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 居住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聚居地--聚落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起点,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场所,也是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聚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和必然产物,人类的各项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居住地,因此教材在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人类活动的场所--聚落.本单元教材主要讲述以下三方面内容:乡村和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形成和区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其中城市聚落是重点,城市化问题及解决途径是重点中的重点;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和世界城市化进程差异是学生相对难以理解的,可定位为本单元的难点.  相似文献   

2.
新教材第五单元一改老教材孤立的编写框架,将人类的两大生产活动即工业生产活动和农业生产活动编为一单元,课文从工农业生产活动、工农业区位选择、世界农业的主要地域类型和世界工业的区域四个大方面入手,对人类的生产活动进行了分析和讲解,这种编写框架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掌握人类的生产活动知识。  相似文献   

3.
程志军 《新高考》2006,(11):46-49
一、重点知识拓展本单元的重点问题是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工业区位的影响,核心问题是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不在生产活动本身。教材是本着具体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而逐渐展开的。值得注意的是:在人类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人类生产活动同样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即人们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点以及  相似文献   

4.
一、本单元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单元教学重点:城市的区位因素 (1)对城市的区位因素的学习 首先要了解城市的起源.教材是从"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和"劳动分工"两个不同角度来分析城市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人类生产活动由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两大部分构成。本部分内容论述了工农业生产的特点和类型,阐明了区位因素对工农业的影响,通过对世界六大农业地域类型和三大工业区域案例分析,扼要论证了区位因素并分析了在工农业生产区位选择中的重要性。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课...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 在人类的产业活动类型中处于最基础、与地理环境关系最密切的当属农业活动,所以本单元首先介绍的就是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这一节讲述三部分内容:一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二是农业地域类型。由于世界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千差万别,不同地区就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地域类型,在众多的农业地域类型中介绍了有代表性的三种:原始的热带迁移农业,传统的水稻种植业,现代的混合农业。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2.掌握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的方法。德育目标: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发展观念。教学重点及难点: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的影响。教学方法:导学式教学法、讨论法等。播放录像:三江平原的种植业,青藏高原的畜牧业。学生活动:看录像、思考,根据以前学过农业生产对象分类,三江平原、青藏高原各是什么类型的农业?造成两地区农业生产类型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总结导入: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分别处在我国的…  相似文献   

8.
李春艳 《地理教育》2002,(1):13-14,25
一、指导思想 本单元讲述了人类满足生存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两种生产活动,即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本单元对这两种人类活动的研究主要有三个层次、三个方向:  相似文献   

9.
一、考点分析 考点1.农业生产活动的有关常识概念与特点 【命题角度】命题多以农业生产活动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为载体切入,结合农业区位条件分析考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庞传 《中学文科》2004,(12):40-43
考点扫描一、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农业生产的特点、投入、产出与分类农业的区位选择及其变化水稻种植业世界主要大牧场放牧业地域类型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工业的投入与产出、发展趋势工业的区位选择及其发展变化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工业地域的形成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区新兴工业区: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二、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乡村聚落的形成和城市聚落的起源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城市化的含义、进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对比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三、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  相似文献   

11.
姜涛 《地理教育》2015,(3):18-20
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分析方法;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理解农业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地域  相似文献   

12.
在前四单元学习了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从本单元开始,将要学习人文地理。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与自然环境联系最紧密、相互影响最深刻的就是生产活动。因而教材将人类的生产活动安排成人文地理的开篇。人类的生产活动也是多方面的,教材按照是纲的要求.只讲述了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种生产活动.即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一、本单元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单元教学重点 (1)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材是通过"三江平原的种植业"和"青藏高原的畜牧业"两幅不同的农业景观图的差异对比而导入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知识点的.通过启发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典型知识点引人法.由于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很容易通过气候和地形因素的对比而引出农业区位的概念,教师应及时地让学生关注:①什么是区位?②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③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实质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1.区位理论是高中地理教材("下册")的核心理论之一,其中心就是以"最小投资"获取"最大效益"。从本节内容开始介绍区位理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初步具有区位理论的基本观点。2."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其探究,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时、因地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3.区位论不是纯自然的研究,而是研究人文现象或人类行为的区位,实质上侧重于经济区位因素。教材中基本原理的阐述、具体案例的分析,都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重点在于分析其发展变化。4.农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自然因素的客观性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多变性决定了农业区位选择在尊重环境规律的同时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21世纪社会的需要,地理新教材在选材时大幅度更新了学科内容,其中,区位理论就是新增的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它几乎包含在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各单元中,如人类生产活动中有工业区位选择和农业区位选择;人类居住地中有城市的区位选择;人类地域联系中有交通线、点的区位选择,商业中心的区位选择,现代通信的区位选择等。区位理论,不仅在现代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由于其政府性强,学生学习时困难较大。因此,如何教好这部分内容就显得特别重要。笔者在一年的试教过程中,对此作了一些探索,下面就此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不妥之处请同行赐教。一、新教材区位理论内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高讯 《考试》2008,(4):42-48
农业生产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活动,所以农业历来是高考的热点之一。【高考聚焦】聚焦一:对农业进行区位分析,是高中地理的一个重点、难点,也是高考经常涉及到的考点。该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突出,能够有效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迁移、解决问题等的能力,能很好地体现以"能力立意"为中心的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气候的反作用。2.能力目标:运用气候资料,简要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气候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二、重点和难点及其解决方法1.重点: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气候的  相似文献   

18.
本单元教学大纲提出社会调查和综合分析两方 面智能训练要求,下面作简要分析。 一、社会调查:通过访问、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城镇(或农村)发展状况 以城镇发展为例,这一类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师可按以下思路设计。 1.确定调查活动目标 (1)加深理解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进一步理解人类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评价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家乡和研究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2.确定调查活动内容 根据主题、目标指导学生确定调查的具体内容,列出最能说明城镇形成和发展的项目。(1)建镇定位的主要因素;(2)用地规模的变革;(3)典型历史事  相似文献   

19.
安晓丽 《地理教育》2015,(Z1):137-138
一、教材分析本教材内容为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第一部分内容"工业区位因素"。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一是"工业的区位选择",二是"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阅读教材后可发现,教材以人类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区位选择→主要地域类型为线索,紧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这一主题,充分体现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本教学设计将湘教版教材部分内容做了微调,将集聚概念的理解放到"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中与"工业集聚"一起介绍,不  相似文献   

20.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性,农业区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农业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进行分析。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上就是农民综合考虑多种区位因素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农业区位的合理选择和对农业生产条件和特点的评价,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本文试图阐释农业区位选择的知识体系和对农业生产条件和特点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以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轻松备考。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静态因素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包括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