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和谐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基础,只有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才能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首先,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其次,教师应该尊重宽容学生;最后,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相似文献   

2.
严煜 《甘肃高师学报》2012,17(5):131-133
知恩、识恩、报恩是当代大学应该坚持的基本道德操守.大学生感恩教育应把握时代性,主要体现在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学校培养之恩,感谢他人帮助之恩,感谢社会熏陶之恩.从构建和谐校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责任意识、尊重意识和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目的是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教育具有自由精神,尊重个体差异,发挥个人潜能.教育应是差异性教育,教育的目的应该放在培养一个和谐的人上.  相似文献   

4.
学校对学生追求自由权利缺乏足够尊重、学生缺乏对自由问题的科学认知和实践是大学生违犯法纪现象屡有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高校大学生法纪教育应该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指导下,通过鼓励学生对自由的积极追求、强化学生对自由的科学认知等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自由观念,提升法纪教育效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必须营造良好的和谐教育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学校的管理,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包括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强调学生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注重自我修养。学校环境中各种资源的和谐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形成,教师心灵的和谐直接影响学生心灵的和谐。人格尊重和文化尊重是学校构建人际关系、族群关系和各种资源关系的必要前提,也是校园环境整体和谐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王慧 《现代教育科学》2015,(2):44-45,58
中小学的生命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问题。从哲学的角度看,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价值的教育。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应该从理念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首先在理念层面上让学生了解生命、感知生命;其次,在实践活动层面上注重学生的体验,设置生命教育的专门课程、展开生命教育的学科和管理渗透、开展相关生命实践主题活动以及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并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多个角度促进生命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学会赏识,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地尊重、宽容、理解、善待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自信,让学生在赏识教育中能够健康、快乐、和谐、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在当今社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公平抱怨,而这种抱怨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个人主义和笼统的教育公平观之上。但是,公平本身的固有内涵决定着公平首先追求的是一种系统层面上的均衡发展状态,系统性是公平的第一属性。从公平的系统性来看,教育公平是教育系统内的公平;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教育系统的和谐发展;教育公平位于多层次的公平之中,其影响并受制于其它相关层次的公平。这种系统性使教育公平实际上构成了系统层面和谐教育的基本特征,和谐教育中的教育公平应该是指向和谐发展的公平、遵守合法规范的公平、尊重合理差异的公平以及接纳有序冲突的公平。  相似文献   

9.
尊重教育就是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促进的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尊重的意识和能力.本文从中等职业教育的角度探讨尊重学生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教育教学环境中实现尊重学生的观念更新与实际运作,达到培养学生尊重自已与尊重他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王璐  丁名夫 《文教资料》2014,(26):48-49
从教育层面来看,"人文精神"是以提升学生就业技能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以人为本"理念。高职声乐教育中,"人文精神"在培养学生个体发展、艺术思维观念及文化素质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人文精神"与高职声乐教育的关系,探讨高职声乐教育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以期促进高职声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根基上认识高等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根基上认识高等教育,实际上就是从人的存在的意义上去认识,这既有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又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的创新教育是让学生具有改善生存环境的主动意识,具有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的自觉意识,敬畏自然、懂得对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的尊重。学校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并把上述认识落实到高等教育的具体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2.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时,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理念;必须加强心理疏导,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谐心灵;必须实现课程融合,创设全方位的生命化课堂;必须开展情景体验,教育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升华生命的价值;必须整合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生命价值观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仫佬族地区普通高中生命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有60.5%的学生不太清楚什么是生命教育,13.2%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生命教育;59.9%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很少进行生命教育,16.7%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没有进行过生命教育.导致该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教育工作者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教材建设滞后、责任不明确、部分教师生命素养有待提高.建议通过在仫佬族地区加强生命教育宣传和生命教育教材建设,独立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增强生命教育研究者的本土意识等措施来改善这一状况.  相似文献   

14.
略论日本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体育教育观的转变,即在原来体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健康有意义的知识,在学校教育中开设了“保健体育”,文部省要求学校应对学生学会关于运动,健康的基本生活习惯负责。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是生命健康的重要组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机渗透“三生教育”的生命关怀、生存关怀与生活关怀理念有重要的意义且具备可行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三生”关怀的实现需要做到:1.树立现代健康观,关注学生身心和谐与全面健康;2.树立人本理念,强化生命意识,提升生命质量;3.加深文化蕴涵,为“生命意义”的培育开辟沃土;4.构建生命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相似文献   

16.
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以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为基础,赋予了“关怀”独特的伦理道德内涵,强调以“关怀”为导向的道德教育目标,主张学校应以“关怀”为主题组织教育内容,提出了通过榜样、对话、实践、认可四种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关怀能力.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对中国高校德育的启示为:以“关怀”为核心,重新定位高校的德育目标;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增进师生理解,构建彼此关心的师生关系;关注教师生存现状,给予教师足够的关怀.  相似文献   

17.
中等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中职德育教学职业素养的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以上内容可通过德育课程教学、专业实践课以及日常生活管理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价值澄清理论对高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急剧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价值观念的裂变,往往导致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混乱,而我国高校德育忽视学生主体性、脱离生活、缺少互动等缺陷而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获得清晰的价值观、道德观。美国的价值澄清理论对深化我国高校德育改革有三点启示:高校德育要“教会选择”;德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必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包括:一、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二、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三、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四、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富德育于英语教学活动之中,做到教书育人,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从生命教育的目标、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和时代背景出发,分析在《新世纪高中英语》教材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可行性:英语学科人文性较强的性质决定了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可行性;《新世纪高中英语》教材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接着阐述了英语学科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探讨《新世纪高中英语》教材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策略:教师立足教材,选择恰当的生命教育角度,在言传身教中传递生命教育;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彼此促进对生命意义的领悟。最后提出两个思考:教学相长,师生在生命教育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实施生命教育必须以英语语言学习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