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习语是其语言中的精华,翻译的好球对整个译文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我们在翻译工作中应认真对待,而不是简单照搬汉语中已有的相近习语。主要方法有直译法、直译加解释法、直译联想法、意译法、意译改造法、对联增字法、代换法等,我们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促进英汉两种文化的相互了解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法律汉语的"应当"和英语的shall作为英汉法律语言中体现法律创制者主观意愿的关键用语,所起的作用、发挥的功能,任何其他词语都无法替代。在英汉法律语言的翻译中,shall和"应当"的互译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原语法律文本的表达效力。观察发现,英汉现行法律翻译中,shall和"应当"时有滥用或误译的现象,从一个方面也折射出目前法律翻译的质量令人堪忧。深入考查两者在英汉法律语言中的使用和互译,是提高法律翻译质量的重要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在"专题翻译"课程中尝试英汉对比式案例教学,以案例教学法为基础,英汉实用文本对比为重点,通过案例选编、分析、拓展、译评和总结五个教学环节的设置,引导学生在案例所映射的真实任务场景中获取未来工作所必备的实用文体知识和英汉互译技能,使所学与所用之间产生最大程度的迁移。  相似文献   

4.
翻译作为一门科学,自诞生之日起便充当着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媒介.但翻译手段的多样性,使翻译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本文试图通过阐述"直译"与"意译"的功能及其在不同文体中的运用,进而分析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从而论证两者综合运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些错误的公示语以及一些过于中国式的文本英译,使人产生误解,也让人对于翻译者的态度质疑,本文通过几个活生生存在的译语错误,说明在翻译过程中,尤其是在翻译策略"直译"的应用方面,不能曲解其用法,译出对社会负责的正确译文。  相似文献   

6.
空间隐喻就是由某个概念域向另外一个概念域的映射。人类活动本质上是在时空中的活动,多维空间中的人类身体体验可以说是最为直接、最易于理解、最易于体会的,而以英汉方位词"上下"空间隐喻的对比意义作为始发域,映射其他的认知域,并获取抽象意义的独特认知方式,是最有力、最直接的认知方式,其能够深刻揭示出语言表达与认知思维之间的紧密关系。基于此,本文拟从空间隐喻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英汉空间隐喻之间的关系,探讨英汉方位词"上下"空间隐喻的对比内容。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与西方人由于地理、历史、文化、人丈的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句法结构特点的不同.英语表达比较抽象,汉语表达比较具体;英语语序是从"个体"到"整体",而汉语则是从"整体"到"个体";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本文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特点,概述了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在中西方民族各自思维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体主要部位的脸在人们最初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曾起到重要作用,这一现象从英汉两种语言中关于"脸"的大量词汇就可以体现出来。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修辞方式,还是两种基本的认知方式。在英汉两种文化中,"脸"所表现出的认知方式也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项重要的翻译理论,奈达博士的"等效理论"经常为中外翻译理论工作者所引用,对于化解英汉互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缺陷问题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通过介绍"等效理论"中的"功能对等原则"分析英汉互译过程中功能对等缺陷存在的原因,以探讨化解功能对等缺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句。英汉被动句在结构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英语的被动意义主要用"be动词加上动词的语态变化"来表现,汉语被动句的被动意义主要由一些特殊词带出,动词本身不体现被动意义。英汉被动句的语用功能同样有异同点,英语用被动句表达多,汉语用被动句表达少,因此英汉被动句互译时要体现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前,传统的翻译忠实伦理已向文化交际伦理发生转变。翻译伦理译学作为一个动态信息的传播过程,强调作为主体的译者与"他者"的关系,无论这个"他者"是文本,原作者,还是读者。本文从哈贝马斯的翻译伦理学角度出发,以《世界人权宣言》的英汉被动句式句式转换为例,来阐述英汉双语对比研究不仅仅限在源文和目的语文本的句式层面上,还受到权力关系,观念等社会文化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等方面的显著差异,英汉习语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本文重点对比分析了英汉习语所集中反映的英汉民族文化差异,以便找出英汉习语差异的文化根源并最终在此基础上为更好地学习英汉习语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概念隐喻理论为依据,借助LOB语料库和LCMC语料库,探讨英汉语言在"红"色隐喻方面存在的共性和差异,对比研究英汉颜色词"红"的隐喻现象,并从文化角度分析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英汉被动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英汉被动句在形成、句式及意念模式、功能上进行的对比,证明了英汉被动句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从而揭示出英汉语言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阐述了英汉互译中被动句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西文化处于不断的相互影响、渗透和趋同过程中,文化的趋同必然会直接反映在语言的融合趋势上。空间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频繁使用,准确地理解英汉空间词对于跨文化交际有着积极的意义。该文分析了文化趋同背景下英汉空间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阐述了文化差异对英汉空间词语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英汉拟声词在各自的语言中都有加强语言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作用,如果拟声词翻译得恰当,能使读者增强对译文的印象,使译文更优美、生动。通过研究英汉拟声词的差异和翻译技巧,使我们在英汉拟声词互译方面更好地表达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英汉颜色词的分类、颜色词产生及英汉主要颜色词的对比三个方面来阐明英汉颜色词的异同,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和对比来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英汉颜色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前人总结的基础上,从文化的角度对英汉委婉语的形成与异同进行了对比,并得出结论:尽管英汉委婉语中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但因为宗教、思维和语言等具有自身的特点,英汉委婉语仍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英语和汉语都有丰富的谚语。英汉谚语体现了英汉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态度,记述了英汉两个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过程。从英汉谚语中我们可以发现英汉两个民族文化之间既存在共性,也存在着个性。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国家,由于自然环境、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的不同,人们翻译时,在选择一些英汉词汇方面有着不一致的看法。本文从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就英汉两种语言间的词汇的语义特征来对英汉词汇的偶合、空缺和相互对立三个方面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词汇。这样就可以提高人们的英语教学和翻译的水平,也可以提高跨文化间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