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永河 《小学生》2010,(5):45-45
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经常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这就是一种数感。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理解“数感”,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建立数感,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感受。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的学习的核心目标,有责任让数感贯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会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的实质,积淀数感,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  相似文献   

3.
认识数感与发展数感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数感是人们主动地、自觉地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数感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概念,形成数学运算技能。在数学教育改革中应当正确地理解“课程标准”中有关数感的要求,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在数概念教学与数的运算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4.
数感是一个数学素养的重要成分,所谓“数感”,是指学生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悟。数感的建立水平是学生个体数学素养水平的重要标志。《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通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学习数学不只是学习数学事实,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学的观点解释和解决现实的问题。诚然,让学生建立与培养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量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标准》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提了出来。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所谓数感就是一种数学素养,就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  相似文献   

7.
数感培养是这次课改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形式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的心智技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有时甚至表现为一种直觉。它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逐步积累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对数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8.
《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处理与解释。可见,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9.
在新《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其中明确地把“数感”作为了数学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是“数感”呢?其实“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它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如果我们具备了数感,当我们遇  相似文献   

10.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是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提出解决复杂问题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中的几个不同学习阶段都阐述了培养数感的问题。可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正>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标准》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正像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要打好球必须熟悉球性,搞美术的人要有美感一样,而数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亲历体验会使学生更具体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认识整千数》时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谈谈感悟。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可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和重视的理念。这一理念已逐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数感”呢?我们必须深入剖析其内涵,探讨如何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一、对“数感”的认识1.数感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需要。“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  相似文献   

13.
一、在体验中建立数感 "数感"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体验,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的重要内容。要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帮助他们合理估算,指导他们深入探究,启发他们利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能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  相似文献   

15.
崔娟 《陕西教育》2009,(5):64-64
数感是人对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供有用的策略。《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也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我的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潘文忠 《考试周刊》2011,(81):78-7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并把它摆在新课程六个核心概念中的首要位置,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程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简单地说,数感就是把实际问题与数学联系起来,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良好的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学知识建立起联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17.
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1.在数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础。数概念本身是抽象的,数概念的体验和理解与数感密切相关。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  相似文献   

18.
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中,要以学生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向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和数学素养的提高。以下是本人对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数感的几点看法。一、在生活情境中培养数感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许多学生对数学知识不能很好地建立表象,更不能真正的理解数学的内涵。在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体验数感。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第一、第二学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数感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数学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地把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内容提了出来。可见,教师理解数感、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与发展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经历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数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高低的标志之一,它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感与自身拥有的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的程度有关,但并不成正比例关系,它是与有没有得到培养息息相关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