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亚伟属于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三代诗人,但现代汉诗的说法更能弥补第三代的时代命名缺陷,李亚伟属于真正的现代汉语诗歌写作队伍一员,具有源头性诗人的意义。他的现代汉语诗歌写作,以一种诗人的本能,揭示了现代性的矛盾;在以一种鲜活口语为基础的诗歌写作中,李亚伟凭着一种置身语言灵地的写作才能,表现了和捍卫了汉语诗歌开阔的民间传统;李亚伟也感受到了诗的写作难度,诗的写作限度等困扰现代汉语诗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月派”与“新月诗派”不是同一个概念。新月诗派在“新诗”史中的独特意义,是“新诗”经过第一代诗人的语言与内容革命之后,第一次自觉地从诗的本体要求出发重新面对诗歌形式和语言要求,关心诗歌的特殊言说方式。他们是“新诗”史上的第二代诗人,追求现代经验的形式化,体现了从个人意识的觉醒到诗歌本体意识觉醒的重大转变,给“新诗”带来了诗情的内敛和艺术的价值。其历史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提出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建行建节原则;二、发现了现代汉语诗歌节奏的基本单位:“音组”;三、引进了有参照价值的西方诗体。  相似文献   

3.
“新月派”与“新月诗派”不是同一个概念。新月诗派在“新诗”史中的独特意义,是“新诗”经过第一代诗人的语言与内容革命之后,第一次自觉地从诗的本体要求出发重新面对诗歌形式和语言要求,关心诗歌的特殊言说方式。他们是“新诗”史上的第二代诗人,追求现代经验的形式化,体现了从个人意识的觉醒到诗歌本体意识觉醒的重大转变,给“新诗”带来了诗情的内敛和艺术的价值。其历史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提出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建行建节原则;二、发现了现代汉语诗歌节奏的基本单位:“音组”;三、引进了有参照价值的西方诗体。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汉语新诗在一次次裂变中前进,于看似混乱的表征背后得到了空前的生长。朦胧诗式微以后,引渡出来一批极具才华和创造力的"第三代"诗人。通过叙述策略的转变、文化之诗的探寻以及"元诗"意识的运用三方面来简要梳理"第三代"诗人在这一时期为新诗的创作发展作出的种种实践与探索,分析一些代表性的诗歌文本以及诗歌现象,试图给当下困境中的现代汉语诗写作提供一种启示性的参照。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朦胧诗浮出地面不久并渐渐获得读者的认可时,一股新的诗歌浪潮以一种一往无前的气概汹涌而来,“第三代”诗,90年代个人化写作,70后诗人群等各种诗歌流派和浪潮接踵而至,让人目不暇接。从“第三代”诗开始,先锋诗歌构成了一个连续性的艺术系列,产生了一批才华功力兼具的诗人和优秀的文本,带动了当代诗歌乃至当代文学的历史转型,对这一文学课题进行研究无疑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但由于研究难度大等原因,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十分薄弱。而罗振亚先生的《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对这一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作者凭借自已丰富的资料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对朦胧涛后的先锋诗歌做出了冷静的梳理和深入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评论界对第三代诗人作品中的“世俗生活”场景有很多论述,但少有评论家对此有一个细致的分析与描述。本文以于坚诗中的“世俗生活”场景为分析对象,从80年代到90年代于坚诗歌写作方式的变化,指出正是诗人原有美学经验的失效导致了90年代诗歌的转向。  相似文献   

7.
论文从三个方面阐释诗人张枣的诗歌写作:一、张枣在诗歌中惯用“鬼脸”,即抒情中的变调,让诗歌产生独特的抒情效果。二、张枣在诗歌写作中始终具有清醒感,从诗歌中的人称变换和变幻可以看出诗人一直在寻找一个“之外”的点来保持这种清醒感。在他早期的诗歌中,只体现出诗人意识到系统束缚的清醒感,而在后期的诗歌中,诗人则逐渐开始寻找突破束缚的方法。三、张枣的诗歌写作是出于对一首独一的、有关诗歌的诗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末,第三代诗歌运动即将结束之时,有相当一部分诗人离开了诗坛,而留下来的坚守者,或在国内默默写作,或旅居海外进行创作转型,海上诗派的代表诗人孟浪,就属于这转型中的一员.他经历了80年代的第三代诗歌运动,又经历了90年代前期的个人化写作风潮,旅居美国十余年,最终转向了对当下社会与自由精神的关注.孟浪的创作历程,代表了第三代诗歌运动之后一部分诗人"漂流式写作"的风格,颇具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9.
1985年以后,“朦胧诗人”逐渐引退,“朦胧诗”的单向度写作已经不再为更年轻诗人所满足。随着国人艺术观念的解放,诗歌写作风格也日趋多样。以时间为标志的“第三代”、“70后”、“中间代”、“80后”和以作品价值取向为标志的“知识分子写作”、“民间立场”、“下半身”等命名相继出现;各种写作潮流之间分野日益明显,并引发多次论争;民刊的日益兴盛与互联网的出现,使诗歌写作和发表打破了以前官办刊物的垄断地位。这一切,使近20年来的中国诗坛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0.
当代汉语诗歌在“艨胧诗”、“第三代诗人”和“70后”等不同阶段,在女性经验的书写上,大致经历了一个崛起与深化的过程。而当下最活跃的“70后”女诗人,她们的写作在反抗既存文学秩序之外,呈现出多种姿态,更是汉语诗坛值得关注的风景。  相似文献   

11.
台湾著名诗人张默及其所代表的台湾前行代诗人,经由半个多世纪,从人本到文本的塑造所行成的“诗歌人格”和“诗歌精神”,已成为百年中国汉语诗歌一种可资借鉴的重要资源与传统。一向“把‘诗’当作动词”的张默,对“旅行诗”的写作更是偏爱有加且独有心得。新近出版辑其五十余年“旅行诗”作品为大成的《独钓空濛》诗集,以“台湾诗帖”、“大陆诗帖”、“海外诗帖”三大板快亦即“家园”、“故国”、“彼岸/远方”三种文化地缘的游历互证,不但构成别具一格的待性行旅之丰饶景观,更将一般而言的“旅行诗”,提升到一个深具“文化学意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李商雨 《学语文》2014,(1):43-44
韩东是中国第三代诗歌的标志性诗人,重要性不言而喻。80年代早期,韩东说过一句话:“诗到语言为止。”这句话产生的影响之大,简直是新诗写作的一个革命性事件。后来诗坛流行口语写作。这句话是源头之一。韩东的诗,一直恪守着对语言的忠诚,他提倡写日常生活,直接处理现成的材料,不拐弯抹角;常常用一种闲谈的语调来写,这种语调,接近生活中的口头语言,因此,他的诗歌语言显得看上去纯洁、透明。  相似文献   

13.
正韩东是中国第三代诗歌的标志性诗人,重要性不言而喻。80年代早期,韩东说过一句话:"诗到语言为止。"这句话产生的影响之大,简直是新诗写作的一个革命性事件。后来诗坛流行口语写作,这句话是源头之一。韩东的诗,一直恪守着对语言的忠诚,他提倡写日常生活,直接处理现成的材料,不拐弯抹角;常常用一种闲谈的语调来  相似文献   

14.
林莽的方式     
“白洋淀诗群”的主要代表性诗人林莽的诗特色。侧重从“对生存的温和质询”、“对经验的特殊命名”、“对中年写作的自觉探询”三方面展开论述,揭开了林莽诗歌话语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对当下诗歌写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2019年《新九叶集》出版标志着“北外诗群”的亮相。这群诗人以接续“九叶诗人”和“作者兼译者”的新诗传统为目标,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朦胧诗”“第三代诗歌”潮流同声相应。其创作感受敏锐、诗思冷静,善于抒写日常生活的平凡性及发掘点滴颖悟;对于中外语言文化“交叉地带”的描述,自信从容的气度折射出时代的进步,也是这一诗群化解近代“悲情史观”的极大特色。他们致力于外国当代诗歌、超越英法俄的多语种译介,拓宽了中国诗歌发展的眼界,业已融入中国新诗传统。《新九叶集》及“新九叶”诗人的出现,重新提出了学校教育与诗歌教育的严肃话题,值得引起关注与讨论。  相似文献   

16.
70年代出生的诗人以群体面貌崛起于诗坛.他们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游离,没有充分挖掘这一写作资源;他们的诗歌创作成为生活表象的罗列;诗歌语言完全追求叙述化的效果.他们进一步发展了第三代诗人的后现代精神,谈不上"诗歌革命".  相似文献   

17.
抒情线索是指贯穿在诗歌中的感情脉络,抒情性的诗歌总少不了这根诗人的心弦。把握住抒情线索,对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把握诗歌的抒情线索,首先要采取“知人论世”的态度,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明确诗人的写作意图,抛开这些诗外因素,孤立地看一首诗,有时就很难把它读透;其后还要正确分析诗歌的结构,抓住最典型、最富表现力的词句作重点评析,理清诗人感情的流程。例如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0题,对艾青的一首诗的赏析:  相似文献   

18.
对“中间代”或“中生代”的命名现象,其实只是这些诗人们“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方式。他们对1990年代与1980年代的诗学差异尤为敏感,同时也就有对共同性的忽视,这导致了他们对自我存在的焦虑,并进而试图通过对自我命名的方式“标新立异”。然而“中间代”或“中生代”并不能构成一个独立于“第三代诗人”或“新生代”的“代”,他们应属于“新生代”的一部分或一种写作倾向,或者应称为“新生代后期诗人”。  相似文献   

19.
<正>新世纪未来10年的诗歌美学孕育于"70后"新诗创作之中,"70后"诗群正在成为诗坛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最具冲击力的群落有"下半身"写作,"第三说"诗群,《汉诗年会10+1》诗群,以及活跃于各大网站的70后网络诗人群。其中,作为"第三说"主持人的康城,其诗歌创作更具流派特征:生活化意象赋予诗歌真切而平实的内涵;语词创新、形式技巧开拓着诗意的深层理性;时代性主题书写更是时代共名与诗人个性的完美融合。"第三说"主持人康城的诗写近期呈现出执着而温和的理性态度,可以看出"70后"诗人面对纯文学市场化转型的艰难选择,一个与朦胧诗、"第三代"、"中间代"比肩的新诗潮正在悄然崛起。  相似文献   

20.
写诗的豪猪     
李亚伟的诗总是令我神往。他不是一般的诗人,低头,反手,看见水往东流,便说逝者如斯夫;或者抬头,叹气,望到明月在天,便但愿人长久。孔夫子的把戏,苏东坡的把戏,皆被他狠狠颠覆。王朔对古人圣人的那一套嘴角挂冷笑的调侃态度,李亚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玩“莽汉主义”诗歌时就业已得心应手。或许更早,他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