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是语文教育者的重要工作。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健康成长都需要社会、家长、学校的共同关心,共同引导。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现在,大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把子女的教育作为家庭的头等大事,往往不惜代价。于是,给孩子请家教就迅速升温,并越来越热。那么,在同学、家长和老师的眼里,家教这个“宝葫芦”到底灵不灵呢?家长:请总比不请好家长张蕾:我家要是例外,岂不是对不起儿子?请总比不请好,不请不放心啊!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条件,是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心愿。家长卢立:家教,挺好的。请了一段时间的家教后,孩子成绩有进步。现在学校里竞争那么激烈,做家长的只能设法让孩子不落后。家长王小伟:虽然知道孩子的课业负担已经很重,也不希望孩子太…  相似文献   

3.
在平时的思想教育时,教师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对普遍学生或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很少提到学习优等生,因为这部分学生平时很少有捣乱行为,表面看来他们不会令老师和家长操心。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对于学习优等生需不需要进行思想教育?该如何进行教育?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一、表象学习优等生是指学业成绩优良的学生。这些学生多数在行为上遵规守纪,安分听话,责任感强,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能较好地完成,所以,在老师的眼里,他们是堪为表率的好孩子。正是他们良好的表现引起老师们的注意,使他们有机会扮演普通学生渴望的角色,也正…  相似文献   

4.
周福华 《成才之路》2011,(27):60-61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学校、学生都十分重视学生的文化学习,对体育潜在价值盲然无知,或者知其不多,人为地把体育运动和文化学习对立起来,经常听到有人笼统地说“体育好的学生学习不好”或者“学习好的学生体育都不好”。但事实并非如此,体育运动与文化学习是统一的:体育运动能增强学生体质,为学生的文化学习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体育运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克服文化学习中各种困难,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体育运动能培养学生长时间注意能力,提高45分钟上课效率;  相似文献   

5.
程介明 《上海教育》2013,(10):46-46
有朋友问,学生在学校里是什么身份?最简单的答案是:“那还用说,学生、学生,不就是学习者的身份?”即使是如此简单的答案,也颇有文章。一直以来,在学校里,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不是吗?学生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成败,都是已经被安排好了的;学生自己能作主决定的空间,少之又少。不光是中国如此,几乎全世界如此。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民精神文化的不断丰富,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水平已有明显的提高。当然,农村家长的思想变化、素质还普遍不高,加上多数年轻的家长长期外出务工,导致对孩子的学习重视不够,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同时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就需要我们从学生自主学习出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7.
都说今年寒假过得好,为什么?因为在今年的寒假里,学校补课成了件非法勾当,是被严厉取缔的。从此,素质教育拉开了序幕。“减负”真的好吗?家长们对此则贬多褒少。“学校不补课了,孩子成绩不就掉下来了吗?考不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怎么行?”我们呢,也并不觉得特别好。玩的时间在名义上是多了,可家长们有对策,他们会控制,会安排。没有补习班,却有铺天盖地、前赴后继的学习参考书,难怪今年寒假考试书店的老板乐得合不拢嘴。虽说是上头指示要减负,但千千万万的学生还是在围着高考指挥棒转。还得争着过独木桥,挤大学门。既然如此…  相似文献   

8.
我们主要以韦纳的归因理论为依据,对高职学校学优生和学困生进行数学归因的统计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自身的努力程度,兴趣,自信心和学习方法是影响他们数学学习成绩的最重要的四个因素.学生在承认外因起较小作用的同时,一般都认为内因的作用大大强于外因.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还要注意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引导学生积极合理的归因.  相似文献   

9.
论教师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影响学生的言地和学习质量。在教师身上的任何心理衰弱的因素,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一个家长心理的健康至多影响一两个孩子,而且孩子不只一个家长,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还可以得到其他心理健康家长的促进或补偿性影响。而一个教师,特别是一个班主任教师,心理如有缺陷会影响一个班级甚至几个班级。在生活实践中我们不发现,有些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了教师的某种心理影响,终生都打着这种影响的烙印。为此,我们认为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会造成学生心理,品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失衡发展。所以,保证教师心理健康就显得极为重要。它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对教育产生的作用决定了教师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具体的教育环境直接影响着教师心理健康的形成,还有教师本人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构成其心理健康的直接动力。社会和学校是外因,是条件,教师本人则是内因,是根据,二是构成教师心理健康的客观条件和主观依据,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处于教育行业,天天听到的、思考的就是“怎样才算是个好教师呢?”领导?家长?学生?让所有人都说这真是一个好教师?那也是不现实的。领导喜欢的教师,家长未必认可;家长认可的教师,学生又不一定赞同。  相似文献   

11.
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在学生眼里,好老师能带着自己进入学习状态,爱上学习;在家长眼里,高分、好成绩是好老师的首要指标;在学校眼里,能放心把相对落后的班级带好。如果按照上述标准,王贵军无疑是一个好老师。  相似文献   

12.
尽管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强调学校、教师不得按学生考试分数排列名次、张榜公布,但我们这儿的有些学校却视此不顾,仍然排名次,甚至开表彰大会。“排名次”,按照我们这里的一些老师所说,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知耻而后勇。但我认为,教育的手段很多,为什么不选择别的手段呢?古今中外很多优秀的教育家,难道都用此招?教学效果的好与差,既有学生的因素,也有老师的因素。不同的老师会教出不同的学生。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光指望排名次,搞评比,捧出几个尖子生,难道教学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吗?学生的任务是学习…  相似文献   

13.
信访的力量     
黄延斌 《广东教育》2003,(12):51-51
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与父母的谈心越来越少,上了中学后在学校住宿,往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回家一次。更甚的是有些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这些学生就可能整个学期都不回家,与父母谈心的机会就显得更少了。也就是说学生的思想情况很多家长是不了解的。特别是像我们这类位于县城的学校,高中学生多数来源于偏远农村,这种情况特别突出。这样,如果班主任不联系家长,不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与家长交谈,学生很多心事家长和老师就不能了解,很多困难和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解决,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的进步。怎样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共同教育好…  相似文献   

14.
案例×老师您好!我是××学校初一年级的学生,因听您讲过法制课,所以今天遇到问题就想向您请教。我的问题是:学校能不能罚学生的钱?我校最近颁布了许多规章制度,其中规定:学生因骂人、打架、损坏公物等要罚款。你门班主任还规定:不按时交作业罚款2元,上课吃东西罚款10元。我们大家都害怕被罚款,有的同学挨罚后,因向家长要钱,受到家长的打骂;有的同学被罚款后不敢向家长直说,只好骗钱或想别的辙。家长们对学校罚款的做法也很有意见,但学校罚款仍在进行。×老师,请您告诉我,学校这样做对吗?××学校初一(×)班同学XX——…  相似文献   

15.
与初一新生的家长交流,不难听到“我孩子初中语文成绩为什么不及小学?”诸如此类的话语。透过这些话语我们可以看出,不仅学生不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甚至家长也不适应孩子在初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何媛 《教师》2013,(31):40-41
思考一:什么是好孩子 我们心目中肯定都有这么一个标准: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要父母操心,不给父母学校找麻烦,学习好的就是好孩子.其实不然.难道不听话,偶尔给父母绘老师找点麻烦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吗?学习好的一定就是好孩子,而成绩不好的就一定不是好孩子吗?家长们,朋友们,我们目前理解的听话实际上就是顺从,家长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怎么干就怎么干,不让干的事情坚决不干.  相似文献   

17.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我们农村小学,几乎每班都有几个这样的学困生。由于学习有困难,这些学生就产生了厌学情绪,个别学生对学习有一种恐惧感。因此,他们上课不听讲,经常不完成作业,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学习也就越来越困难。对这些学生,老师、家长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耐心地进行教育和帮助,但收效甚微。怎样有效地转化这些学困生呢?笔者通过实践,认为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快乐地参与学习,是转化学困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童心传真”是孩子抒发心声的好地方,也许有许多话你不便于向家长、老师、基于朋友倾诉。那么,拿起笔写出来,寄给我们,好吗?主持人/弓立新老师就像一面镜子,孩子们从老师的一举一动中衡量自己的价值,作为老师,您是否有偏心的、不公正的时候?当您一碗水端不平时,您知道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吗?不久前,记者在北京海淀区、朝阳区的几所小学采访了一些学生。他们的话也许会给老师们一些启示。宋凯(小学3年级学生):我早就发现我们老师有些偏心眼儿了。她对我们班学习好的同学从来都是笑嘻嘻的,而对待我们这些学习一般的同学就…  相似文献   

19.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责任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什么?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还是发展学生的能力?都不是,这二者实际是教学的目的。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信心、没有责任感,知识学不好,能力也发展不好。而一个有责任感的学生,他自己就会认真学习。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观察到,有的学生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唯恐学习搞不好;而有的学生得过且过,从来不把学习当回事,能偷懒就偷懒,能不做就不做。这些都是学生责任感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电视中专校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合作行为”较为常见,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了其成因。外因主要从社会、家庭、教师、教学过程、学校管理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内因主要从学生自身化基础、学习习惯、非智力因素、“差生”思维定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学生课堂良好学习习惯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