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大众传播时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共生共荣,主要是通过大众媒介的民俗传播来实现的。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媒体新闻报道中的民俗传播,将民俗生活变迁与传媒结合起来,来揭示媒介环境中的大众传媒与民俗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赵莉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6):142-143
在大众传播时代,大众传媒成为传播民俗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探讨大众传媒影响民俗的原因,并通过具体分析媒体新闻报道中的民俗传播,指出大众传媒影响民俗的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滁州学院学报》2016,(6):63-66
运用传播学理论阐述了民俗造型艺术的传播者、受众、讯息、媒介、传播效果等五个要素。从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符号传播、生产性传播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民俗造型艺术的传播形态,并指出乡土社会背景下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求是民俗造型艺术的传播基础。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媒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运用便利,是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来源之一,研究大众传媒的社会影响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从思想政治教育维度引导大众传媒坚持正确方向发展,应当使传媒工作者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提升传媒工作者的媒介素养,积极创造良性的发展环境,使大众传媒在科学发展中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媒中女性形象的建构有其深沉的文化内涵.媒介传播中女性形象的传统文化象征反映了性别文化作用于社会生活以及性别制度作用于时代文化的一些典型特征,它们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中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大众媒介或者换言之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 of communication)是指在信息传播的途径上专业从事信息收集、信息复制以及传播信息的机构,通常情况下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还有近几年兴起的网络社交媒体。大众传媒可以说是人们获得新闻消息的工具,同时也可以理解成为是信息传播的一种场所。对于大众传媒通常会有一种先天的印象,就是把它理解成为公共领域的代表,根据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定义——市民可以自由的表达意见,以形成民意和共识的社会生活领域。从大众媒介的特征来看,确实具有公共领域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播媒介在技术的推动下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人们对于大众传媒已经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基于一种社会责任,大众传媒应当与人类一样要受到伦理道德的制约。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要遵循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要坚持真实、公正、自由、仁爱的原则,在实践过程中要真正体现这些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大众传媒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也随之日益发展壮大,对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众传媒的功能不仅在于进行信息的传播,还在于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的指引和行为活动的暗示,更重要的是对于社会文化的建构和强化具有导向作用,大众传媒作为社会舆论的导向,可能会传播社会的积极一面,但是有时也会相反.例如对于社会性别文化的建构和固化,大众传媒就在其中起到了很深的影响,基于这一点,本文对大众传媒如何建构性别文化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找到传媒发展的新方向,以促进性别观念和性别文化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正>一、媒介语言素养教育实施的必然性青少年媒介语言素养教育,就是培养青少年对各种媒介资讯的解读、辨识、批判能力,以及利用媒介资讯帮助个人成长、发展的能力。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的生活与大众传媒水乳交融。青少年学生与各类媒介的接触更是频繁。大众传媒提供了一个比家庭和学校教育更为生动有趣的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平台和窗口,丰富多彩的传播形式适应了学生活泼好动、个性凸现的特点。因此,对于身心正在迅速发展、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学生,传播媒介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众传媒不但反映现实,也建构现实,它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拟态"环境里。受众通过对拟态环境中媒介信息的认知,进而将之转化为现实行动,影响其生活。而拟态环境中的虚假新闻与客观事实背道而驰,虚假新闻传播所产生的"麻醉"、"污染"、"欺骗"和"背离"功能会误导和损害受众的心理环境,给受众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彝族史诗<梅葛>是纪实性的创世史诗,是彝族毕摩口传的经典,它的展演和传承都与其特定的民俗文化密切相关.作为口传的纪实性创世史诗,它的活态性就表现在它始终与当地彝族的生产生活习俗融合在一起.它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地把彝族人民的知识经验累积其中,同时,又在各种重要的民俗活动场合来反复展演,以其神圣的权威性来强化习俗的规范性,从而维护族群共同的权益,使社会生活得以正常运行,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彝族史诗<梅葛>流传地区,无论其生产生活民俗还是岁时节日及民间信仰,都具有浓郁的原始宗教的氛围,都是<梅葛>不同内容的民俗文化场.  相似文献   

12.
主要运用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对我国人口较少民族裕固族聚居区民俗体育文化的演进与发展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裕固族民俗体育赛马、摔跤、射箭、拉爬牛、顶杠子、拔腰、拔棍等在裕固族聚居区生存状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逐渐由"生活性"游艺性"娱乐性"的民俗体育活动向"观赏性"表演性"竞技性"的传统体育发展,反映了人口较少的裕固族民俗体育文化在少数民族文化中传承和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科学技术特别是传媒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大众文化迅速在中国崛起,已经成为强势和主流文化.受此影响,通俗文学的崛起和大行其道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有必要对近年来大众文化笼罩下的中国通俗文学发展之路进行勾勒,并探讨通俗文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Given the prevalence of popular media in the lives of young children today,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education stands to benefit from fostering critical media literacy practices. Through the use of critical media literary practices,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educators can facilitate a process whereby preservice teachers learn how to critically reposition cartoons and other media texts, transforming them into tools for more equitable teaching. Offering a situated representation of this phenomenon, this article features a semester-long qualitative study in which a teacher educator engaged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ors in critically reading the texts and contexts of media, while simultaneously discussing inequities in education and society.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uch media texts can serve as codifications of generative themes whereby preservice teachers can start acknowledging and addressing issues of inequity. Implications point toward the power and possibilities of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educators engaging preservice teachers in making curricula more accessible and equitable by repositioning popular culture media texts in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s.  相似文献   

15.
民俗对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民俗具有物质条件和明显的活动方式,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社会现象,因此成了识别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民族化在文学创作上更是一个非常紧要的问题。实践证明,文学作品里这个特点表现得愈丰富、愈鲜明,就愈能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而且作品愈是具有民族特点的,愈容易成为世界的。著名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世界中就洋溢着这种独特又浓郁的民俗描写特色。  相似文献   

16.
迟子建小说与黑土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土民俗与文学的联姻应源于上个世纪"呼兰河"女儿萧红之手。迟子建是萧红创作的承继和发展者,她带着"北极村童话"走上文坛,倾情地抒写着边陲的"原始风景"。文章主要探讨了迟子建的小说和黑土民俗的姻缘关系,并从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四个方面分析迟子建小说的民俗形态。  相似文献   

17.
青花瓷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最为重要的商品,其足迹遍布全世界.外销青花瓷上蕴涵了丰富的中国民俗文化,表现为民族文化融合的民俗风情、民俗文化里的实用性、民俗文化里的祥瑞风、民俗文化里的"世俗"语意、民俗文化里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8.
信仰民俗是从人类原始信仰中不断传承变异而来的民间思维观念的习俗惯例,是一种精神民俗。《红楼梦》中的信仰民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它所涉及的范围包括神道、巫祝、宗教、色彩、服饰纹样、信物中的信仰民俗。可以说,整个《红楼梦》都充满了神秘的东方精神民俗的氛围。  相似文献   

19.
教育民俗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变化,教育民俗如今面临消亡的命运.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通过学校教育保护和传承教育民俗的重要手段,它是保护和传承教育民俗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