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佳成  马青 《内江科技》2013,34(4):164-165
哈6区块奥陶系储层为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本文通过观察大量岩心及薄片,把该区块储集空间精细划分为孔隙、溶洞、断层和裂缝三大类,并相应进行识别和描述,明确了本区主要为洞穴型、裂缝型、孔洞型、缝洞型四类储层。  相似文献   

2.
“哈拉哈塘地区岩溶地貌特征及岩溶储层综合评价”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科技项目,隶属于“哈拉哈塘地区碳酸盐岩勘探开发一体化研究”项目,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04-004)课题。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承担完成,起止时间为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主要完成人有梁彬、张庆玉、淡永、曹建文、刘月红、李景瑞、郝彦珍等。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自下古生代沉积以来,经历了沉积成岩(O1)-溶蚀破坏(O2-S1)-溶蚀充填(S)等漫长的多期岩溶地质作用,致使岩溶形态多种多样、大小多变、组构复杂。该研究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观念出发,运用岩溶动力系统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岩溶形态成因组合分析等新理论方法,在古地质、古构造、古地形、古水文地质条件恢复以及岩溶环境标志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古岩溶缝洞系统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和影响控制因素,恢复了不同岩溶期次水动力条件与古岩溶地貌形态,建立了不同地貌单元与水动力条件下的古岩溶发育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3.
前期地质研究表明,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有孔洞型、裂缝型、孔-缝型等多种类型。储层横向变化较大,同一构造带内储层也不尽相同,现有地震资料中发现一些"串珠"状地震反射异常,如何寻觅本区有利储层的发育规律、进而预测本区有利储层的展布是目前勘探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采用应力场数值模拟、趋势面差异分析技术、反射异常体刻画、AVO效果分析等技术,开展了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研究,并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王相召  王珂  易杰  贺成 《内江科技》2015,(2):95-96,85
在大量岩心观察和精细描述、普通薄片鉴定和铸体薄片图像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储层物性分析,对塔河油田二区奥陶系储层发育控制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塔河油田二区奥陶系以结晶灰岩为主的储层,基质物性较差,主要为低孔低渗缝洞型储层,溶蚀孔、裂缝和大型溶洞为其主要的储集空间。沉积岩性的差异是研究区南北部储层发育不同的基础,溶蚀作用以及构造运动进一步改善储层的渗流能力和储集性能,白云石化作用也为油气提供有利的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5.
王嵩  李廷骊 《内江科技》2011,32(11):135-135
塔河油田盐下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是重要的油气储层,通过研究以白云化、热液矿物为代表的岩石学特征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内热液活动发育特征,初步证实了油气储层与海西晚期热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内江科技》2016,(6):53-54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因其构造的特殊性,易形成非常复杂的孔、洞、缝相互交错的油气储集空间。本文建立了三重介质不稳态渗流模型,为基岩-裂缝、基岩-溶洞、溶洞-裂缝的渗流模型,考虑它们之间发生不稳态窜流,并对模型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7.
通过地震资料解释总结古地貌特征、断裂特征与缝洞储层发育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有代表性的溶洞正演模型,通过结合地震反演、薄层调谐等技术进行储层缝洞单元的定量雕刻,利用阻抗与伽玛的交汇标准对储层进行分类,分析区内奥陶系缝洞储层的分布规律,预测区内缝洞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8.
王继成  曹敬华 《内江科技》2008,29(5):109-110
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岩溶缝洞型储层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搞清缝洞储层流体分布规律已成为合理高效开发该油藏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地质录井、生产动态、流体分析结果、地震资料显示四个方面对单井油藏T704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T704井的油水分布模式,深化了对单井缝洞单元储集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周子浩 《内江科技》2014,(5):108+117
<正>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溶蚀孔、洞是油气主要储集空间,裂缝是主要的渗流通道。溶蚀孔、洞的形态不规则,发育不均一,空间分布随机性大。此外,该区由于多期成藏,流体分布复杂,这些因素不利于布井、编制开发方案和油藏的高效开发。这种情况下,进行缝洞体的识别、分析井间连通性、划分缝洞单元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进一步提高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天然溶洞是缝洞型低渗透性碳酸盐岩油藏的主要储集空间,通过压裂产生水力裂缝沟通井筒与储集体是提高该储层采收率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TOUGH-AiFrac流固耦合求解器,研究溶洞大小、数量及位置对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当溶洞内压较小时,溶洞对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受其尺寸的影响较小,当溶洞内压较高时,溶洞半径越大对水力裂缝扩展影响越强;(2)当存在多个溶洞时,水力裂缝扩展主要受内压更大的溶洞的影响;(3)溶洞对水力裂缝的影响范围存在阈值,只有当水力裂缝扩展至阈值内受到溶洞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对调整压裂施工方案及优化缝洞型油藏储层体积改造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郝晓波  马青 《内江科技》2014,(3):85-85,82
塔里木盆地哈六三维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通过古地貌恢复、地震属性分析识别技术预测其主要溶洞发育带和断层裂缝发育带,确定有利储层分布范围。使用的地震储层预测方法包括:使用古地貌分析技术预测有利岩溶区带;综合使用常规地震数据体、相干体、裂缝体技术预测优质储层分布。  相似文献   

12.
陈丽祥  彭博  程流 《内江科技》2010,31(12):136-136
雅克拉断凸下古生界以碳酸盐岩为主,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晶间孔及晶间溶孔、溶蚀孔洞、大型洞穴、风化裂隙,形成岩溶缝孔洞型储层、溶蚀孔洞型储层、岩溶洞穴型储层。其中以岩溶缝孔洞型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13.
吴峰  张亮  张江江 《内江科技》2010,31(5):110-110
碳酸盐岩在后期成岩及改造作用下,发育有缝、洞、孔储集空间,这些储集空间可以作为油气聚集的场所。本文以苏1井为例.应用碳酸盐岩孔隙度计算模型及测井声波时差比值参数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评价的方法,对冀中坳陷霸县凹陷苏桥古潜山碳酸盐岩进行评价,计算出缝洞孔隙度、声波时差比值及双侧向电阻率比值,结合岩性特征及测井响应特征建立储层好差的鉴别标准.  相似文献   

14.
宋佳音  黄毅 《内江科技》2011,32(12):127+73-127,73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大型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其储渗空间主要由洞穴、裂缝带、溶蚀孔隙组成,储层非均质性极强,油水关系复杂。油井出水导致的产量下降已成为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文在S94CH缝洞单元单井储层特征、开发动态研究的基础上,对S94CH缝洞单元油水关系进行分析,认为S94CH缝洞单元总体呈现"油高水低"的现象,但开发中的油水关系却十分复杂。油井开采后期对该类型的缝洞单元进行单井注水替油,能够起到稳油控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轮南奥陶系碳酸盐岩基岩总体为非储层,有效储集体为岩溶作用形成的次生孔、洞、缝型储集体。东部斜坡带一间房组地层是该区主要的产油气层。通过对该区储层物性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一间房组地层的基岩孔隙度低、渗透性差,测井解释后储层物性参数仍为低值。相邻的中部斜坡带一间房组储层物性明显较东部斜坡带好。通过对东部斜坡带一间房组地层的岩心资料、分析化验资料、构造演化特征和岩溶发育特征的研究,认为构造运动、岩溶作用和缝洞充填程度是控制研究区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谷雨  宋玉龙  郑伟涛  石飞 《内江科技》2012,(11):136-137
塔里木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属于缝洞型油藏,油藏非均质性极强,很多单井由于钻遇封闭缝洞体产量迅速递减,采收率较低。注水替油技术可以大幅度恢复封闭油井的产能,提高油藏采收率,是开发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有效新方法之一。目前该技术的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亟需相应的研究。其中,注水替油技术的选井是否合理对单井注水替油的开发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注水替油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岩溶地貌特征、储集体类型、完井位置、水体能量及含水特征、原油物性、溶洞定容性等六个方面总结出注水替油的选井原则,对现场注水替油优选措施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地震曲率属性在预测裂缝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天宝 《内江科技》2011,32(9):134-134
华北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以孔洞、裂缝为主,非均质性强,物性横向变化较大,其中裂缝对储层发育起到主导因素,因此裂缝的合理预测,对形成规模效益储量,以及潜山油气藏的油气水关系较复杂等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托于二次三维采集地震资料,以河西务构造带中北部为主,开展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寻找有利区带,更精确地预测储层空间分布,在河西务构造带应用,展示了裂缝的非均质空间展布特征,与实钻情况吻合,证实了曲率预测裂缝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奥陶系碳酸盐岩在构造、沉积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露头区的野外观察和试验区岩心精细观察描述,结合录井测井和储集物性资料等的综合整理,得出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及成因、影响因素,为本区碳酸盐岩的未来深入勘探提供重要理论参考,提出今后塔河油田应重点加强对奥陶系碳酸盐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其油水两相流动情况不同于常规砂岩油藏。在目前的实验室条件下,很难对该类油藏中的裂缝溶洞的配比关系进行识别,国内外一般是通过简化后的物理模型,来研究这类油藏水驱油过程中的油水流动情况。本文通过整理分析实际储层的地质资料,制作了不同溶洞尺寸的缝洞介质有机玻璃模型,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开展了多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溶洞直径,裂缝倾角,油水黏度比和注入速度四个因素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0,(16)
本文是研究TH油田3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发育的特征,主要是通过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对该地区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的发育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