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京的城墙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筹建北京宫殿城池,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告成",历时15年,正式定都北京.明代的北京城也就是元大都城的改建,北墙南缩5里,南墙向南展出2里,成为东西向的长方形.重建了宫城和皇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修筑外城,仅筑成南侧一面.至此,北京城的基本轮廓已经构成,即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相似文献   

2.
朱元璋攻占南京后,采纳了儒生朱升的一条建议: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自公元1366年至1393年.前后用了28年的时间,完成了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的修建.  相似文献   

3.
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府(今南京)后,采纳了儒生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动用百万余民工,历时28年,在南京矗立起一座举世无双的城池。有人形容这是“人穷其谋,地穷其险,天造地设”,此言不虚。城池向世界展示了金陵真正成为一国之都时的气魄,共有宫城、皇城、京城、外廓四重城垣。京城城墙就是今天人们俗称的南京城墙,依山傍水、蜿蜒盘亘于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间,全长33.676公里,有13座城门、两座水关。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的建与毁 天安门原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有550多年历史.天安门位于北京中轴线和东、西长安街的交接处,面对天安门广场.始建于明永乐15年(1417年),建成于明永乐18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城台高十余米,城台涂朱,辟五券门,中门为皇帝出入,其它四门亦按官品等级规定出入,城楼面阔9间,进深5间,外绕汉白玉石栏,重檐歇山顶、铺黄琉璃瓦,通高33.7米.由于建造时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门,故起名承天门.沿用唐代皇城正门旧称,城门五阙,为三层重檐木结构牌楼.天顺元年(1457年)被焚,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后,为9间门楼,明末又遭兵焚.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的建与毁   天安门原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有550多年历史.天安门位于北京中轴线和东、西长安街的交接处,面对天安门广场.始建于明永乐15年(1417年),建成于明永乐18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城台高十余米,城台涂朱,辟五券门,中门为皇帝出入,其它四门亦按官品等级规定出入,城楼面阔9间,进深5间,外绕汉白玉石栏,重檐歇山顶、铺黄琉璃瓦,通高33.7米.由于建造时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门,故起名承天门.沿用唐代皇城正门旧称,城门五阙,为三层重檐木结构牌楼.天顺元年(1457年)被焚,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后,为9间门楼,明末又遭兵焚.……  相似文献   

6.
李松龄 《北京档案》2012,(4):8-11,52
在北京天安门迤东一箭之遥的南池子大街南口路东,有一座被红墙围绕的雄伟壮观的古建筑物,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明清档案库房—皇史宬. 一、皇史宬建造缘起 (一)皇史宬是皇城宫殿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皇史宬座落在今东城区南池子大街136号.明清两朝南池子一带称东苑(又称小南城、南内),因位于紫禁城东南而得名.明朝时这里除建有皇史宬外,还有重华宫、宜春宫、洪庆宫、重质宫等宫苑建筑,与紫禁城等宫廷建筑构成一个整体,周边奇花异草、怪石林立、清雅幽静,是帝王经常来游玩的地方.迨至明朝末期,东苑逐渐荒废.清朝以后,逐步被改建成民居,原来所有明宫殿旧址都已荡然无存,惟独皇史宬屹然尚在,一直保留至今,可谓是当年东苑建筑群中“硕果仅存”的建筑物了.  相似文献   

7.
明代驿传系统十分发达,有多幅描绘驿传系统的专题地图传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南京至甘肃驿铺图》绘制于景泰六年(1455)至天顺二年(1458)间,反映了明前中期南京至甘肃间的驿传系统及驿路沿线城市的分布状况.该图对驿站、急递铺、递运所、城墙轮廓及街道结构等要素的绘制较为准确,是研究和复原明前期驿传系统、制度及驿路沿...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这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古都,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余年的建都史。说起老北京的城门,民间早有"内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据有关史料记载,自元代以来,为适应军事防御和政治经济的发展需求,北京经过历代皇朝不断修葺完善,逐步形成了"内城有九座城门,外城有七座城门,皇城有四座城门,四方围合,独具特色的建筑格局。根据史料寻迹,明代的"外城",指的是北起正阳  相似文献   

9.
惠山泥塑又称为无锡泥人或无锡彩塑,大约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代是惠山泥塑的兴盛时期。早期的惠山泥塑是季节性的生产,并且以出售儿童玩具为主,当地称为"耍货"(粗货)。到了  相似文献   

10.
明代官修书籍中的《洪武北平图经志书》、《工部志》等均已亡佚。《永乐大典》曾辑《顺天府志》20卷,由于《大典》罹难,主修光绪《顺天府志》的缪荃孙从《大典》劫余中只辑得其中的7—14卷,虽称《永乐顺天府志》,因《大典》成书时“北京宫殿”尚未正式动工,故缪氏所辑虽失原书首尾,其告缺部分与北京宫殿的营建并无直接关系。其后,景泰朝所纂《寰宇通志》、天顺朝修《明一统志》对宫殿的记载均只寥寥数语;弘治《会典》不载紫禁城尺度;万历《顺天府志》无紫禁城相关著述。因此,现存明代官修书籍中推一记载紫禁城规制的著作实只万历…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多年来众说纷纭,笔者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图书馆的双重职能:“服务历史职能”和“服务现实职能”,主张图书馆学应该围绕这两项职能进行研究,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有二元性,即“服务历史研究”和“服务现实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职务设计理念入手,提出了提高员工工作热情的原则和着眼点,然后落实到作为一个组织的图书馆工作中,从职务投入、职务丰富化、职务轮换、环境改造四方面来论述图书馆改革中应该进行的职务设计,以此来调动很有职业倦怠的图书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实现图书馆的服务目标。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背景下图书馆的管理和营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蓉晖 《图书馆》2007,(2):77-80
文章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环境的变化与趋势,及其对图书馆管理战略的影响,以及相应的营销对策。认为图书馆基于知识服务的全球化的同时,保障文化多元化差异的管理理念和营销,将是图书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所谓读者参与图书馆工作人员考评,是指以读者评价为主,与工作人员互评、领导评价相结合的一种年度考评方式。读者参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考评有其特点,也有其意义。在考评中要坚持导向与激励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可行性原则,并要根据馆情制度较为公正的考评标准。还指出了读者参与图书馆工作人员考评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试论大学图书馆实行"首问负责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分析了大学图书馆引入“首问负责制”的意义,论述了保障大学图书馆实施“首问负责制”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目前公共图书馆现行读者制度与公共图书馆理念相冲突的现状,并提出了解决冲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findings of a small study that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librarians and their academic colleagues in a number of institutions in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and Northern Ireland. There is an abundance of literature outlining how librarians should collaborate with their academic colleagues but less emphasis on what librarians are doing in practice.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collaborative aspect of this relationship with a focus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Research findings look at factors which encourage and inhibit collaboration and challenges librarians face in achieving successful collaboration.  相似文献   

18.
论图书馆对残疾人的援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多方面论述了残疾人对图书馆信息的需求以及国外图书馆对残疾人服务的现状,提出了新时期图书馆对残疾人服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党报新闻报道方式的改革及其重要意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从尊重纳税人到尊重读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蒋永福 《图书馆》2004,(4):26-27
二十多年前,我还是当一名学生时期,当我第一次跨入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大门时,第一个映入我眼帘的是对面墙上写着的大幅标语——“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还是二十年前,当我分配到图书馆上班的第一天,一位花白头发的老馆长分派我到外借处工作(这项工作我一直做了6年),当时他对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