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习惯从革命者的视角来认识宪法,宪法被理解为斗争宪法、阶级宪法、政治宪法、宣言宪法。革命宪法观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与张扬民主、人权、法治的当今中国的现实显然是不相符合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理论上完成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变,相应地,我国宪法也应从观念上完成自身的革命,从革命宪法转变为执政宪法。与传统的革命宪法不同,执政宪法是妥协宪法、经济宪法、人权宪法、规范宪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存在宪法,这是不争的事实。古代宪法存在着观念宪法、物化宪法以及现实宪法三种形态。观念形态的宪法存在着图腾禁忌、自然灾害和神异自然现象的微观心理以及儒家教义等典型代表。在宪法的物化形态中,法律、典籍以及器物等为其典型代表。宪法现实形态的典型代表为仪式、遵循先训及话语体系等。权力是我国古代宪法的主线,是理解和阐释古代宪法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宪法的适应性是指宪法上人有适应社会发展的特性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上层建筑的变化必然引起宪法的变动,同时,受制才自身认识能力等主以因素的限制,也要求宪法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宪法个性和宪法变迁是宪生的两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宪法监督制度还缺乏专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此,应设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制定相关宪法监督的法律,建立和完善宪法监督保障体制与违宪制裁措施,以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5.
宪法思想作为影响宪法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文化基础 ,是不可能脱离于一国的历史与社会发展而凭空产生的。中国宪法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从古代、近代到现代一个源远流长的过程。在当今中国社会实际发挥影响作用的宪法思想是多元而又复杂的。未来中国宪法思想最大的发展应该是形成于 2 0世纪下半叶的现代宪法思想的不断成熟与发扬光大 ,而与此同时中国古代宪法思想的影响力会相对减弱 ,西方某些宪法思想的影响可能会增大。未来宪法思想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中国未来宪法制度的相应调整和宪法实践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宪法的适应性问题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宪法的稳定性是维系宪法生命的必要条件。然而,宪法的稳定性不是一个简单的制度变迁问题,而是一个包含丰富内涵的宪法问题。从实质上看,宪法稳定涉及宪法功能的持续性发挥以及一系列保障性的制度条件,特别是对社会变化的吸取能力。从形式上看,它涉及宪法适应社会的方式和机制问题。任何国家的宪法要有效地发挥组织国家、引导社会、规范国家与公民的关系等方面的作用,就必须解决好宪法的适应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人权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权保障必须以宪法为依托,因为人权保障不仅是宪法的重要内容,更是宪法的逻辑源点和价值目标,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是宪法价值的集中体现。人权保障的宪法意义就在于适度控制国家权力以保障人权,这是宪法权威的最好体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宪法诉讼制度不仅是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现实要求,更是广大人民实现权利自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宪法责任是指因违反宪法的规则、原则与精神而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宪法制裁则是指因违宪所应承担的宪法责任的具体表现形式,宪法责任是宪法制裁的基础与前提.通过对外国宪法文本中责任主体、依据、形式、程序等条款设置的考察,发现我国宪法文本中相关责任条款在责任主体、依据、形式、追究主体与程序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在现行法律体系框架内,认真对待并充分实施宪法功能是通过宪法制裁维护宪法权威的基础,完善宪法责任条款的相关操作程序规则与操作技术是通过宪法制裁维护宪法权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787年《关利坚合众国宪法》和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两部宪法在各自的国家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宪法文本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因素。中关宪法文本的概况、明细和特征等三方面的比较说明,尽管中关宪法在宪法的目标、宪法的功能、宪法的语言、宪法的完善和宪法的实践方面存有一些共同点,但在文本字数、条文数目、框架设计、修改频率、理念追求和实际运用等方面存有较大的差异。当前我国立法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宪法文本的修饰质量及其实施力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依法治国概念的限定及宪法与依法治国的关系的探讨入手,对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作了较充分的阐释。文中认为,要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必须树立宪法的权威,尽而提出了确立宪法权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实现这一方略,就必须树立起法律的权威性。但在实践中法律的权威性并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因此,探讨树立法律权威有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把握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刻的内涵,围绕五项任务加强全党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修改宪法是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备受关注的重大议题,也是关系中华民族长治久安、兴衰荣辱的一个战略性问题。贯彻实施宪法,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切实维护宪法权威。维护宪法权威,要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保证宪法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5.
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由党的报告提出、并实际运作的一项政治制度。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一切制度的运作需要有法律依据。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和各种规范性文件中能发现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的存在,但在宪法和法律中并未有完整的规定,那这一制度的存在是否符合高位阶的法律,甚至是宪法的规定呢?根据对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的法规范分析,法律在这一制度的健全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6.
政府宪法责任的理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宪法责任的理论逻辑就是对政府宪法责任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以及追究政府宪法责任的可能性等问题的回答。基于人民主权的理念,人民是宪法权力的所有者,在代议制的条件下,宪法权力是由政府来行使的,人民试图通过设定宪法责任在内的制度性安排来保证权力行使者谨慎地运用手中的权力.并且运用权力为人民服务是合理的;宪法权力即公共权力有其善的一面,但权力有其作恶滥用的自然本性.这根源于行使宪法权力的人的“本性”,为了“扬善抑恶”,通过宪法预设宪法责任来约束行使宪法权力的政府是必要的;只有在法治的宏观背景下,建立政务公开、自由公正的选举等制度,追究违反宪法义务的人的宪法责任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浅论我国宪法的根本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的根本精神是法治精神,在我国现阶段,宪法的根本精神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宪法从立国、定国之根本大法提升为立国、定国、治国"三位一体"之国家根本大法,成为依法治国的总章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宪法成为公民与政府之间确立和谐关系的总契约.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An examination of contemporary publications in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reveals that the authority of the teacher is being eroded. As teachers derive their authority from the democratic state and its compulsory education laws, the undermining of their authority indicates the undermining of the authority of the democratic state and its laws. A comparison between Plato and Dewey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reveals that this state of affairs is the upshot of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principle of authority and the principle of liberty, and that this collision constitutes the basic problem of democracy as well as of education for democracy. The challenge to contemporary education is consequently that of exploring ways leading to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authority of the teacher.  相似文献   

19.
财政自治是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于民族自治地方重要的自治权 ,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分税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要根据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 ,并出台相应的细则  相似文献   

20.
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推行公共行政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法律实施的活动。即一切行政机关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履行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职责,一切行政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接受法律监督,既不失职,也不越权,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依法构建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