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焕达 《中国德育》2007,2(7):35-37,58
通过对浙江省三门县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类型大致分为“单亲教育”型、“隔代教育”型、“寄养教育”型。父母亲情的缺失和不当的家庭教育,给留守儿童的身心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因此,学校、政府、社会要发挥各自优势,为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提供条件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的概念应该定义为:因为母亲长期外出打工而留在农村生活和就学的未成年人。“留守状态”可以分为“励志型”、“平常型”、“困苦型”和“颓废型”,这四种类型对留守儿童具有极不相同的影响;留守儿童的特征应作为制定教育策略的主要依据之一;应该把“留守状态”当作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让它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加强在学习方法和生活自理方法方面的指导、提高家长学校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及有计划地为学生创设同伴交流场景等应是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这部分儿童到了合适年龄进入学校读书,由于其长期缺少父母的教育和陪伴,心理情感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初中是学生阶段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在初中时期的心理得不到有效发展,特别是情感教育的缺失,对于留守儿童终身的学习和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需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弥补留守儿童心灵情感的缺失,让其健康地学习和成长。  相似文献   

4.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打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学校有义务对其展开科学的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留守儿童长期与亲戚或者爷爷、奶奶相处,家庭教育理念的落后会导致其在思想、行为方面出现偏差,对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造成了不利影响。对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进行深入研究,以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合力,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寄宿制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调查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思想状况和性格特征,得出结论;我国现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可以减少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产生的不利影响。建议在父母外出务工较多地区尽可能地实行学校“寄宿制”,学校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行动上切实做到关注“留守儿童”,同时要家校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着多方面的缺陷。如何解决这一关系到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问题,我们认为,在目前阶段,山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代偿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能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通过对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长兴县和德清县422名“留守儿童”进行测查。结果: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②“留守儿童”男女性别之间健康状况总体差异不显著。但女生焦虑程度总体低于男生;③“留守儿童”各年级之间总体焦虑程度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小学阶段焦虑程度高于初中阶段。结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但小学阶段学生与“留守儿童”中女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外来民工子女是伴随农村流动人口而产生的一个社会群体,被称之为“留守儿童”。近年来,在某些农村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的悲剧引起了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调查发现:亲子之间的长期分离对部分孩子。尤其是处于学前期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而目前学校和社会对此问题并未引起重视,几乎没有任何应对举措。我认为,我国长期发展中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及“户籍管学籍”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形成农村留守儿童及其教育问题的体制性原因;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农村初中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生命教育"作为一种能够让留守儿童充分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并且又能够提升留守儿童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显得尤其重要。在农村积极地展开生命教育,已经成为留守儿童,尤其是初中留守儿童得以健康成长的迫切需求,是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面临学习滞后、心理失衡、行为失范以及安全堪忧等方面的问题。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应把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与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结合起来,改善城市农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并降低入学门槛,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新留守儿童的管理模式,发挥学校和社区在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指示,在城乡统筹背景下,通过对重庆南川、黔江、沙坪坝三辖区的个案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阶段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根据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政府要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制度,强化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模式,树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舆论风尚;强化城市政府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管理的“公共性”意识;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促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从“出口”方面减少农村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特殊的成长环境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通过问卷对洛阳地区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洛宁、宜阳、栾川三个县的930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对264名留守儿童和213名非留守儿童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留守儿童的孤独感状况,以及社会支持、自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初中留守儿童;同学支持、父亲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自尊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可以共同反向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家庭亲密度、同学支持、自尊、教师支持这几个变量共同反向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根据研究结果,从家庭、学校两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这些留守儿童正值生长发育、接受义务教育、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常年缺乏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品德课教师面对当前留守儿童教育应负重前行,充当主角,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依据心理弹性理论和社会生态学理论,通过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对部分留守儿童和部分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明显高于初中留守儿童;同学支持、父亲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自尊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可以共同反向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家庭亲密度、同学支持、自尊、教师支持这几个变量共同反向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为此,有必要在家庭支持、学校支持等方面多做工作,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我国农村初中往往缺乏生命教育这一方面的教学。由于农村教师没有生命教育这方面的意识,导致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判断是非的能力也比较弱。针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缺失生命教育这一现状,教师通过分析当今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的现状,探索总结在农村初中顺利开展生命教育的措施,保障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自尊、生活满意度、孤独感、抑郁、社交焦虑和问题行为问卷对五省2134名农村籍流动儿童、双留守儿童、单留守儿童、曾留守儿童、一般儿童进行调查,以考察留守与流动对农村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总的社会适应方面,一般儿童最好,明显优于三类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较好,明显优于双留守儿童;(2)在社会适应各指标上,与一般儿童相比,三类留守儿童的自尊低、孤独感强,双留守、曾留守儿童的抑郁高,单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高,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强、生活满意度高;与双留守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自尊高、抑郁低;(3)上述差异在女生和/或小学生中表现明显。这表明,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对儿童社会适应有不利影响,流动对儿童社会适应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进城就读初中的农村留守儿童是当下出现的一个新群体,也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盲点。这个群体身上具有诸多积极因素,也存在着行为、心理和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积极肯定、家校联动、“代管家长”是针对进城就读初中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初中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培养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关键阶段。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为了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用心分析农村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用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数学学习质量,进而在实现“心在农村数学教育教学、情系农村留守儿童”这一教学理念的同时,也为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出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农村的广大青年进入了进城务工的征途。但是对于这些劳动力的流失,在农村家庭中留下了一些年龄不相同的孩子——被称之为留守儿童。本文将针对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群体,来探究如何针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