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改革开放的形势,打开了锦州市读者的眼界,读者不仅想了解本地的情况,也想了解外地的情况;不仅想了解本地人对本地的评价,也想了解外界对本地的评价,读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作为锦州日报这样一张市委机关报,从报社机体到编采队伍,怎祥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怎样满足读者的需要?我们采取打开报社大门办报的做法,既提高了锦州市的知名度,又提高了编采人员的素质,还满足了读者的需要。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请外地同行“现场操作”,以校正我们的“动作”。1988年10月,是辽沈战役胜利暨锦州解放40周年,届时锦州市兴建的辽沈战役纪念馆落成,利用这个机会,  相似文献   

2.
新的一年,各行各业都面临新的形势。我们报业面临着一个什么样的形势呢?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报社是办报的,而办报是让人看的,怎样满足读者的需要,满足读者哪些方面的需要?报业竞争激烈,如何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进一步办出自己的特点?这就是我们报业所面临的新形势。具体说有五点:  相似文献   

3.
过去一个时期,地方小报过分强调地方特色,而忽视了开放特色,再加上人们对地方特色的理解局限于发本地新闻和本地典型,发外地新闻与自己无关,不自觉地形成了封闭或半封闭的模式,适应不了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满足不了各层次读者的需要。因此,如何使地方小报有鲜明的开放特色,这是一个颇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开放不仅是对外开放,也包括对内开放两个方面。地方小报要多登本地新闻,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读者需要的是多方面的,他们不仅想通过报纸了解本地变化着的情况,而且还要通过报纸了解社会,了解国际国内大事,因此,报纸就应该尽可能为其提供服务。所谓开放型特色,首先是要加强横向联系,拓宽报道的领域和内容,注重内容的丰富性。《随州报》在办开放型的地方小报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从  相似文献   

4.
好几年了,一直有个心愿,想给大家营造一个思想的花园。不是因为要在工作中寻找闲逸与浪漫,而是作为新闻工作者,大家需要有一个交流业务、提高新闻从业水平的园地。在一个业务平台上,老同志多讲讲新闻工作经验,年轻同志多说说编采心得,这样的探讨学习,会促进年轻人迅速成熟、老同志宝刀不老。这是我们这支承担着党报宣传任务的队伍提高业务水平的现实需要,也是报社面向未来实现更大发展的长远需要。所以,我们成立了新闻研究所,我们恢复完善了《新闻天地》。在我的心里,就是想让这份散发着墨香的《新闻天地》,成为我们全体编采人员和本报通讯…  相似文献   

5.
报纸既是社会的宣传者,又是社会的组织者。如何发挥报纸的社会组织作用?我们报社在近两年多的时间里,策划和组织了20多个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活动,提高了编采人员的社会组织能力和读者的参与度,促进了报纸质量的提高,扩大了报纸发行,带动了广告开发,提高了整个报社的知名度,使报社的无形资产进一步得到了积累和增值。  相似文献   

6.
工厂要重视产品质量,地市报社也应重视报纸的编采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报纸的编采质量比工厂的产品质量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报纸的编采质量不高,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造成政治损失。  相似文献   

7.
工厂要重视产品质量,地市报社也应重视报纸的编采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报纸的编采质量比工厂的产品质量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报纸的编采质量不高,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造成政治损失。  相似文献   

8.
今年初,我们提出了“团结奋进,创造佳绩”的口号,在报社全体人员中树立精品意识,发动全体编采人员写精品、编精品,以精品为目标,为创优而奋斗。一、新闻要出精品报纸以新闻为主体,一张报纸如果没有读者喜爱的新闻,就会失去主体受众。报社的所有编采人员和管理者,无不希望获得重大新闻和具有轰动效应的好新闻。尤其是  相似文献   

9.
报纸既是社会的宣传者,又是社会的组织者。如何发挥报纸的社会组织作用? 我们报社在近两年多的时间里,策划和组织了20多个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活动,提高了编采人员的社会组织能力和读者的参与度,促进了报纸质量的提高,扩大了报纸发行,带动了广告开发,提高了整个报社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报社的无形资产进一步得到了积累和增值。 依托报纸策划活动 近年来报界同仁普遍达成这样一个共识:报社就是要“以报为  相似文献   

10.
我们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制定工作方针,以指导人们的行动。办报纸,如同做其它工作一样,也要有个按情况规定的办报方针,亦即编辑方针。这个编辑方针应使全体编采人员和广大读者都了解,共同为执行这个方针而努力。办汉文报是如此,办少数民族文字报也是如此。问题是我们在办少数民族文字报纸的时候,应在坚持社会主义报纸性质和党性原则的前提下,制定出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适合少数民族读者需要的编辑方针罢了。制定编辑方针是办报的首要问题报社的工作,不论是办汉文报还是办少数民族文字报,其最主要  相似文献   

11.
《新闻战线》今年第5期《要着眼于“以质导向”——对编采责任制的探讨》一文中,指出了编采责任制量化的局限性及副作用,主张以质导向。我认为编采责任制以量导向也好,以质导向也好,都不是本质问题。本质问题是个编采工作的管理问题。编采工作的管理,是报纸内部管理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对编采工作采取什么方法管理,怎样管理,直接影响到编采人员积极性的调动,关系到报纸质量的高低。1980年文汇报首先提出了定额管理办法,按定额规定编采人员日月年的责任,继而有些报社又发展到同奖金挂钩,按完成定额的情况进行奖罚。基本上有三种方式,一按字数计算,二按篇数计算,三把字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地、市、县报包括企业、专业报纸在内,人们议论得较多的问题,是怎样加速提高编采人员队伍的素质。这些报纸与省、市一级报纸相比,习惯上称之为“小报”。一般来讲,小报人少事多,条件也较差,如何使报社的编采人员找到一条加快提高业务水平和政治思想素质的路子,是小报新闻改革中一个较突出的重要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地、市、县报和专业报纸的不断发展,报社的干部队伍有很大变化。相当一批领导  相似文献   

13.
过去,报社的群工通联工作更多体现在向各编采部门分发通讯员稿件、及时签付通讯员稿费、定期对通讯员队伍进行新闻业务培训等编采业务的边缘工作。但是现阶段,报纸作为报业经营者与全体编采人员所生产的产品,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市场考验,面临着越来越残酷的被市场接受或淘汰的出路问题——研究市场、研究读者需求,根据其需求直接调整日常运营策略,成为当下各家报社亟须解决的一个课题。所以,在传统意义上的工作内容之外,新时期群工通联工作必然要担负起系统性了解、研究受众意见的重任。  相似文献   

14.
贾华 《新闻记者》2006,(4):72-73
现代社会中,受众对媒体、对新闻的需求不断增加。他们对新闻报道不仅想知其然,还想知其所以然;不满足于平面的新闻报道,还想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还希望通过媒体了解到社会各界对新闻报道的分析和评价,自己也乐意参与媒体的交流和讨论;……这一切,就向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媒体也需要积极创新,努力适应受众的变化和需求。近年来,各级各类报纸根据实际情况和报道的需要,围绕一些重大主题和新闻事件,策划和推出一些超常规、大容量的新闻特刊,既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也成为报业市场竞争中的一个新“亮点”。在目前中央、省、地三级办报格局中,…  相似文献   

15.
这次记者会是在报社开始进行报纸改革的时候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研究我们的记者工作怎样适应改革、开放、搞活形势的需要,适应报纸改革的需要。我们的报纸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怎样改革?我们搞改革有些什么有利条件?记者在改革中占什么样的地位?这里谈谈一些情况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赵鹏 《新闻传播》2023,(6):76-78
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信息传播方式造成了很大冲击,对大众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新媒体形势下,报社编辑需要增强与时俱进意识,加强对新媒体理念的学习,在编辑工作中不断增强读者意识,以读者为导向编辑报刊,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找到适合报社发展之路。基于此,文章对新媒体形势下的信息传播特征展开探讨,对新媒体形势下报社编辑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主要包括编辑思维陈旧、编辑内容枯燥、新媒体技术应用不足等。针对这些共性问题,提出新媒体形势下报社编辑增强读者意识的策略,即以读者为导向更新思维意识,充分尊重新闻事实,结合读者需求完善报刊版面,强化新媒体运用能力等,以期推动报社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我的读者是谁?我的读者到底喜欢什么?我怎样做才能满足读者?报业竞争的结果,使党报不得不面对一个为自己和自己的读者群重新定位的问题。大众日报为了解其读者的基本情况,掌握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选择,为办报提供科学参考,曾搞过两次读者问卷调查。据了解,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及其他一些省报近几年曾做过此类的读者问卷调查,其结论大致相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是党报的第一读者群,这是党报的“共性”。(二)准确定位是提高报纸竞争力的基础。调查的结果实现了报社对第一读者群的准确定位,剩下的问题就是根据自  相似文献   

18.
3年以前,成都商报在川内新闻圈人士和读者眼中,还没有引起特别关注,可如今日发行量达40万份.在成都市二环路内覆盖率已位居各报之首,1997年广告收入上亿元.也跃居川内媒体前茅,并在西南报业中首家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入手一部电脑,还为报社员工基本解决了住房。这种发展势头,在全国媒体中罕见,是我国西部报林中名副其实的又一匹黑马!他们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谜。另一种现象也引人深思:商报从总编辑、分管编采的副总编到部主任、骨干编采人员,几乎没有一个人学过新闻、搞过新闻,编采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8岁,…  相似文献   

19.
从去年 12月 31日起,沙雪暴袭击着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最大的风力达 9级,风速每秒 26米,气温在零下摄氏 41度,一夜间,成群的牛羊被冻死在茫茫雪原上,几十万农牧民困在暴风雪中告急。读者急需要了解灾区的情况,募捐者也想了解当地最急需什么。我们于 1月 12日夜驱车奔向雪灾的纵深地带进行了采访,度过了一次不寻常的采访生活。   一声令下连夜出发   内蒙古锡林郭勒雪灾,牵动了天津读者的心,报社领导派记者前去采访。《今晚报》新闻策划组拿出采访方案,但新闻切入点在哪 ?与天津读者有哪些联系 ?1月 11日上午,我们从因特…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我们衡水日报社在通联工作上,也搞了一些改革尝试。为了解决报社内部编采人员不足的问题,充实、巩固和发展新闻队伍,从今年4月份开始,我们陆续在全区十一个市、县和地直有关部门,设立了十四名特约记者,招聘了三名农民记者。去年下半年,地、县进行机构改革,报社一些骨干记者、编辑有的调出任职,有的内部提拔,第一线编采人员出现严重不足。在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