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评论界有人把社论、评论员文章等称为大言论;把短评、编者按、编后和一些署名的专栏评论称之为小言论。大多数读者是喜欢阅读报刊上的新闻评论的,其中受欢迎的大都是小言论,尤以《人民日报》一版上的《今日谈》这类专栏署名小言论最受青睐。而爱读社论这类大言论的却只占被调查者中的很少数。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大言论”的一些思考。我以为,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介对新近发生的事或当时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所发表的带有倾向性的言论。它在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社论这类大言论在这方面的作用尤其明  相似文献   

2.
刊登在《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5日二版上的社论《沿着党的十六大指引的方向奋身前进》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言论最高奖一等奖。这是一篇为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而撰写的社论。社论作为表明新闻媒体政治面目的旗帜,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诚如革命伟人毛泽东在对省委书记们所指出的:“精心写作社论是一项极重要任务,你们自己、宣传部长、秘书长、报社总编辑,  相似文献   

3.
曾担任美国《华盛顿邮报》社论版主编的弗雷德·哈亚特先生,在谈到该报社论立场的时候,指出他们遵循的是“无惊奇原则”(NO Surprise Rule),也就是不会突然改变固有立场,没有“惊奇”;同时坚持独立性,支持自由贸易、人权等。当然,弗雷德·哈亚特先生的言论是专门针对他们报纸社论发表的,但是在我们看来,适用到社会与做人方面,也是具有相当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过去我们报上的言论,读者不大爱看。主要原因是内容单调,质量不高,有的“八股腔”很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去年以来,我们作了一些改进,除抓好社论、评论员文章外,着重抓了各版的言论专栏。如一版的《灯下漫笔》,二版的《大家谈》,三版的《随笔》,四版的《杂谈》。这些小言论,及时反映党中央的指示精神,评论党内和社会上的思想倾向,广泛触及社会生活各方面,一事一议,寓理于事,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言论要有较强指导性。能及时抓住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深刻有力的论述,使人读后感到方向明确,信心增强。去年2月8日配合菱湖化学厂依靠知识分子力量,尝到了技术进步“生财”的甜头的新闻,报上发表了一篇小  相似文献   

5.
“社论是报纸的心脏与灵魂”社论不是个人“发言”,而是反映编辑部基本立场的言论。它是“报纸的心脏和灵魂”,报纸缺少社论,就象一天里“没有阳光”一样。美国现代资产阶级报纸的创始人普利策说,我的《纽约世界报》虽然有巨大的篇幅,许多的栏目,但是我所最关心的是社论版。我要用种种栏目吸引读者来读社论。担任《曼彻斯特卫报》主编达五十七年之久,并使该报逐渐由地方报纸发展为世界闻名的报纸的G·P.斯科特说:社论是表达报纸立场的基本手段,它是“报纸存在的基本理由”。鉴于社论对读者的影响,资产阶级政治家们也颇重视资产阶级大报的社论。例如,在美国辩论越南战争的高潮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言论是报纸的旗帜。湖北日报在重视社论、评论员文章等“大言论”的同时,还相当重视群众性言论栏目的设置和经营。《三楚放谈》,就是湖北日报2000年改版中开设的一个群众性言论栏目。这个栏目固定在B1版即荆楚各地版,每周二、五右头条见报。其栏目定位是:“贴近荆楚实际,关注改革进程,评说百姓关心的话题”;要求“以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为由头,选题新颖,见解独到,切中时弊,行文生动泼辣,篇幅800字左右”。《三楚放谈》开栏以来,至目前已刊发稿件80余篇,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影响。有的作品引起被评说对象“对号入…  相似文献   

7.
刘金凤 《新闻三昧》2006,(11):18-19
言论作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有着极强的战斗力和舆论导向作用。言论的选题立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言论的新闻价值。为此,要想把小言论写得言简意赅,富有思想性和战斗力,言论的选题取材即找准问题至关重要.邓拓在《关于报纸的社论》中谈到:“社论的选题计划乃是所有选题计划中最重要的,它的完善与否将影响整个报纸宣传的政治效果。”邓拓同志一语道出了社论选题的重要性。同样,作为报纸评论体裁之一的小言论,它的选题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小言论作为报纸的“轻型武器”,由于它的“短小”、“战斗性强”及题材广泛、切中时弊而受到人们的…  相似文献   

8.
从世界范围来看.汇集着社论、读者来信与专栏文章等多种言论的言论版.实际上已经无分主流与非主流、大报与小报、东方与西方,而成为当代报纸的普遍规范和制度.有着基本的、稳定的格局。我国近年来各地报纸言论版可谓百花齐放,还没有形成言论版的“主导”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人民日报》社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解放军报》评论员文章《“台独”即意味战争》和《安徽日报》经济时评《警惕加重农民负担新动向》三篇作品,获得言论作品一等奖,并以高票一次通过,十分难得。 当今,中国媒体的言论作品实际上已成为新闻体裁里的“小语种”。虽然在新闻界一提起“言论”二字,人们都会以“灵魂”、“旗帜”等等  相似文献   

10.
姜波 《青年记者》2012,(32):76-77
国外言论版的兴起与发展(1800年~1980年)(一)起步阶段(1800年~1920年)言论版这一报纸版面形式产生于美国,早在200多年前便在美国报纸上占有了一席之地。1790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外孙贝奇创办了《费城综合广告报》(又名《曙光女神报》),并于1800年将社论文章移至二版,当然此时的社论仍基本是单篇发表,并不能称为"版",真正形成规模和形式规范还是在19世纪30年代的廉价报刊时期。1841年《纽约论坛报》诞生,这份"道德机关报"由享誉盛名的霍勒斯·格里利创办,他没有走《太阳报》、《先驱报》耸人听闻、感官刺激、夸大渲染的"黄色新闻"之路,而是兼顾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以冷静地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营造一个"公众论坛",第一个正式的社论版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今日谈》是人民日报诸多言论栏目中篇幅最短小的一个。虽然它篇幅最短小,但却有三个特别之处。一是“资格”很老,已经坚持了14个年头。现在很多报纸都办了微型言论的专栏,但大多不及《今日谈》历史长。二是“机缘”颇好。人民日报一版是寸金之地,稿件之拥挤可想而知,唯独《今日谈》被格外厚爱,14年来一直被固定放在一版下方位置,加框处理。三是“人望”较高,历次读者评报,《今日谈》总是受到颇多褒奖。尤其是,读者为《今日谈》写稿的热情始终没有“疲软”过,平均每天总要有半百之数的来稿,常年都是如此。《今日谈》由人民日报评论部编辑,而评论部的同志又须以写作社论、评论员文章为其要务,再加上这个栏目编的年头多了,编辑难免有些“疲”,多少有点“当局者迷”的困惑,老是问自己:这个小言论  相似文献   

12.
(一)新闻言论的力量——评《始于“闹剧”终于“喜剧”的周老虎》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报纸上的言论、评论、包括某些社论,写得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好看,至少比较贴近老百姓、读者的口味,少了一点官腔官调,已不是过去那种“官样文章”了。这样的言论能入耳入脑入心,效应比较好。  相似文献   

13.
马少华 《新闻界》2002,(4):9-10
当主流媒体依然保持着年节、重大会议才偶一露面的社论规格的时候,一些走向市场化的报纸和新报纸上,则不声不响地出现了每天一篇、每期一篇的时评风格的“社评”栏目。比如:以挂“本报评论员”并真实署名的《北京青年报》每天二期的“今日社评”、《工人日报》每周五期评论版的以本报评论员真实署名的社评;发表在报纸头版、不署名的《21世纪经济报道》社评、《经济观察报》社评。与主流媒体的社论不同,这些“社评”,无一不是时评。比如《北京青年报》2002年1月9日二版的“今日社评”是《且看足协如何钓“大鱼”》,评的是当日一、二版…  相似文献   

14.
美国1983年7月2日出版的《编辑与出版人》周刊刊登了施坦的文章,指责美国报纸的社论版被政府的题材搞得太沉闷了。他说:“政府的材料充斥了许多报纸的社论版,这可能基于这样一种错误的设想:读者会像报纸编辑那样充当政府材料的贩子。”“政府材料的贩子”这个词是美国《得梅因纪事报》的退休专栏编辑吉尔·克兰伯尔格提出来的。1983年6月21日至6月24日,美国全国社论主笔会议召开了第三十七届年会,对美国报纸社论版的现状进行了讨论。以克兰伯尔格为首,对政府材料充斥报纸社论版面的现象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克兰伯尔格指出:现在,美国报纸的社论版百分之八十的内容都与政府有关,版面几乎都被政府材料塞满了。社论版已成为“政府材料的贩子”。其原因,是与社论版主编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在人民日报亚运会专版上,开辟了《一句话评论》栏目。栏目占的版面虽小,但它的吸引力颇大。不少人看了《一句话评论》,称赞它:“有看头”! “有看头”的评语,包含了丰富的内涵。首先是栏目的名称新鲜奇特,令人耳目一新。在人们的心目中,“评论”不是博大精深的“大块头”,就是短小精悍的“豆腐干”。哪有“一句话”能称得上是“评论”呢?存在这种疑问,并不奇怪。因为人们对“评论”的共识,已写进《辞海》。1989年版《辞海》在“评论”的条目下,是这样解释的:报刊言论的总称。有社论、短评、述评、编后记、编者按和以本报评论员名义发表文  相似文献   

16.
新闻媒体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等“大言论”,多是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反映舆情、引导舆论,具有鲜明的“旗帜”作用。当一篇或一组“大言论”刊发并引起反响后,如何进一步强化和延伸其舆论引导效应?我们认为,探讨这个问题,对于媒体强化宣传效能等,不无积极意义。近年来,湖北日报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这里,且以不久前一次实践为例,作些介绍和探析。2001年9月,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着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等问题,湖北日报于当月中、下旬,在一版相继刊发了《警惕“空谈淹没一切”》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等评论员文章。这些评…  相似文献   

17.
纠正误引     
李显栋 《新闻三昧》2001,(10):37-37
言论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按语、小言论等等体裁。在写作过程中,经常采用例证法来证明自己的论点。但引用常识及事例往往确凿性不强、经不起推敲是易见纰漏,须引起重视。《经济日报》2000年2月17日《信息时空周刊》报眼的一则名为“网络联起了什么——走进信息时空系列时评之四”的言论中,作者在文章中使用了“每日的空中电波,每秒绕地球六圈  相似文献   

18.
2002年9月16口,渭南日报在一版头条刊发社论:《务虚会的主题》。 《社论》全文,仅193字(不含标点)。 在文山会海泛滥成灾的今天,这篇193字的社论,像一阵清新的晨风,一股清纯的溪水,令人耳目一新,鼓掌叫好! 这篇精炼的《社论》,首先点明“加快渭南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1980年夏开始发行的《纽约时报》全国版,销数逐步上升,目前其平日销量为十万份,星期日销量已达二十万份。《纽约时报》全国版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了《纽约时报》全部国际新闻、美国国内新闻,社论版及“社论对页版”,部分地区新闻和文化方面的报道。第二部分主要由《纽约时报》D 组(即商业版)构成。从纽约曼哈顿总部发出的《纽约时报》全国版的版面,通过微波通讯设备,传送到新泽西州、芝加哥、佛罗里达、加利福尼亚州等处印刷厂,  相似文献   

20.
小言论是报纸版面上的轻骑兵,发挥着重要作用。好的小言论以其短小精悍,语言生动活泼,读来亲切感人而赢得读者,也得到编辑记者的重视。细心浏览报纸的读者会发现,《人民日报》一至四版开辟了“今日谈”、“长话短说”、“快语”、“漫话”等刊登小言论的阵地,《工人日报》设了“小论谈”,《农民日报》,设了“大家谈”,《中国法制报》开设了“暮鼓晨钟”、“群言众议”,《新华日报》设了“细流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