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将苦参碱单体制成固体分散体,从而提高苦参碱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方法:以PEG6000、伯洛沙姆、PVP为载体,用溶剂熔融法制备;测定其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结果:苦参碱单体与PEG6000的质量比1:9、熔融时间1min、加热温度70℃,在人工肠液中15 min累积溶出率为90%。结论:以PEG6000为载体制备的苦参碱单体固体分散体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改善白藜芦醇的溶出情况。方法:利用溶剂-熔融法制备白藜芦醇固体分散体,以溶出度为评价指标,考察载体种类、药物与载体的质量比、无水乙醇量,优化白藜芦醇固体分散体的处方。结果:白藜芦醇固体分散体的最优处方为:载体材料聚维酮K30,药载比1:9,乙醇量15ml,所得白藜芦醇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为72.49%。结论:该工艺方法简便可行,可改善白藜芦醇的溶出情况。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通过科学地选取体外溶出度实验条件,提高其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以及对药物制剂工艺的要求。结合我国目前固体药物制剂发展现献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一种较为高效可行的溶出度测定方法,以便于更方便的测定复方阿莫西林干混悬剂的溶出度。方法:通过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来对其进行测定。结果:经过测定,阿莫西林干混悬剂中阿莫西林的回收率为99.31%,RSD为0.48%。盐酸氨溴索的回收率为98.43%,RSD为1.08%。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测定阿莫西林复方干混悬剂溶出度的测定中表现良好,且操作简单,方便易行,可以作为复方阿莫西林干混悬剂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我公司计划生产对乙酰氨基酚片产品,但在产品工艺研究中一直存在着崩解时间不稳定,溶出度低等问题,实验为提高产品溶出度。方法:我们在原设计处方基础上,加入了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s-HPC)、吐温-80、淀粉等4种辅料和设计了不同组成、不同用量的组方,以确定其适宜的处方与生产工艺。结果:吐温-80能较好的提高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  相似文献   

6.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阿司匹林片中阿司匹林的溶出度。方法:采用奥泰公司C18色谱柱(284 mm×4.6mm,5μm),甲醇-水-冰醋酸(15:85: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9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阿司匹林在0.17~17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5)。阿司匹林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复方阿司匹林片中阿司匹林的溶出度测定。  相似文献   

7.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克拉霉素片中克拉霉素的溶出度。方法:采用奥泰公司C18色谱柱(284 mm×4.6mm,5μm),0.05mol/L磷酸二氢钾-乙腈-三乙胺(50∶50:0.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克拉霉素在0.17~1.02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5)。克拉霉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克拉霉素片中克拉霉素的溶出度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立环维黄杨星D(CVB-D)舌下片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以片剂的硬度、片重差异、崩解时限、溶出度等为指标,逐一筛选湿法制粒压片工艺的关键参数;以确立的CVB-D舌下片制备工艺制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20目筛制粒、整粒;70℃干燥1 h;压片直径6 mm,压力6 kg。所得CVB-D舌下片均在60s内崩解,前5min内溶出度达63%以上,前30min溶出度达90%以上,常规质量检查项目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有关要求。结论:所确立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所制CVB-D舌下片崩解迅速,溶出快而完全,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研究三七固体分散体滴丸的制备方法并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固体分散体滴丸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方法:采用安捷伦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218 mm×4.6mm,5μm),乙腈-0.2%磷酸(20∶80),检测波长为203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人参皂苷Rg1在0.1~0.5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人参皂苷Rg1平均回收率为99.2%。结论:本制剂稳定、可靠,测定方法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头孢他美酯胶囊溶出度。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63nm波长处测定盐酸头孢他美酯胶囊溶出度,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滤膜不干扰样品测定,方法专属性好;供试品在0.1mol/L盐酸中的溶出较好;头孢他美酯在2.41μg/ml~19.25μg/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线性相关;样品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为0.28%;精密度RSD为0.04%;溶出液在3小时内稳定;各个考察指标均符合测定要求。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盐酸头孢他美酯胶囊溶出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头孢地尼片溶出度方法,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方法参照头孢地尼片质量标准及日本橙皮书相关溶出曲线方法,溶出介质为盐酸溶液,体积为900ml,50转/分,测定波长为254nm,进行滤膜吸附、溶液稳定性、准确度、重复性、线性及均一性试验考察。结果滤膜对主成分无吸附,溶液在6小时内稳定、准确度试验的回收率为99.3%(RSD为1.1%)、在0.02mg/ml~0.204mg/ml线性关系良好、重复性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5%。结论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克拉霉素分散片溶出度检测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制剂的溶出度进行研究,色谱条件:DiamonsilC18色谱拄(5 μ,4.6×250mm);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柱温:45℃;检测波长:210nm.结果:制定了HPLC测定克拉霉素分散片溶出度的方法.结论:提高了克拉霉素分散片的质量研究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以聚乙二醇6000为载体,用熔融法制备了阿维菌素缓释固体分散体,并对其缓释性能和防紫外光降解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缓释固体分散体中,聚乙二醇6000对阿维菌素具有良好的包埋作用,包埋率可达94.23%~99.52%;阿维菌素的释放量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并具有良好的防紫外光降解的作用,其累积释放动力学方程为ARP=-91.6716 e-0.1022 t+98.1953,符合一级动力学释放模型。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法对头孢氨苄胶囊制备工艺对其溶出度影响进行研究。方法:YMC-C18柱(5μm,4.6mm×250mm)为固定相,以0.025mol/L磷酸溶液-乙腈-三乙胺(85:15:0.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经过工艺改进,溶出度优于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行异福双释胶囊体内外相关性试验研究,建立快速简便的质控手段.方法:本实验以Beagle犬为试验对象,进行异福双释胶囊的体内外相关性的试验研究,结果:异福双释胶囊中INH、RFP体内吸收药量与体外累积释放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及0.001).结论:可用体外溶出度试验作为质控手段,有效控制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测定阿莫西林片溶出度的方法。方法: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溶出度测定第二法,以水9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75转/分,30分钟取样,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出量,检测波长为272nm。结果:阿莫西林在91.16-120.28ug/ml浓度范围内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8,n=6),,平均回收率为99.05%(RSD=0.2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能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替硝唑的三种制剂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考察其溶出度。方法:采用YMC C18色谱柱(218 mm×4.6mm,5μm),甲醇-水-三乙胺-冰醋酸(20∶80∶0.1:0.1),检测波长为318nm,流速为1.0ml/min。替硝唑在10~9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替硝唑的三种制剂的含量测定及溶出度考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熊果酸缓释片,并考察其释放度以及释药机理。方法:以熊果酸作为模型药,使用HPMC作为亲水凝胶骨架材料制备熊果酸缓释片,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HPMC型号、HPMC用量,熊果酸粒径以及不同类型填充剂对药物释放度的影响,最终确定熊果酸缓释片的最优处方,并评价了熊果酸缓释片在不同时间点的释放度,探讨了熊果酸缓释片的释药机理。结果: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熊果酸缓释片的骨架材料为HPMC K4M,填充剂为一水乳糖,其最优处方组成为:HPMC K4M用量占片重25.0%,一水乳糖用量占片重24.0%,熊果酸粒径D90在20~65μm,制备的熊果酸缓释片在各时间点的释放度均符合质量标准,熊果酸缓释片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为扩散和溶蚀双重机理。结论:本研究制备的熊果酸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符合质量要求,有望进一步生产放大。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国内外吲哚美辛新型传输系统的研究进展。吲哚美辛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但由于其溶解度差生物利用度低,有一定的刺激性。为解决这些问题研发了一系列其新型传输系统。其中固体分散体、纳米粒、渗透泵、脂质体等药物传递系统能够增加吲哚美辛的溶出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具有一定的靶向性,降低刺激性、降低毒副作用。因此研究吲哚美辛新型传输系统是对其有着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并探讨优化拉呋替丁片剂的新处方工艺流程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稳定性程度。方法:根据原有生产的处方配比进行优化,新配方采取两种全新处方配比,3种不同的处方配比进行组合比较,通过比拉呋替丁片剂的溶出度、含量以及有关物质检测,考察处方及工艺的稳定性来筛选出最优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新的处方工艺溶出度为,含量为,有关物质为,均高于原处方。结论:根据不同实验表明新处方工艺和所筛选出的处方重现性和稳定性都较高,值得在实际生产中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