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在市优质课展示中,我执教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形成画图的策略意识,感受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的价值,提高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内容虽然只有四道题,但每道题都是不同的题型,难度较大,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的画图,又要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因此,课堂上我步步为营,小心地按照自己的课前预设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2.
九年级的同学可能都做过下面这道题,但这道题究竟是两解,还是多解,在许多同学心中至今还是个谜.下面与大家共同探究这道题.题目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比是3:4,其判别式的值等于9,求这个方程。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给儿子出了这样一组加法题:2+3= 3+2=一开始儿子并没有发现其中的奥秘,算出结果后,他突然问我为什么这两道题的计算结果都等于5。我让儿子仔细观察这两道题都是哪些数相加,儿子恍然大悟,说:"这两  相似文献   

4.
题1设x,y,z为非负实数,且x+y+z =1,则0≤xy+yz+zx-2xyz≤7/(27).(第25届IMO)题2正实数a,b,c的和为1,求证:(ab)5/4+(bc)5/4+(ca)5/4<1/4.(04年IMO中国国家队培训题)这两道题的形式、结构及其中的指数都不相同,从表面上看没有联系,然而,在本质上这两道题联系紧密.为了挖掘这两道题深层的联系,不妨先加强或推广这两道题.  相似文献   

5.
每当高考结束,对于一线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外,还关注考了哪些知识点及题目,特别是对一些新题更是推崇备至,加以研究以备日后参考.笔者翻阅了2012年数学数列高考试题,发现绝大部分的数列试题还是陈旧而常规的,但也有几道有点意思的新题,其反映出的"新"对教学和备考非常有指导意义,本文就这几道新题的巧解及内涵整理成文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高考中的古诗鉴赏题,"分析表现手法"和"分析情感"两类题型呈上升趋势。2013年全国各地的40道古诗评析题中,"分析手法"试题12道(修辞手法5题,其他手法7题),"分析情感"试题19道,这两类试题共占试题总数的78%。这表明在"考纲"规定的形象(包括意象和意境)、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两个方面统称"思想情感")五个古诗鉴赏考查点中,"手法"与"情感"已成为命题的核心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出现在《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12年第7期上面的一篇文章"高考试题研究———2012年湖北省高考文科数学22题"中出现的两道题给出了详细的解答,这两道题是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或模拟试题的压轴题.为了方便证明,我们先给出了三个引理.  相似文献   

8.
高考数学试卷中的最后两道题是“压轴题”。这两道题做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考生的总成绩。所以提高这两道题的得分率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两道题一般是一个解析几何题,一个代数题。这两道题蕴含的知识丰富,综合性较强,解答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要做好这两道题,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考生必须有较好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其二是考生还要有一定的做题策略和得分技巧。首先,要提高考生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在“压轴题”中所体现的数学知识都是“大纲”和“说明”中所强调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案例回放] 上完"比赛场次"后,全班学生都全神贯注地开始做课堂作业本的第21页了.此刻我做好下水作业,像往常一样巡视着学生作业的情况,突然有个男孩指着作业本上的最后一题说:"老师,这道题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复习参考题三A组的8题是:已知a、b、c、d成等比数列(公比为q),求证:(1)如果q≠1,那么,a b、b c、c d成等比数列.(2)略.对于这道题的证明并不困难,但这道题的结论:"等比数列相邻两项之和也成等比数列"  相似文献   

11.
这两道作题都鲜明地体现了《语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学生作“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理念。试题(1)要求用第一人称写作,  相似文献   

12.
说来也许你不相信,我儿子第一次数学考试只做完了两道题,余下的全部"卡壳"没做.望着只有十几分的试卷,妻子气得眼泪汪汪.批评儿子,他还理直气壮地对抗:"第三题我做不上来嘛!"妻说:"不会做没有关系,你赶快去做下一道题!"儿子这才恍然大悟.唉,家有这样一个"笨"孩子,大人也跟着无可奈何啊!  相似文献   

13.
一张画像     
雍建皖 《班主任》2004,(9):23-23
课堂上,我正为一道疑难问题音高八度,唾沫横飞地讲解着,全班五十多双眼睛专心致志地盯着我看.真没想到试卷上的这道题居然难倒了我班众多的英雄好汉,全班所有的同学都没能把这道题做对,不知是否是我忽视了这个知识点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给"之有理     
陈辉 《海外英语》2005,(5):44-45
首先请同学们看下面两道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词汇题: It__you to at least 50%off the regular price of either frames or lenses when you buy both. A)credits B)entitles C)presents D)tips (2004年6月第37题)(答案B) There is a fully__health center on the ground floor of the main office building. A)equipped B)projected C)provided D)installed (2004年6月第39题)(答案A) 以上两道题中出现了5个表示"给"这个意思的词汇,因此正确解答这两道题的关键在于搞清它们的内在区别,也就是"给"的道理,即"给什么","怎样给"和"为什么给"。英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说课"比赛蓬勃发展的同时,具有反映和培养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功底的"说题"比赛也悄然兴起."说题"要求教师说出题目的命题立意,说出这道题所蕴含的知识点,说出如何去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讲解完题目后,如何引导学生扩展或者拓展拓宽这道题,如何把这道题进行变式、深化、延伸,发掘它的一些价值.  相似文献   

16.
老妈="!"我有一个"三面"老妈,你听,老妈又喊了起来:"梓欣!这么简单的题都错,真不应该!怎么还在看电视?快过来!改正!"见老妈大发雷霆,我只好悻悻地走进我的房间,听着老妈的叨唠:"这道题真不该错!连三岁小孩都会,就你不会!把这道题抄100遍!抄完就洗澡!快!快!别婆婆妈妈的!"又一次听到妈妈凶巴巴的喊叫  相似文献   

17.
时常听到学生说"这道题的情景是错的,不可能这样运动啊"、"这道题是不是少了条件,应该……"诸如此类的话,条件真的不足吗?其实是他们从题目中不能获得有效信息,从而分析出正确的运动情景.下面笔者例析隐含条件的挖掘,跨越信息障碍.一、深挖物理过程中的隐含条件有很大一部分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要克服只关注题目给出的具体数据的条件,而忽视叙述性语言的倾向,仔  相似文献   

18.
"旧书"虚实     
"旧书",以裸题作为作文命题,给人以视觉和感官上的冲击.无论是"旧"、"书"还是"旧书",都可视并可以触摸,有质感.这道命题,引发许多人的议论.有人以文化味、书卷气为其量身,又以不可"猜(题)"、"押(题)"为其喝彩.其中数王旭明的"评论"为最"尖刻".  相似文献   

19.
工程问题的教学,我自以为过关了.不料,在一次含两道工程问题的考试中,我教的学生只有三人解对了这两道题目.这一情况令我大吃一惊!学生的错误情况大致如下:题1.一件工作,甲工人独做,?小时完成;乙工人独做,6小时完成.若两人合做,几个时可以完成?这道题绝大部分学生将其列式成"1÷(? ?)",极个别的甚至还列成了"1÷(? 6)".这反映绝大多数学生虽能写出乙工人的工作效率为  相似文献   

20.
正从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来看,"语言的实际运用"部分一般设题三道,分值14分左右。这一大题往往会出现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题型,因而被誉为"高考命题的试验田"。【实例解析】下面我们通过具体实例来分析考生在解答语言表达题时常易犯的错误。一、审题不到位例1.请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