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但是,存初中数学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缺乏有效教学.这种状况直接关系到新一轮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针对存在的这一现象,笔者在新课程教学的同时,对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做了一此尝试.  相似文献   

2.
新的数学课程理念、新的数学教材以及新的数学课程评价观等,强烈地冲击着数学教育的现实,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数学教育教学观念.要把这种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则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更是一个开拓创造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寻求一个“中介”,而这个“中介”就是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早在1909年麦克莱思就在其著作《数学:形式与功能》中列出15种人类现实活动与数学观念的形成密切相关,而康德·依曼努尔则真诚地告诫人们,“教育孩子的目标应该是逐步地组合他们的知和行。在各种学科中,数学是最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学科”。这种现实活动、知行活动是数学课程内在的生长点,它们构成了数学课程的活动性,数学课程建设应当重视这种活动性。但自从1949年泰勒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以来,“目标—成就—评价”一直主导着课程编制的模式,而这是以牺牲活动性为前提和代价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下的数学课…  相似文献   

4.
陈清容 《师道》2003,(3):31-33
乘着全国课程改革的春风,2001年4月深圳市南山区加入了第一批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展了“接受新理念、走进新课程、探索新教学”的系列数学课改活动。紧跟新时代,接受新理念新数学课程着重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提倡现实的、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发展”为首要目标;重视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方式;新课程也关注教师的发展,提倡让自觉的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了从“双基”到“四基”的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基本数学思想与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属于过程性目标,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是过程性目标落实的关键.然而,我们发现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了“偏见”,这是落实过程性目标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再次关注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数学教学偏见”,以期消除其消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苏明强 《江西教育》2014,(10):22-22
200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课标》),标志着我国21世纪初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开始,教学理念的革新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数学从生活中来”这一理念深入人心,课改初期“数学知识生活化、数学教学情景化”等呼声非常高,然而,在改革过程中,许多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看到了数学课堂价值取向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纷纷呼吁“数学课堂应有数学味”,倡导数学教学“数学化”和“去情景化”,这一轮.课改的后期数学课堂开始逐步从“感性”回归到“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来到之际,作为教师,应认真学习《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以指导平时的数学教学。一、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它突出地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数学学习的内容贴近实际的生活。1.《数学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数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及人类社会,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理解周围环境;数学可以促进学生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建模”不仅仅以竞赛的形式出现,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也要求把数学建模教学渗透到每个教学模块或专题之中.显然,数学建模教学已经成为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热门话题.下面是一次以“某几个元素不在某几个位置上”为题的建模活动课的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过程教学”等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已经不再停留于理想层面,而是走进了实际的数学课堂中.如何把“过程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是深化数学课程改革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考察,探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教学”.为此,我们深入中学数学课堂开展了一系列教学研讨活动,两位中学教师“勾股定理”的常态课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素材.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对传统数学教学作出了改革,主要体现在“关注目标,呈现多元”、“关注现实.贴近生活”、“关注合作,促进交流”、“关注实践,突出应用”等1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张伟俊 《中学教研》2009,(12):38-40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史宁中教授在《(数学课程标准)的若干思考》一文中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四基”,引起了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数学“四基”是指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广大数学教师历来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但对基本活动经验的关注甚少.2009年,江苏省为了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全省各地的教学质量,对中考数学进行统一命题与考试.  相似文献   

12.
“数学文化”教学的认识和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数学文化”的强调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特别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新课改的要求,实践新课改,体验新课改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数学文化”的认识和在教学中的实施谈谈笔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下面笔者谈一谈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数学课程改革,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要关注备课、讲课和批改作业等教学环节,而且要研究数学课堂、数学活动、教学对象、教学资源,关注数学活动中教的行为和学的方式的有效性,自觉反思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内涵,强化效率观念指导,  相似文献   

15.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新课程中一个全新的内容,这个领域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提供给了学生一种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理解和把握这个领域,对于数学课程的发展和数学教学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数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真实而坚定地向我们走来,数学教育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教材编写中,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中,创设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懈决一个个具体的生活问题,已经成为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数学生活化”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区别于已往历次改革,不再停留在教科书或教学方法改革层面,而具有明确的课程理念和对课程的整体思考.是一场深刻的思维方式的变革。在这场改革中,数学教育大众化成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课程不再局限“文本课程”,而重视课程的生成性、选择性;教材不再是被神化的“经典”,而成为课程“范例”;教学不再是传统的“客观真理”的呈现,而是师生多维互动、对话交流的动态生命体验过程;除了知识和技能外,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张扬 《考试周刊》2011,(63):85-86
教学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还是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都十分强调“数学文化”和“数学历史”的育人价值或功能;在国际上,无论是美国的学校数学课程标准,还是英国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也都把“数学的创造性”和“数学的普遍性”视为其数学教学的基石,其实,不论是数学的“文化”和“历史”,还是数学的“创造性”和“普遍性”,都是数学的人文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文化观念下数学文本的课堂诠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一致肯定了数学的文化价值,都提出了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由于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学习数学知识,张奠宙先生认为“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确实,数学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它们往往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存在,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发生着重要影响.但是,就中学生而言,却很难自觉而独立地感悟这种“看不见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