女生耐力素质变化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动用可比性原则 ,将 2 0 0 0年福建省学生与 1995年学生就身体素质进行纵向对比 ,发现除力量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外 ,速度、力量耐力、耐力和柔韧性指标均显著下降。对此 ,政府、学校、家长、学生应引起高度重视 ,除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崇尚科学的饮食方法外 ,更要重视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 ,使学生养成科学的锻炼方法和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了解广西瑶、壮、汉族7~18岁学生的体质状况,获取他们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等信息,探讨改善和增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措施和途径.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与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体质的相关数据进行t检验与比较分析.研究结果:瑶、壮、汉族学生的身高、体重基本保持增长.汉族男、女生的身高、体重增长普遍高于瑶、壮族的;瑶族男、女生的胸围普遍出现负增长,壮、汉族学生的胸围有升有降.汉族男、女生胸围发育水平优于瑶族,壮族男、女生发育水平欠佳;瑶、汉族男生50m跑成绩基本保持稳中有进,瑶族男生普遍好于汉族男生,壮族男生较差,汉族女生有升有降,瑶族女生则普遍呈下降趋势,壮族女生下降最明显;汉族男、女生(15岁除外)的立定跳远成绩呈正增长,瑶、壮族整体呈负增长,而瑶族略好于壮族;壮、汉族女生的仰卧起坐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汉族学生普遍好于壮族,瑶族学生则有升有降.瑶、汉族学生的斜身向上基本保持增长,瑶族男生上臂屈肌群力量优于汉族男生,壮族男生相对较弱;耐力素质整体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壮族男、女生的耐力下滑较为严重,汉族男、女生次之,瑶族男、女生下滑较小;汉族男、女生的肺活量有升有降,壮族男、女生下降幅度普遍小于瑶族.研究结论:广西瑶、壮、汉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各有差异,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耐力继续呈现下降趋势,速度素质有回升的迹象,肺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以1995年、2000年、2005年3次福建省学生体质调研指标为基础,研究这三次大规模调查研究中的耐力素质在这10年间的发展变化状况,以揭示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10年以来,福建省中小学生耐力素质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规律,为进一步改善我省学生的体质状况,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1985~2000年广西壮、汉族学生体质状况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985~2000年广西学生体质调查资料壮、汉族学生样本,对7~22岁壮、汉族城乡男、女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发育和素质发展进行多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5年间广西壮、汉族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发育迅速;生长发育有提前的趋势;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耐力、柔韧素质呈下降趋势;除肺活量指标壮族学生优于汉族学生外,其它各类指标汉族学生平均增长值超过壮族学生同期水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湖北省13所高校女生进行调查,发现高校女生普遍对耐力跑兴趣不高,这不仅给耐力跑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阻碍了学生心肺功能的增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咨询法等对影响普通高校女生耐力跑能力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其目的是提高耐力跑教学水平,并通过耐力跑达到强身健体,增强自信心,培养顽强意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高校师范生耐力素质与地理区域关系的调查研究,揭示中国高校师范生耐力素质状况与地理区域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地理区域的分布是影响师范生耐力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地理区域的学生其耐力素质的状况也大不相同。建议各高校的体育教育从学生的生源地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从而达到增强学生耐力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承受力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消费作为高校学生的一种时尚追求,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加入到体育消费的行列中去,在不同程度地进行着有偿的体育锻炼或纯粹的体育消费。通过对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及不同受教育程度的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承受力的调查表明,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①男性学生的体育消费承受力高于女性;②城市、城镇和农村生源的学生的体育消费承受力呈递减下降趋势;③本科生的体育消费承受力水平为最高。  相似文献   

14.
耐力项目测试是大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资料显示和社会调查发现,学生的耐力测试水平逐年下降。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河南省某高校的部分学生进行耐力项目测试经行研究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大学生的耐力水平亟待提高。如何提高学生的耐力水平和体育锻炼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今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将成为今后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来,由于我国初中生的体质呈持续下降趋势,特别是初中生的中长跑测试成绩的下降趋势明显,这就说明初中生的耐力素质逐渐变差。本文旨在这个背景下,结合笔者和其他体育老师的教学经验,为提高初中生的耐力素质提出一些教学方法,主要是:加强思想教育,明确体育目标;教学方法多样,寓教于乐;从兴趣着手,无形中提高耐力素质;进行心理训练,提高学生自信心,挖掘学生潜能;适时进行一般耐力和速度耐力练习等。教师可依据以上几种方法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来逐步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相似文献   

16.
800 m、1 000 m跑测试是在用一个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评测人的有氧耐力,成绩不能客观反映机体的有氧耐力水平,不能引导学生科学锻炼,还会让受试者承受较大的心理负荷,不利于运动兴趣培养和终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且在800 m、1 000 m跑测试中频频发生意外。研究认为,可用无氧阈跑速做耐力评测指标,它能确切反映人的有氧耐力水平,引导人们科学锻炼,强度由低到中,安全、简单,可在跑步机或场地上完成。  相似文献   

17.
杨多多  苏美华  彭娟 《体育科技》2011,32(4):45-46,49
目的:比较排球运动对大学生上肢力量及耐力的影响。方法:采用WCS-100电子握力计测试最大肌力,采用一次性力竭俯卧撑测试测定肌肉耐力水平。结果:排球专选大学生通过系统的排球训练,上肢力量及耐力均明显高于田径专选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结论:长期系统的排球训练能够改善大学生的上肢肌肉力量及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中学生耐受挫折的能力较以前大幅度下降,诸多原因影响了中学生的自信心、耐受挫折的能力以及心理的健康成长。学校、家长和教师应运用合理科学的引导方式和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全面提高中学生耐挫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我省8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4个月的冬季长跑活动实验,一组采用每天1500M跑(4个月累计180KM),一组按既定模式正常体育教学。实验结果发现两个不同形式体育练习的群体耐力有很大区别:实验组学生的耐力素质明显好于既定模式正常体育教学的学生,实验组学生耐力素质的增长遵循“胡克”定律(Hook’slaw,F=KX)。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选取浙江省某高职院校2015—2017级(10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学生实验前和实验后体测数据,探究高职院校运用课外APP跑步软件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参加课外跑步的2015级学生耐力和体测成绩下降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参加课外跑步的2016级学生毕业时耐力提高了7s,有显著差异(P<0.01),其他素质略有下降,差异没有显著性;参加课外跑步的2017级学生毕业时耐力提高了6s,相较入学时有显著差异,立定跳远较入校提高了1cm,体测成绩略有下降但不明显。相较高职男生来说,课外跑步更能提升高职女生身体素质。可见,高职院校使用课外跑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耐力水平,但是提高学生体测成绩效果不明显。高职院校应让学生在跑步时采用增加强度的间歇跑步方法,另外男生的课外跑步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要高于女生,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