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社会变迁与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传承武术文化是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2000年以来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中有关武术文化传承方面的论文进行梳理,以武术文化传承与社会变迁、武术文化传承保护、武术教育传承等研究视角为框架,就社会变迁的影响与武术文化的主动适应、"非遗"保护机制与策略、传承人与传承内容、师徒制与师生关系的比较、教育传承机制与路径选择等主题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基于此,从理论与现实需求的层面对武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武术文化与异质文化融合发展、武术文化与时代需求契合、武术文化传承体系构建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陈正雷年度非遗人物揭晓词为:"闪展腾挪,刚柔并济,在他手中打出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强身健体,造福民众,在他脚下走出了太极文化的国际之途。"光明日报社、光明网于2021年2月26日举办了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仪式,揭晓十位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并公布年度十大非遗事件。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极拳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正雷,作为武术和太极拳领域代表人被评选为2020年度十大非遗人物。  相似文献   

3.
<正>2023年11月26日下午,由镇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宁波市武术协会、镇海区非遗中心、镇海区武术协会共同举办的南道武功武学推广交流会,在郑氏十七房举行。国内外武术专家、非遗专家和武术爱好者齐聚一堂,深挖南道武功武术文化内涵,进一步推动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南兵道八刀、短棍、武十段锦、七星拳……交流大会上,表演者们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展示出南道武功的高水准。多位武术专家学者、非遗专家和学校校长围绕“弘扬传统武术与非遗保护的意义”“青少年如何传承传统武术”“如何使非遗产品在保护的基础上,得到‘活态’传承”等话题展开交流、研讨。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研究社区参与传统武术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实践与路径。传统武术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困境:社会结构变迁造成保护场域衰微,西方文化冲击导致保护环境式微,传承主体认知落后导致存续受阻。以太极拳为例,探讨社区参与传统武术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实践:政府主导作用下社区参与保护成为直接体现;社区参与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提出参与路径:在“国”中设计,明确武术非遗系统性保护中的社区参与理念;在“社”中传承,确立社区在武术非遗系统性保护中的核心地位;在“民”中发展,确保社区成员在武术非遗系统性保护中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5.
历经以"中华新武术"、武术运动会和"土洋体育之争"为代表的三个文化层面上的剧变,武术现代化走上了西化之路.武术现代化的推进夯实了国内发展的坚实基础,营造了国际化发展的良好局面,使武术提升到"进奥"的高度.武术现代化的困窘,引发了人们对西化模式的反思与对本土化模式的呼唤.在"国术国考"与"打练结合"探索的基础上,依托拳种、真打实斗、三大武术运动形式相统一的<武林大会>,创新了武术现代化的模式.<武林大会>的发展,应以体现武术的"内圣外王"为价值指向,突出拳种的技法特点,建立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从艺术层面来讨论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在新规则影响下的非语言艺术特性,其目的是使人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武术,了解现代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内在的时空艺术、视听艺术、动态艺术和表现艺术等艺术特性,充分挖掘和展示竞技武术套路中的非语言艺术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少林武术文化研究进行归类,从研究成果划分来看,分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多学科交叉性思维研究少林武术文化,走出站在少林武术圈研究少林武术的"魔咒",追溯少林武术的"形而下"之本,探讨"形而下"少林武术面临的困境,尊重少林武术文化发展规律,提出少林武术文化消费观念,促进少林武术文化"非遗"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武术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武术教学中经常存在枯燥无味的现象。这与武术的特殊性——基本功教学有关,采用定时定势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笔者认为执教者对武术基本功的认知,不能将其单纯的理解为动作规范层面,而应该将其一分为四,即"精""气""神""型"四个核心方面,并选择适当的教法进行逐一攻破。  相似文献   

9.
关东少数民族武术文化是中国武术文化的有机构成,关东少数民族武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以其内容与形式的多样丰富,渗透到关东少数民族生产、娱乐、宗教、礼教等各个层面.结合文化学、史学、社会学及武术文化等方面的理论,从武术文化形态的器与具、术与艺、教与礼3个层面着手,对关东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特征进行探讨.从历史悠远的梏矢石即磐、厚重古朴的辽宁式青铜短剑,到兼具实用与娱乐属性的关东"跋里速戏""曲折多战斗之容"的满族扬烈舞,论证关东各民族注重实用、粗犷豪放、尚武好战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特质;模拟征战场景、祈求神灵护佑的萨满文化及祭祀与修武紧密结合的"大射之礼",则真正地使关东武术由"术"入"礼".丰富关东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的内涵,推进关东武术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主体间性"通过对美学、文学等领域的考察,为我们分析武术文化提供了经验。从身体与精神、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中认定了主体间性的存在,表现在"身心之和""人我之和""师徒之和""人与器和""武与政和""门派之和""天人之和"等多个层面。正是因为主体间性的存在, 才使辨证智慧的"和"思想在中国武术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