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富民  刘欢  蒲强 《科技风》2013,(6):160-161
滴南凸起具南北双源供烃可能,油源充足,目前其北侧已发现储量达千亿方的克拉美丽气田,而其南侧油气规模相对较小。通过对滴南凸起南侧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进行分析,指出滴西9井区天然气存在成熟阶段天然气与高—过成熟阶段天然气的混合,滴西1井和滴西13井区成熟度更高,为高—过成熟阶段天然气。该地区原油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原油轻烃资料显示原油具有典型"混源"特征,其主体为二叠系平地泉组源岩成熟阶段产物,并混有部分侏罗系来源油。结合区域构造特征,指出该区油气来源为东道海子凹陷而非滴水泉凹陷,下步油气勘探应重视东道海子凹陷北斜坡。  相似文献   

2.
汤战宏 《内江科技》2009,30(1):92-93
东营凹陷东辛油田位于相邻洼陷油气汇聚的有利构造带上,由于该区断层十分发育,油气沿断裂发生多期聚散,致使该区多层系含油,原油物性变化极为复杂;纵向上出现所谓“忽稠忽稀、忽重忽轻”的变化;平面上相同断块区差异小.而不同断块区差异大,在平面分布上物性变化具有突变性;同一层系的不同砂层组之间原油性质具有不均一性,表现为有的地区原油相对密度特高,最高达1.18,而有的地区原油相对密度则很低.有小于0.84的轻质油存在。各含油层系或含油砂层组之间,以及同一层系不同断块之间,原油性质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3.
鲁召丽 《内江科技》2010,30(1):102-103
本文对孤东油田北部油气分布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本区受孤东断层和五号桩断层影响,发育多条北东向及近东西向雁列式断层向北东方向延伸到桩东凹陷,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通道。油气分布主要受构造、断层以及断层与储层的有机结合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垦东凸起与莱州湾凹陷受到郯庐断裂带长期复杂构造活动影响,呈现出复杂的构造特征。垦东凸起与莱州凹陷通过火成岩墙相隔,火成岩墙对油气成藏起重要作用。垦东凸起为莱州湾凹陷的西斜坡,与莱州湾凹陷为统一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5.
廖静 《内江科技》2013,34(5):43-44
中国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为已证实的富烃凹陷。古近系崖城组为主力烃源层。崖南凹陷盆模显示其生气高峰为10.5百万年(黄流期)之后。两次快速沉降和沉积事件,陵水组和黄流-梅山组为高压,三亚组为压力过渡带,通过对断裂体系和平面储层展布分析,通过研究,环崖南凹陷勘探有利区是陵水组三段三角走沉积为目的层,在YC13-1低凸起带上的构造圈闭,在3号断层与2号断层结合部,即崖城凸起东倾没段、3号断层东段是油气运移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6.
柴西南地区发育了丰富的断裂,这些断裂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富集关系密切。研究这些断裂对岩性油气藏的控制作用,对指导该区进行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对柴西南地区断裂特征、生烃凹陷和沉积相的研究表明,研究区岩性油气藏有环绕生烃凹陷分布的特点,三角洲前缘相和浊积扇沉积体系具有形成岩性圈闭的有利条件,而断裂控制了生烃凹陷的形成和分布、沉积相的发育和油气运移的特征。昆北断裂上盘可形成下切谷岩性圈闭,下盘形成构造-岩性圈闭;阿拉尔断裂和III号断裂控制了断层-岩性复合圈闭的发育;红柳泉断裂控制下形成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七个泉断裂上盘发育了一个坡折带,形成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地层超覆圈闭及断裂-岩性复合圈闭;VII号断裂下盘发育坡折带,形成浊流扇岩性圈闭;且这些断裂均离生油凹陷距离很近,断裂活动时间与其排烃时间相匹配,为良好的运移通道,易于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7.
贝尔凹陷位于海拉尔盆地南部,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受到石油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由于凹陷白垩纪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演化过程复杂。本文通过地震资料解释与平衡剖面恢复来重现区凹陷演化和断裂的发育史,通过上述研究发现,认为贝尔凹陷经历了早白垩世断陷期、早白垩世末断-坳转换期、晚白垩世坳陷期,分别存在三套断裂系统,伸展断裂系统、张扭断裂系统以及反转断裂系统。  相似文献   

8.
张博 《内江科技》2011,32(6):132+190-132,190
孤东地区构造上处于郯庐断裂带中段,该地区主要发育NNE和NE向雁行式走滑断裂,NNE方向的主走滑断裂主要沟通油源,而NE方向的派生断裂改变油气运移方向,主断裂控制油气运移层位及赋存深度,而派生断裂则控制油气平面分布及延伸距离,油气主要在走滑断裂带附近聚集成藏,形成构造、构造—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研究的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断裂不发育,构造分异差,缺乏中央潜山构造带和二级断裂构造带。其断裂展布与凹陷走向基本一致,以北东向为主。通过对本区构造的研究,发现坡折带对本区油气的分布有重大影响。南洼槽油气主要分布在东部缓坡坡折中带。由于受坡折带的影响,其油藏类型主要有构造—岩性油气藏、岩性—构造油气藏和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10.
在对车镇凹陷车西地区古生界潜山构造特征、地层结构、有效圈闭类型、油气运聚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表明:车西潜山呈纵向成排,横向分块的构造格局,平面上呈棋盘状的断块山。油气主要沿不整合面运移至各残丘高部位形成风化壳油藏,鼻状构造背景是油气有利指向,下古生界断层分割油藏。区内主要发育来自沙三段油源的新生古储潜山成藏模式和来自C-P气源的古生古储潜山成藏模式两种成藏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潜山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扎木钦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中旗与锡林郭勒盟东乌旗交界部位靠科右中旗一侧,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二连——贺根山深大断裂与二连凹陷东界断裂交汇于此。文章通过岩矿鉴定及路线地质调查,确定了沸石矿主要赋存于受断裂构造影响的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火山角砾岩之中,故断裂构造带附近的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火山角砾岩为本地区沸石矿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李明金 《内江科技》2015,36(6):46-47
锦25-32-26块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欢喜岭油田西部,区块于楼油层原油粘度大且油层薄,利用直井开发油汽比低,无法实现经济有效开发,区块自2004年至今一直处于低效开发状态,目前开井只有2口,日产油5 t,采油速度只有0.55%,区块处于基本停产状态。针对区块存在的问题,通过油藏精细描述、油藏工程等方法,在精细构造研究及精确储层预测的基础上,对锦25-32-26块薄层稠油利用水平井开发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确认该块适宜采用水平井开发,共部署完钻水平井2口,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提高了区块的储量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13.
作为海拉尔盆地最重要的含油气凹陷之一的贝尔凹陷,其在白垩纪经历断陷、凹陷及萎缩阶段等构造运动后,形成多个区域或局部的不整合面,本文依据构造层在时空上所代表某一构造事件所影响的构造时期及范围将贝尔凹陷划分出T5、T22(本文所研究的不整合面)、T04三个重要的区域不整合面。本文在恢复T22不整合面剥蚀趋势及系统分析区内断裂构造特征后,探讨了不整合面对油气运移及成藏的影响。研究表明,构造抬升造成地层剥蚀形成的T22不整合面与油气运移及成藏关系密切。剥蚀作用造成的上覆沉积物负荷减少引起下伏饱和介质回弹,饱和介质的回弹增大了油气运移和储集空间,回弹效应与区内断裂及不整合面组合样式进而影响了油气成藏,构造的反转沟通了底部强裂陷期油源向上运移,在断隆高部位由于构造剥蚀强烈而造成早期油气的散失,而斜坡部位则由于反转适度而有利于油藏的保存,其中贝8、贝3、德8、均出现工业油流,其余几口亦出现较好的勘探潜力。因此预测贝南斜坡带是重要成藏区带,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辽河外围中生代盆地受区域性拉张-压扭应力场影响,一般呈NNE或近SN走向,湖盆的形成受长期活动的大型边界断裂控制,已发现油气储量的有陆东、陆西、张强、钱家店等8个重点凹陷。研究认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发育深灰色、灰黑色泥岩、油页岩,为陆东等凹陷的主力烃源岩系,沙海组次之,在张强凹陷具有较强的生油能力。义县组为火山岩储集层,九佛堂组、沙海组和阜新组为碎屑岩储集层,沉积体系以近距离搬运、快速沉积为特征,储层物性为中低孔、低渗特低渗型,发育构造、构造-岩性、岩性油气藏。运用统计法、成因法、类比法对8个重点凹陷的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认为陆西凹陷和陆东凹陷资源丰度高,资源潜力大,仍是辽河外围中生代盆地勘探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5.
张艳敏 《内江科技》2013,34(5):75+136
滴南凸起滴西12井区为低幅度断裂夹持的断鼻构造,该区白垩系呼图壁河组低阻油气藏属于"一砂一藏"的岩性油气藏,油气供给充足。该区主要以小型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砂坪、泥坪间互沉积为主,处于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区。储层厚度大,物性好,是最有利的勘探目的层系。油气显示主要受单砂体控制,宏观上受岩性控制,微观上受储层孔喉半径控制。滴西12井东断裂两侧砂层有对接,来自生烃区的油气沿着断裂向上运移至白垩系呼图壁河组岩性圈闭成藏,沉积相和岩性是成藏的主控因素,断层起到疏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M凹陷斜坡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部,中浅层侏罗系八道湾组一段已上报控制储量,蕴藏着较大的勘探潜力。斜坡区构造平缓且有继承性,整体为北高、南低的单斜形态,受印支、燕山构造等运动的影响,深层断裂和浅层断裂都极为发育。中浅层的油气主要来自二叠系佳木河组、风城组、下乌尔禾组,其中风城组为主力烃源岩,沉积环境为咸水环境,烃源岩品质高。八道湾组沉积受古地貌、古构造控制作用明显,整体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八一段时期发育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极为发育,发育两套储层,分别是八一段五砂组的厚层砂砾岩和一砂组的薄层中细砂岩。深层断裂能有效沟通油源,风城组烃源岩沿着深层断裂和浅层断裂向上运移,并沿着不整合面和渗透性好的砂砾岩继续运移,受煤层、泥岩、物性差的砂砾岩封隔影响,油气在物性较好的砂砾岩、砂岩中聚集,形成良好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17.
施新月 《内江科技》2010,31(8):118-118
王龙庄油田位于金湖凹陷西斜坡南端,目前主力含油层系是E1f4、E1f2,E1f3呈零星含油格局,从成藏规律分析,该地区E1f3油藏有整体联片舍油可能,已发现E1f3油藏储层物性好,初期产能较高:本文通过构造重新认识和综合地质研究,特地针对E1f3油藏开展滚动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地层是一个重要的目的层。董家海子东构造位于昌吉凹陷东部,其侏罗系地层油气显示良好.其中的某些钻井试油还获得了工业油气流。通过油气地球化学、测井、钻井等资料及分析实验数据总结了其油气成藏模式及其主控因素:侏罗系较厚的煤层是油气的主要源岩;煤系地层生烃作用导致在致密的侏罗系砂岩中产生强超压,这些超压成为油气成藏的动力;强超压在地层中引发水力破裂,油气沿着水力破裂在上覆圈闭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9.
赤峰地区位于天山—阴山东西向构造带和北北东向构造交汇部位,以赤峰深大断裂为界线,北部属于地槽区大兴安岭华力西褶皱带的南端,南部属于内蒙古地轴东北翼,黄金资源在赤峰南部丰富。火山岩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矿源层和赋矿层主要来自绿岩建造和含铁建造;金矿(床)点的分布受区域深大断裂及次一级断裂控制。  相似文献   

20.
双台子油田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南部,西部与欢喜岭油田相邻,北为曙光断裂背斜构造带前缘,东南临清水洼陷,南抵双台子河口,为北东--南西方向展布的断裂背斜构造带,为新生界古近系陆源砂岩油气藏.通过对该区的油气进行勘察分析,可以为本区块的勘探开发前景奠定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