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无奈的时尚——"读图时代"所谓"读图时代",是成长于蓬勃发展壮大的印刷文化向更加强势的媒体文化的靠拢、转移和利用,踏着全球化的步伐迅速进入消费社会、媒体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当代中国社会图像的巨大威力和视觉文化而兴起的。依赖影响(包括图像)的形  相似文献   

2.
从视觉文化角度解析漫画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展 《考试周刊》2011,(10):43-44
漫画作为一种流行的视觉文化类型,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然而其教育价值一直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本文从视觉文化角度对漫画的教育价值进行解析,通过研究国外的漫画教育实例,提出了在"读图时代"的今天,我们应当正确全面地了解漫画这一独特的视觉文化类型,借助漫画的认知和审美功能来提高青少年的视觉素养,弘扬民族文化,适应"读图时代"的教育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读图时代的网络诗歌在审美取向上表现出由文字审美向图像审美的嬗变,也即由"字思维"向"图思维"的转变。总的来说,网络诗歌在读图时代呈现为三种形态,即图像诗、超文本诗和多媒体诗。对此三类诗歌的分析解读,既有助于把握当下读图语境中网络诗歌的审美风向,同时对客观界定图像审美之于诗歌审美的关系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读图时代"使视觉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强势文化,但也给视觉文化带来负面的影响.文章从视觉设计的主体、视觉设计教育、视觉设计所处的市场、行业环境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读图时代"语境下视觉设计的责任问题,强调视觉设计乃至整个社会都必须正视"读图时代"所带来的负面因素,不要一味沉湎于表面上的视觉繁荣及其所带来的高额经济价值,认为构建一个更加健全的视觉设计价值体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读图能力:阅读能力的现代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视觉文化的冲击下,充斥于当代生活的大量图像、影像正以惊人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阅读取向。读图已作为一种普适性的快餐文化受到人们的青睐。面对读图时代的到来,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读文能力”的同时,更应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因为“读图”与“读文”本源上是一致的,文字与图像是一种相互补充、协调的关系,图像阅读能力与文本阅读能力应成为读图时代语文阅读能力的双翼。只有实现图文互动,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文化发生了历史性的变迁:在文本文化日渐削弱的同时,以图像为主的视觉文化异军突起,读图时代随之到来。随着视觉文化成为当代文化的主流形态,促使视觉素养成为信息时代大众的基本文化修养。作为信息时代中年轻的后备力量,中学生也必须具备读图和用图的能力,方能适应当今视觉传播飞速发展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7.
一、视觉文化与语文教学1.视觉文化与视知觉的"渊源"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视觉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文化。[2]贝尔认为艺术品中能唤起我们审美情感的特质是,"有意味的形式"。[1]而在语文课本中,纯语言表达的课文,我们看  相似文献   

8.
《宜宾学院学报》2017,(7):69-74
在读图时代,现代图像媒介成为最重要的视觉对象之一,它促进了视觉新特性的形成,赋予自身以确认世界真实性的地位;同时,在现代成像技术与消费文化语境的双重影响下,图像与视觉之间由双向互动走向极端,新的单向度图像—视觉机制也因此形成,图像借此由真实走向制造"真实",并形成新的视觉盲区。这一盲区不仅反映出现代社会全新的社会心理关系,也在更微观的层面扩展成为隐性的文化权力关系网,因此,理解视觉盲区就成为解读读图时代的重要一维。  相似文献   

9.
随着影像、印刷技术的高速发展,视觉文化时代也随之到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图像信息形式丰富、题材多样,充斥着我们的视觉感知,而对图像的感知是小学生最易认可也是最早的学习形式之一。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利用,享受视觉艺术,而且对于他们审美、思维、绘画能力的养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美术课作为一门视觉艺术的课程,就有必要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来应对读图时代学生感悟艺术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视觉文化的兴盛,读图时代到来,图像全面占优,文学阅读式微。文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开始与图像融合,走上了一条图像化的道路,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文学与影视的联姻。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一方面使得文学和影视都获得了广泛关注,文学与影视的联姻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影视作品与原著作品相比,其艺术性、思想性和审美品位都大大降低。但在视觉文化环境下,文学的影视化却可能是文学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读图时代的来临,图像、影像、网络等视觉信息铺天盖地地冲击着现代人的眼球,使得受众无法摆脱视觉化因素的影响。面对这样一个认知信息方式的变化,视觉素养自然成为当代文化和教育新兴的研究领域。视觉素养的问题古已有之,只不过在当代凸显严重。从视觉素养的内涵可以看出,开展视觉素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读图时代的发展使得视觉文化成为人类社会一个主流的思考命题。视觉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的界定,其范畴是指以视觉图像为中心,以语言文字为辅助的现代文化。它脱离了以语言文字为中心、注重逻辑的理性主义,是一种倾向于感性主义的现代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3.
洪宏 《江苏教育》2012,(Z1):77-78
图像是一种视觉形象,对于生活节奏紧张、生存压力空前的当代人来说,观看这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感性形象,相对于主要诉诸理性的抽象文字阅读来说,显然要轻松和容易得多。而且,在一个信息大爆炸并且瞬息万变的时代,文字阅读所必需的沉思默想,难以赶上信息更迭的节奏,而读图显然又比读书能更迅捷地吸收信息,读图时代的来临不可避免。图像古已有之,但活动图像的创造却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电影是活动图像的主要代表,也是读图时代的宠儿。早在20世纪20年代,电影跨入艺术门墙为时未久,匈牙利著名电影理论家巴拉兹·贝拉就为之欢欣鼓舞,撰文为这一新生的使人重新成为"可见的人"的视觉艺术鼓  相似文献   

14.
文化向来是设计艺术的支撑,而设计艺术则是文化的载体,空间设计艺术与文化两者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在当今审美需求旺盛的时代,空间设计艺术不断满足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要,其中文化的注入对空间品位的提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艺术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当代空间艺术有向"文化设计"发展的趋势,它不断融合其他文化的同时也创造着新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人类进入图像时代,语言文化与视觉文化发生了地位上的变化。Web2.0时代网络由于其可写性,视觉文化的传播因此变得更加广泛、快捷。青少年作为各种视觉网站的最大用户群体,其视觉素养教育意义非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培养视觉审美、防止视觉污染、引导青少年进行视觉文化创造、传承民族文化与价值观念。本文也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如何提高青少年视觉素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图像是一种视觉形象,对于生活节奏紧张、生存压力空前的当代人来说,观看这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感性形象,相对于主要诉诸理性的抽象文字阅读来说,显然要轻松和容易得多.而且,在一个信息大爆炸并且瞬息万变的时代,文字阅读所必需的沉思默想,难以赶上信息更迭的节奏,而读图显然又比读书能更迅捷地吸收信息,读图时代的来临不可避免. 图像古已有之,但活动图像的创造却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电影是活动图像的主要代表,也是读图时代的宠儿.早在20世纪20年代,电影跨入艺术门墙为时未久,匈牙利著名电影理论家巴拉兹·贝拉就为之欢欣鼓舞,撰文为这一新生的使人重新成为"可见的人"的视觉艺术鼓与呼.百余年来电影对于人类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影响,也确实印证了巴拉兹的洞见,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的持续性风靡就是确证.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加速走进视觉文化时代,动漫作为视觉语言,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媒介。动漫契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具有巨大的教育潜力,它有利于儿童构建学习和成长的新环境,为儿童提供了观察学习的新路径和独特视角,有可能成为儿童学习的一种新的语言,有助于开发儿童右脑、培养创新人才。应利用动漫媒介培养创新人才,将动漫作为一种教育途径和工具与学校课程深度融合,营造动漫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8.
孔凡娟 《文教资料》2009,(24):94-95
"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得充斥于当代生活的大量图像正以惊人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阅读取向,促成了由"读文"到"读图"的转变.这就激起了众多学者内心对文字的前途和命运的深沉焦虑,从而打起了反对之旗.其实经过比较,图像也是传承人类文明的工具,亦可以创造经典,厚载深意,并且图文可互补并存,相得益彰.由此,学界应以宽容心来对待"读图时代".  相似文献   

19.
影像语言是大众流行图像文化时代的衍生物。面对数字化时代影像语言膨胀这一现实语境,旨在探索读图时代版画新的创作观念和艺术语言的当代性转换,探讨版画语言和影像语言的技法及其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正在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影像"是构成视觉文化的最重要元素。剖析和反思人类的影像审美与创造活动,应当首先探析明确其研究的起点:影像的真实性与假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