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语: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和政治理论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辉煌历程,这些实践和理论都将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必然成为世界政治研究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人类政治文明的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研究、建设和传播中国特有的政治文明,以及由政治文明发展而来的,具有中国鲜明特色的政治传播理论也必将对未来社会发展进步产生重大意义。由此而展开的政治传播研究,在未来中国的学术理论研究领域必将宏图大展,并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刘宏 《青年记者》2008,(6):9-10
当研究中国的政治报道时,最容易引起我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政治报道与政治文明是什么关系?换句话说,中国的政治报道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政治?反过来说,是否只有等到中国的政治文明建立了,中国的政治报道才能获得巨大的进步?一句话,就是谁影响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代政治传播与新闻发布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 ,现代政治传播的一些理念和方式已被接受和应用。本文借鉴西方政治传播学的相关理论 ,对我国的政治传播行为和新闻发布制度进行探讨 ,并对现代政治传播的内涵、表现形式以及我国新闻发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探索中国政治传播走向成熟与规范之途径。  相似文献   

4.
刘宏 《青年记者》2008,(9):8-10
一 当研究中国的政治报道时,最容易引起我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政治报道与政治文明是什么关系?换句话说,中国的政治报道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政治?反过来说,是否只有等到中国的政治文明建立了,中国的政治报道才能获得巨大的进步?一句话,就是谁影响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寒冰 《大观周刊》2011,(23):48-48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和政治科学的最新成果,结合当今世界的政治发展实际,结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际,结合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生活实际,进行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是保证政治教育科学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洪范》将古代政治文明中的伦理道德思想以及政治行为手段升华为了一种政治文化,将《洪范》置于古代政治文明的大背景中进行研究,对于了解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飞 《编辑之友》2016,(4):107-112
通过对建党初期的宣传活动分析,可论证中共在创立时期,就开始注重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传播理论与实践.将“宣传”理论纳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赋予了中国化的“宣布”与“传播”之义.建党初期的政治传播主要由传播组织、传播媒介、传播路径、传播对象、传播目的五方面组成.其相互作用并彼此关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党的宣传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尚杰 《网络传播》2007,(11):80-81
所谓“软实力”对中国的现实而言,就是民主政治或政治文明。有了真正的民主政治,中国才会真正在世界上强大起来;一天没有建设起真正的政治文明,中国的强大就仅仅局限在数字上面的强大。这种表面上强大的结果或者会被富人阶级们随意挥霍掉,或者会被贪官司挥霍掉。[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网络政治传播研究多基于理论层面探讨相关问题,实证性较少;大多数研究以传统媒体脉络下的政治传播为参照系,考察互联网对于原有政治传播模式的影响。外文文献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具体事件或行为主体,在实证研究框架内,关注网络发展对中国政治进程如政策制定、信息发布、公民参与等政治活动的影响。本文认为,国内外学者未对"网络政治传播"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从行动主体看网络政治传播"是当下国内外研究考察的热点,相对而言国内研究不足,后续研究可从这两方面深入,加强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传媒与社会民主化进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进程, 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中国的社会民主化进程加速; 同时, 中国大众传媒也开始具有一定的公共领域的功能。本文运用“媒介使用与依赖理论”, 分析中国受众的媒介使用行为与其对公共事务的知晓和社会政治参与价值观之间的关联, 考察中国大众传媒在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功能; 并且希望能为丰富相关的媒介效果理论, 以及为探讨社会民主化、大众传媒与受众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1.
政治传播与政治象征理论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峰 《现代传播》2004,2(6):25-29
政治象征理论是传播学中的一个研究领域 ,形成于 2 0世纪 30 - 4 0年代 ,1980年后受到政治学界广泛关注 ,该理论综合了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研究方法 ,对现代社会政治象征这一政治现象进行了多视角分析。本文对这一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进行了梳理 ,评价了其代表性学者的理论观点 ,以期拓宽中国政治传播学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2.
美国民俗学家西蒙·布朗纳(Simon Bronner)近来提出以实践为中心的民俗学的主张,强调重新将传统置于民俗学研究的中心位置。这一主张有四个核心关键词:Praxis、Pheme、Tradition与Custom。四个词都在西方有长期历史和丰富含义,中国学术界内也有各种不同翻译。本文提出,站在民俗学的立场上,中国古已有之的知行、风谣、风俗与世俗这四个概念,与布朗纳使用的上述四词有内在契合。无论是布朗纳的实践理论,还是中国古代使用的这四个概念,都源于高举行动实践与政治意识的重要性。正是在强调实践主体的自由意志与政治主体间对话的意义上,布朗纳的实践理论与中国当下的实践民俗学产生了交集。  相似文献   

13.
政治信息沟通对传媒的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信息沟通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缩影.现代化传播媒介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正日益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重要的信息沟通工具.本文从解析传媒的政治功能着手,论述了传媒在当代政治信息沟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可能性,并对当代中国政治信息沟通对传媒的诉求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人事与人才制度改革将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核心。中国将从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推进人事与人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5.
政治宽容作为一种政治伦理,并不是人类社会一有政治实践就有政治宽容,而是伴随政治实践的演进而提升,逐步生变为现代政治文明和政治制度的一种价值理念和道德原则。任何价值理念的合理性都需要理论上的证明和支撑,政治宽容亦是如此。文章基于政治哲学的视阈,对政治宽容赖以生成的思想渊源和理论依据,从本体论之维、人性论之维和认识论之维进行诠释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当代中美政治修辞观念演进的历史梳理,对中美政治修辞文本构成的核心要素的比较,分析中美在政治修辞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异同,并尝试提出新时期中国政治修辞的策略要点。本文认为,政治修辞对实现跨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何挖掘基层时政报道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几年,时政报道的空间越来越宽,这一方面源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力度的加大,政务的不断公开,公民实践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日渐高涨,另一方面,也源于学界对政治理论和实务经验的持续研究有了更为丰富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媒体是否能促进民主、怎样的媒体才能促进民主,这样的问题作为政治传播宏观效果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当代中国政治传播的研究重点。经典自由主义理论和"公共领域"理论是西方政治传播学在该问题上的两大最重要的理论资源,本文对其进行批判式评析,以期对当代中国的政治传播宏观效果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道德教化"和"法律治理"完全迥异的官德建设之路径,形成不同的政治设计与制度安排。在文化多元性和社会转型期背景下,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原则为前提,继承发展传统优秀政治文化,通过比较借鉴国外官员道德建设成功经验,为我国官德建设寻求一条内源性支持与外援性借鉴相结合的路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官德建设的路径,促进中国政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20.
40年前"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我国的政治传播实践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打下了强大的舆论基础,有力地推动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当中既经历了一些挫折,也收获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我国政治传播在实践中艰难曲折地发展。40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已经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我国的政治传播也发展到了从实践探索到理论构建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