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说学习有三种境界,从低到高依次为知学、好学、乐学,其中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所谓乐学就是不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一种被迫的行为,而是把学习看成是一件心甘情愿的事,是一件愉快的事,从而在学习中体验到一种积极、愉快的情感。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  相似文献   

2.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笔者认为:乐学就是创设一种愉快的教学环境,在师生心情愉快、情感融洽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如果一堂音乐课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始终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3.
柳京明 《山东教育》2002,(11):48-48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如何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这是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生物,在中学阶段是一门必修科目,在众多的科目中处于“副科”的地位。由于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深刻说明了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密切相关,学习兴趣浓厚了,积极性就高,更能使其把学习当作一件愉快的事来享受,全身心投入,学习效果就明显提高,必能达到最佳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在《实用汉语词典》中,“玩”的第一个义项就是“指参加使自己精神愉快的活动”。我所说的“玩”即为此义,只不过这个“玩”是与语文教学相关的活动而已。“学习本身就是一件艰苦而复杂的劳动,怎么能在玩中学呢?”著名教育家霍懋征的“玩、道结合说”似乎为我找到了理论依据。“玩”而有“道”,变“苦”学为“乐”学,语文教学之极佳境界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把“乐学”视为教育的最高境界。“玩”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6.
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关于学习的经验和方法,是他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他已作古2500多年,但他的学习观和学习方法,对于今天我们进行素质教育仍有借鉴的价值。孔子的学习观,集中地记述在《论语》这部经典之中。孔子是第一个提倡乐学的古代教育家。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刻苦学习固然是好的,但不如乐学更佳。把读书当做苦差事,是学不好的。只有把读书学习视为人生的快事,怀着愉快的心情学习,才能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境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  相似文献   

7.
愉快教育是一种好学、乐学精神的教育,是一种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的教育。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看来,“乐之”优于“好之”。“知之”是因为“乐之”,是发自内心的要求,是主体愉快情绪的反映,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它可使儿童在动手、动脑、操作、运行、讨论时,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8.
刘红 《江苏教育》2008,(11):10-11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将“学习”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有许多精辟的论述,直抵教育的核心。在学习心理方面,孔子提出了关于学习的三种不同心理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想学、好学、乐学,说明学习与情感、态度、意志有密切的关系,惟有“乐学”才是最高的学习境界。才可以产生最大的学习内驱力。在学习方式上。  相似文献   

9.
张晓琳 《语文天地》2012,(22):27-28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呢?答案可谓是众说纷纭,我认为,语文教学实现乐学境界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语文的乐学境界,语文学习的最高追求也就是语文教学中乐学境界的实现。有人理解乐  相似文献   

10.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在心理学上叫内驱力。它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有“乐知”。才能“乐学”。因此,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愉快地积极地去学习,调动自己的内在潜能,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学生对某一件事和某一项活动的兴趣越浓,与之相关的能力发展得就越快。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吴丽娟 《甘肃教育》2012,(11):68-6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乐学体现的是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智慧,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乐学更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他们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乐学课堂把学生由知识的"灌装桶"变为独立思考的研究型学生,由学习基本知识变为对知识的探究体验,由内向羞涩变为大方勇敢,由胆怯变为自信。乐学课堂是高效学习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那么,如何成就一堂高效率的课,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呢?  相似文献   

12.
某著名品牌的广告词是“我选择,我喜欢”,联系到教育工作,学生“喜欢”即乐学可谓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诚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过程不单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情感和意志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体验,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的尊严和价值,让其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愉快的情绪体验,方能促进身心和谐、张扬个性,成为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13.
从中外教育史看,孔子是乐学的创始者。《论语》中有46次使用了“乐”字,其中有16次与“乐学”有关。孔子不仅倡导乐学,而且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同时还对乐学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为什么要乐学呢?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是三种学习的境界,其中乐之为最高境界。这里强调了乐学的重要性。当代中小学生或学业负担过重,囿于苦学;或学习兴趣索然,困于厌学。如此等等,委实堪忧。故倡导乐学,更有必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乐学策略,推进素质教育呢?一、厚实乐学底蕴乐学者,先须学…  相似文献   

14.
曹广忠 《科学教育》2001,7(3):13-14
乐学是学生学习的力量源泉,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都主张学生乐学,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家洛托诺夫得出了愉快而不紧张的学习原则。培养学生的乐学品德应成为每位教师的不懈追求,下面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几千年前,《论语》开篇就记载有孔子对快乐教学的认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而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孔子已经认识到学习者的兴趣和爱好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将"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誉满欧美的著名学者、心理学教授巴甫诺奥曾写过《快乐学习法》这本畅销书,他认为:快乐学习是一种享受,学到新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因此,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才能取得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早已把学习分为三个层次:知学、好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爱学的情感,会学的能力,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从而快乐的学习,这是英语教学的关键。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会快乐地学习。一、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7.
孔子曾将学习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知学、好学、乐学,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一种强烈的学习热情,只有进人到“乐学”这一层次,才能使人做到在学习上自强不息。下面,我从三个层次来谈谈如何使学生达到知学、好学、乐学。  相似文献   

18.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他把乐学作为学习的最高境界。语文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心理愉悦因素的培养。这样,学生才会乐学语文,学习的动力才会更强。  相似文献   

19.
宋丽霞 《辅导员》2009,(17):31-31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调查显示,目前小学生中至少有50%以上的学生对作文持有消极的态度。怎样才能使学生把消极的写作化为积极、主动、快乐地说与写,把枯燥无味变成一种情感交融的天地?  相似文献   

20.
学习上的最好境界那要算"乐学"了.孔子有句很有名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乐学"的起点,也是"乐学"的动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学习者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他总是积极主动而心情愉悦地去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