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诗经·魏风·硕鼠》历来作为政治诗为后人所乐道,各种选本和教材也都选录。不少选家认为诗中的“硕鼠”比喻奴隶主,“我”象征奴隶。其中,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所选《硕鼠》的“自读提示”颇具代表性,编者“提示”学生说:该诗“揭露了奴隶主阶级的剥削本质,表现了奴隶们对奴隶主阶级的憎恨和要求摆脱剥削,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这首诗深刻反映奴隶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反映了奴隶们的痛苦生活和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
《伐檀》和《硕鼠》均选自《诗经·魏风》,都是流传在魏地的民歌。两首诗不光是产生的地域相同,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也颇多相似之处,堪称姐妹篇。运用比较的方法教学这两首诗,既省时,又便于学生把握两首诗的异同,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两首诗都揭露了奴隶主阶级不劳而获的剥削本质,表现了被剥削的奴隶们的痛苦生活和内心的愤愤不平,反映了奴隶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的代表作品。不同的是,《伐檀》仅止于揭露、质问和讽刺,而《硕鼠》则不仅仅表达了被压迫者、被剥削者的不满和怨恨,它还表现了奴隶们…  相似文献   

3.
<正>《伐檀》《硕鼠》均选自《诗经》的魏风。魏风是流传在魏地(今山西省西南临汾、曲沃一带)的民间歌谣。《伐檀》是劳动者伐木时唱的歌,作者对奴隶主的不劳而获加以冷嘲热讽。《硕鼠》也是一首反剥削反压迫的战斗之歌,作者运用通俗而又贴切的比喻,愤怒控  相似文献   

4.
《硕鼠》与《伐檀》同在《诗经·魏风》之中,是主题完全相同的姊妹篇。中学语文课本,多次选入这两首诗。但是,把它视为奴隶反抗奴隶主的“代表作”,是错误的。我们可以从《硕鼠》一诗的内容看出,诗中主人公的经济地位表明他是封建剥削压榨下的农民,而不是奴隶制之下的奴隶。高亨教授在《诗经引论》一文中(见《诗经研究论文集》,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曾经认为它“当是佃农所作,表现出实物地租的剥削”,显系有道理的正确见解。  相似文献   

5.
《伐檀》和《硕鼠》均出自《诗经》国风中的魏风,也就是魏国的民歌。魏国位于现山西省解县、芮城一带,土地贫瘠、且屡遭相邻大国的侵略和掠夺,在这种背景下,魏国的统治者既不肯克制自己的奢侈生活,又要扩充军备对付外来侵略,于是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没完没了的徭役、兵役就落到魏国劳动人民身上。《伐檀》和《硕鼠》所反映的就是魏国劳动人民因不堪忍受而对奴隶主统治阶级的痛恨之情。  相似文献   

6.
《诗·魏风·硕鼠》是上古劳动人民创作的一首反剥削反压迫的优秀诗篇。就我们所见,各选注本对于“莫我肯顾”、“莫我肯德”、“莫我肯劳”三句的“顾”、“德”、“劳”的解释众口一词。“顾”,一般解作“照顾”、“体贴”;“德”,一般讲为“加惠”、“施恩”;“劳”,一般讲成“慰劳”、“抚恤”。要之,以为是常见词语,就都以常训之说。果然如此吗?尝窃疑之。不论诗中反映的阶级关系是奴隶主与奴隶,还是封建社会初期的封建领主与隶农,总之阶级对立是十分尖锐的。作者把剥削者比之为最使农业劳动者受害的“硕鼠”,并且赌咒发誓要离开它,可见疾之已甚。既然阶级关系已紧张到不可调和的地步,试想,作者还能期望对方给他们一点点什么“恩”和“惠”吗?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必然是很残酷的。作者希望找到一块“乐土”、“乐园”和“乐郊”,然而所祈求之“乐”,不过是不再  相似文献   

7.
《硕鼠》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著名篇章之一。全诗以形式的凝重质朴、比喻的形象贴切来表达主题。在艺术上 ,《硕鼠》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首先 ,分析《硕鼠》外在的形式特点 :第一 ,从诗歌的语言上看 ,《硕鼠》运用了排列整齐的四言体 ,且每句都为两个音节。这种简短的四言体 ,读起来节奏明快有力。开首一句“硕鼠硕鼠” ,直呼统治者为“硕鼠” ,奴隶们的愤慨仇恨之情溢于言表。接着对统治者发出警告———“无食我黍” ,语气轻蔑、严峻 ,揭露了奴隶主们的凶残本性 ,强烈地表达了奴隶们切齿痛恨的厌恶之情。接下来的“…  相似文献   

8.
有的老师在讲《诗经·硕鼠》时,一不讲比喻,不用形象思维,一开头揭示全诗主旨时就说:“硕鼠,就是奴隶主。”接着在尔后的讲析过程中便索性丢开“硕鼠”而径直地称“奴隶主”了。二不注意诗歌重章迭句、反复吟咏这一艺术形式,只是在讲析全诗以后归纳表现手法时才指出:“这种形式,便于所抒发的感情在反复中得到加深。”如何“加深”的呢?学生并不清楚。有些影响较大的教学参考资料,在提到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9.
《伐檀》和《硕鼠》这两首诗,无论在背景上,还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诸多异同,现不揣浅陋作一些比较分析。一、背景同《诗经二首》是春秋初期产生于魏国的民歌.当时我国社会仍处于奴隶社会阶段,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生产者(奴隶);奴隶是  相似文献   

10.
《历史研究》一九七五年第一期发表了哲军的文章:《必须加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这篇文章在谈到阶级的涵义时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不仅是一个经济的范畴,而且是一个政治思想范畴,阶级和阶级斗争除了表现为经济上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外,还表现为政治和思想上压迫和被压迫、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因此,如果不用无产阶级扫帚把盘根错节形形色色的剥削  相似文献   

11.
《诗经·魏风》中的《伐檀》,是一篇战斗性极强的现实主义诗歌。全诗三章,每章只交换了几个字,但思想感情却是层层递进,一章更比一章的感情强烈。一群觉醒了的奴隶们,在伐檀运木,坎辐斫轮造车的时候,因不堪忍受剥削压迫,就和奴隶主们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他们通过鲜明的对比,说明了自己一年四季的劳动成果,不论是地里的稼稿收获,或者是日夜打猎捕得的野兽,都被奴隶主们剥削一空。于  相似文献   

12.
导致拉库起义暴发的根本原因是黑彝奴隶主对白彝奴隶的残酷的阶级压迫和剥削引起的,这次起义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给予黑彝奴隶主有力的打击。但是由于延续几千年的奴隶制根深蒂固,敌我双方力量悬殊,拉库起义终归失败。拉库起义起到了推动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进步作用。甘孜彝族积极参加了拉库起义,为拉库起义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西汉时期地主阶级的法家为战胜奴隶制,巩固封建制进行了十分复杂尖锐的反对新老奴隶主复辟的斗争。当时,妄图复辟的腐朽势力,有被打倒的老一代奴隶主阶级,也有刚刚从地主阶级分化出来的新的奴隶主阶级分子,这些新老奴隶主复辟派的活动又总是和奴隶制社会的旧痕迹相连在一起,因此,复辟与反复辟斗争,呈现出极为纷繁复杂的局面。然而,“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矛盾论》)。新兴地主阶级在人民的  相似文献   

14.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后,从事脑力劳动就成为奴隶主的特权,他们利用自己所占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来强化对奴隶的剥削统治,并且把体力劳动看作卑贱的事,这样就形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在阶级社会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体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阶级对立。”这就是国家教委于1997年统编初中《思想政治》(三年级)教材中,有关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关系的论述(见该教材第27页)。其中,“在阶级社会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体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对立”的论断,与SO年代和90年代初的统编教材的提法…  相似文献   

15.
二千多年来,一直被反动的统治阶级尊为“圣人”的孔子,究竟是个什么人?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论民族自决权》).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孔子,就一定要根据当时阶级斗争的形势,看一看孔子是站在那个阶级的立场上,他的思想是为那个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孔子的政治立场孔子(公元前五五一年到前四七九年),鲁国人,是一个已经没落的殷氏族奴隶主贵族的后代.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春秋(公元前七七○年到前四七六年)晚期.由于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奴隶不断起来  相似文献   

16.
《魏风·硕鼠》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及《诗经》中反抗性的诗篇,人们自然会想到《魏风》的《硕鼠》。《毛诗序》云:“《硕鼠》,刺重(佥欠)也。国人刺其君重(佥欠),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后儒虽也时有异说,但有几点则是基本一致的:一、硕鼠即大鼠或叫田鼠;二、此诗旨在反重(佥欠)即反剥削;三、此诗是以硕鼠喻剥削者。今治诗者,对此几点更是坚信不疑,并大加发挥其思想意义。我认为事有可疑,值得商榷:第一,田鼠为农业大害,人所尽知,但从未听说田鼠吃禾苗,为何诗云“无食我苗”?第二、诗云:“三岁贯女,莫我肯劳”,显然是说应当慰劳而没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很多同志认为孔子是我国奴隶主阶级的教育家;但我认为,孔子是我国由奴隶主转化过来的地主阶级的教育家,特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同志们: 一、教育作用论不同我国夏、商、西周以来的奴隶主阶级教育家,都否定教育对人的重大作用。例如,据《左传·昭公十八年》记载:周原伯鲁“不悦学”并且公开宣扬“可以无学,无学  相似文献   

18.
这篇文章选自《史记·滑(gǔ骨)稽列传《的增补部分,标题是编者加的。作者褚(chǔ础)少孙,西汉末沛(今江苏省沛县)人,宣帝或元帝、成帝间做过博土。他爱读《史记》,对《史记》残缺的篇章,他都搜集史料加以增补,使它完整起来。 西门豹,战国时期魏国人。魏文侯时做邺县县令。他是一个新兴地主阶级法家政治家,又是一个杰出的无神论者和治水专家。从《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可知,西门豹做邺令以后,坚决执行李悝的“法治”路线,严厉地镇压装神弄鬼、假借迷信残酷剥削和杀害无辜人民的奴隶主恶霸势力,在这之后又带领邺县人民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治服漳水,夺得好收成,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对反动奴隶主阶级、唯物论对唯心论、  相似文献   

19.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无阶级的原始社会之后,进入了阶级社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是奴隶社会.奴隶与奴隶主是奴隶社会的两个基本阶级,奴隶主是剥削阶级,奴隶是被剥削阶级,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对奴隶阶级的统治,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机器.因此,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出现,具体说来就是指奴隶、奴隶主两个阶级的产生和奴隶制国家的出现.为了弄清阶级的产生,首先得认识阶级是什么?列宁给阶级下了十分科学的定义,他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  相似文献   

20.
南开大学、河北大学、吉林师大历史系师生,在去年12月分别举行了关于《海瑞罢官》问题的讨论会,现将以上三校讨论情况综合报导于下: (一)怎样评价《海瑞罢官》? 河北大学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完全同意姚文元同志的观点,认为《论海瑞》和《海瑞罢官》抹煞阶级斗争、极力美化封建统治阶级、宣扬阶级调和论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混淆了剥削和反剥削的阶级界线。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论海瑞》和《海瑞罢官》揭露了封建官府的黑暗统治,使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