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对“自由人联合体”中人的存在状态的生动描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价值旨归。“现实的人”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起点,人的全面发展应在满足人的需要的共同体中实现。但受资本裹挟的西方现代化的模式下,人的主体特征消弭,精神提升缓慢,生存空间恶化,整体发展破灭。中国式现代化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奠定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中激活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酵素,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创设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态场域,在走和平发展道路中构建人的全面发展的交往关系,在现实性和理想性的交汇中开辟了人的全面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立足实践,认为现实的具体的人是交往的主体,并在交往中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思想,提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交往思想。高校应以此为指导,遵循基本原则,构建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更锻炼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蕴涵崭新的教学理念,即追求个性发展,体现多元价值,强调主体教育,注重教育民主与公平,而以人为本的交往教学很好地体现了上述教育理念。本研究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为例,尝试在行动研究中建构交往教学模式,探讨交往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教学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4.
通过厘定马克思的交往范畴,透察交往与生产、交往与世界历史以及交往与人自身发展的关系,揭示人类社会特有的交往现象的一般本质和规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完善的人格实质上是人的个性的健康全面发展的结果。人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制度是人类交往的产物,也是凝固的社会关系。所以,制度与人格具有内在的关系。通过制度可以构筑新型的社会关系,从而形成完善的人格,完善的人格反过来促进制度的发展。这样,制度就可以纠正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畸形人格,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人际关系也称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换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和维持起来的。人际关系的质量对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态度、自我意识、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研究者认为学生行为习惯的初步形  相似文献   

7.
在人的发展理论过程中,如何理解人的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发展的思想和全面发展的思想,并基于两者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提出了人的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的辨证统一关系,并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所在,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文化是人类的生存活动和实践方式对象化的结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网络文化正逐步改变人们的实践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从文化哲学视角探讨人的全面发展在网络文化下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意蕴,使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得到拓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协调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学习型社会的本质是学习社会化和社会学习化.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使学习成为人们新的需要、能力、观念、活动和交往方式,发展和改造着人本身,促使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自由个性的生成,极大地促进着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构成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交往在教育活动中凸显了其愈加重要的角色定位,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交往性理论的融入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和教育职能的完善.论文以社会实际出发,以交往性教育理论为基础,通过强化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凸显其服务于个人发展、服务于教育目标的效能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