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立德树人"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立德树人"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高校思政教育应该从推动理论引领、增强文化宣传、重视实践养成几个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立德树人"过程,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技术条件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19,(5):88-9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有机结合,强调成人与成才密不可分,其思想实质正是"立德树人"。中国古代冠礼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神、道德教育功能,是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重要文化表征形态。挖掘中国古代冠帽及冠礼中的立德树人思想,准确把握中国传统道德教化方式,对于进一步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德树人"思想,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文明的全面建设均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是道德的国度、文明的古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质特性是道德文化。中国自古有很多教育名家,他们都关注与重视道德教育,形成了各有特色、自成体系的德育思想。在倡导立德树人,建立文化强国的今天,梳理与吸取我国教育名家的德育精髓和精神要旨,对于现代道德文化建设颇具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从教育的基本问题、本质、方法、价值的逻辑理路去把握好: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中心环节、"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这三个重要论断。必须准确理解"立德树人"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人的全面发展四个方面的关系,并确实落实好"立德树人"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在"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德育实践中,要切实"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1]为此,就必须在德育实践中实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机结合。有史以来,任何一个民族的创造活动都是以既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前提、基础和条件而推展开来的。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无法绕行的智慧洪流,如何正确处理文化继承、文化借鉴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便成为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6.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从当代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领路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发展与中国梦实现的动力之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三个方面,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提供应坚持的思想原则和须培养的教育内涵。  相似文献   

7.
“立德树人”作为当代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探讨传统文化中“立德树人”的一点一滴,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是让“立德树人”价值观得以更好发展的时代之需。“不忘本来,开辟未来”,唯有充分发挥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才能优化丰富思想教育内容,在回应历史的呼声中谱好时代的乐声。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背景下,重温叶圣陶德育思想,深度挖掘其时代内涵,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叶圣陶德育思想以"做人"为根本,阐明了中国现代德育的意义和目的;以"人生"为主题,构建了中国现代德育的内容和核心;以"人本"为遵循,总结了中国现代德育的原则和方法。这一德育思想,基于中国现代教育实践,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深刻总结了我国现代德育实践的经验和智慧,揭示了中国特色现代德育的本质和规律,为新时代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9.
边志芳 《学子》2014,(4):55-57
正明德致远是我校的校训,明德致远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明德"取自于《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取其"讲求道德,注重礼仪"之意;寄寓我校秉承中华优秀传统,高举"立德树人"大旗,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学校德育价值观。育人以德为本。中国古代的教育就十分重视德育。孔子教学生以"志、行、忠、信";孟子教学生以"仁、义、礼、智"。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高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对高校德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余力学文"的思想符合高校德育"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其所倡导的"孝弟、谨信、爱众、亲仁"等德目规范符合高校德育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其所细述的行为规范符合高校德育成就大学生理想人格的最高目标。因此,将《弟子规》融入高校德育工作,对于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教育"培养何种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出发,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立身之本,是对高等教育回归本质的深切召唤。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办学历史发展的高度凝练,是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的创新性继承和创造性转化,是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列宁青年德育思想以及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科学发展。因此,从历史、文化和理论三个维度探寻高校立德树人的生成逻辑,对深化高校立德树人的精神实质,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理念有历史、理论、价值和实践逻辑四重逻辑。高校立德树人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生成于马克思人学思想,成熟于中国共产党育人思想;高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是立德与树人的有机统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立德树人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教育保证,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宗旨的体现;高校要通过加固防线、坚守阵地、消除盲区、挖掘资源,让立德树人真正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3.
<正>立德树人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灵魂,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保证。中华文明在五千多年发展进程中累积了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具有深邃思想内涵,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立德树人协同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感染力与影响力,对提高当代大学生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一方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迫切需求。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致使许多大学生出现了崇洋媚外情况,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传统文化融入不无关系。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抛弃民族传统文化和节日,甚至出现社会道德滑坡。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点强调了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化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强调教师应注重“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需要学校重视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将德育融入教学管理;需要教师深挖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元素,关注学生的道德表现和发展,做到知行合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科课程性质做出明确定义,指出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数学教师要响应新课标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号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的同时,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立身之本。文章深入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立德树人"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制度规范、创新形式和内容等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高校"立德树人"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倡导"立德树人"理念,一是为大学生健康发展提供风向标,二是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即助力实现中国梦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以德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等路径来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立德树人"的实施,发挥"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有的魅力及其价值,进而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立德树人确立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习近平同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方向,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根本基础,对更好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从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出发,发现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观的显著特点、价值引领、课程导入、最终指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立德树人教育观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历史与实践相结合的重大教育理论创新。中国传统德育文化奠定了中国式立德树人教育观的历史根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教育探索奠定了其实践基础。新时代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根本任务以来,研究者围绕立德树人内涵、理论依据、落实机制、实践与评价等方面初步勾勒了中国式立德树人教育观的基本论域。鉴于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式立德树人教育观亟需在基础理论、系统化、实践和评价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当前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应进一步厘清"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的正确方向,构建"立德树人"的有效机制,建立健全德育的支撑体系,促进德育各项工作的常态化、科学化、有效化,培养出具有较高道德修养和较强专业能力的师范生,为国家的教师队伍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无锡市春星小学是有影响力的全国书法特色学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坚持改革开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写字规范而立"正诚"为校训,以建设翰墨书香校园为目标,培育文化基因,富润学校精神,创新德育实践,体悟幸福童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