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大部分地区夏季(5—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0%以上,气候特征为明显的干湿两季。夏季干旱是我区的主要灾害之一,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较大。初夏(5—6月)干旱对作物的生长及产量有直接的影响。本文利用该地区的地面常规观测资料,通过分析全区初夏降水量、水汽压、气温、日照时数和10CM平均地温之间以及与前期冬季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针对西藏主要农区(沿江一线,以拉萨、泽当、江孜、日喀则四站为代表)初夏干旱预测的热力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2.
宗吉 《西藏科技》2005,(6):41-43
山南地区作物种植区主要分布于沿江一线,占全地区总耕地面积的70~80%。多为干旱、半干旱耕地,干旱是其最主要的灾害。本文根据历年气象资料,对干旱时空分布以及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防御和减缓干旱灾害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藏科技》2011,(10):81-F0003
2011年10月17日,天气预报电子显示屏在林芝地区墨脱县安装调试成功,并投入运行。该气象电子显示屏将与林芝地区气象局同步,每天滚动发布实时天气预报信息、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地质灾害等级以及农牧民群众关心的农气预测等相关服务信息。  相似文献   

4.
为对典型农区冬小麦干热风灾害遥感图像的变化进行分析,以河南地区为例。利用河南地区的气象资料,与小麦发育期以及产量、干热风的灾害数据,利用气象行业的标准冬小麦的干热风的灾害指标,对干热风的危害指数进行计算,对冬小麦对气象产量的影响关键的因子进行确定,对河南典型农区的冬小麦的干热风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对干热风发生的次数和冬小麦的单产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的结果表明,近20年来河南地区的冬小麦轻度以及重度的干热风的灾害总体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轻度以及重度干热风的年际产生的变化比较大,90年代的干热风灾害较为严重,2000年情况较好。日最高的气温以及相对的湿度与相对的风速等要素起到综合的作用对河南冬小麦的干热风灾害的整体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进行决定,相对风速的减小对干热风的灾害产生减弱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07年5月21~31日山南地区沿江一线的晴热高温少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冷空气路径、水汽条件、上升运动等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初夏干旱属高压控制型,环流特征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印度西北部为高压控制.根据大气环流特征,确定了产生山南地区沿江初夏干旱的物理量特征量,为山南地区的初夏干旱预报提供了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干旱监测等级评价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干旱灾害时效区域、受旱症状及干旱灾害等级划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干旱灾害等级对应气象指标的分析和确实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季风雨带的位置变化直接影响着东部的干旱与雨涝。我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致使农田受灾面积3000多万公顷,受干旱、暴雨、洪涝和热带风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的人口达6亿多人次,平均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3%-6%。  相似文献   

8.
在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的多种自然灾害中,干旱灾害是发生最频繁、危害最广泛的灾害之一。大规模的干旱往往可以使大范围的农业长期绝收。干旱发生频率较大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类准确有效地监测干旱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并评估其影响,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干旱遥感监测的本质是监测土壤水分含量,通过土壤含水量的多少和分布来反映干旱的程度和分布范围,对农业生产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青海东部1997年春末初夏出现了干旱,其原因是由大范围的环流异常造成的,新一轮的洋尼诺现象对春末初夏干旱形成起了推波助澜作用,干旱发生前青海省内地震活动数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均出现异常,这些异常要素可能是未来预测工作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及其科学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玉璧  张强  李耀辉  王莺  王劲松 《资源科学》2013,35(9):1884-1897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由于干旱灾害所引发的水资源匮乏、粮食危机、生态恶化(如荒漠化)等,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应急管理的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本文介绍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研究领域的主要科技进展。在系统总结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了干旱灾害风险分析,阐述了对干旱风险评估的科学认识,归纳了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的脆弱性、承灾体暴露度和防灾减灾能力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评估方法。从科学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角度,思考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及未来科学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1.
华北春旱年型对冬小麦影响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利用大型活动式遮雨棚遮档自然降水,采用人工控制定量喷灌模拟冬小麦生产中3、5、7、10、14a-遇的春旱年型,研究不同春旱年型对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春旱年型的增加,冬小麦根、茎、叶、的生长速度明显降低,总生物量减少;春季干旱使冬小麦春生分蘖减少,单位面积总穗数减少,穗长变短,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不孕小穗数增加;3、5、7、10、14a-遇春旱处理的冬小麦产量分别比CK减少2.6%、14.6%、22.1%、43.0%、47.2%。春季干旱程度与冬小麦产量呈指数曲线相关。  相似文献   

12.
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旅游产品是高品质旅游产品,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重要基础。文章从分析林芝地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条件出发,阐述了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并就林芝地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的设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菏泽市2017年初夏、2018年初冬两次严重污染空气质量AQI特征,重点对比两次严重污染空气质量AQI与气象要素相关关系、高空图天气形势及逆温层对两次严重污染过程影响,对比气象部门在两次污染过程期间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防御预警气象服务过程,发现2018年初冬污染过程气象服务较全面,而对2017年初夏污染过程气象服务准备相对不足,初夏大气污染过程气象服务质量有待探索提高。  相似文献   

14.
简要阐述了高寒地区雪灾、干旱、风沙、霜冻等气象灾害对畜牧业影响,及其发生的原因、特点、规律及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相应的灾害防御策略。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是一个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低温(寒潮)、台风、沙尘暴等。本文通过主要对风灾种类及所带来的危害等的描述,提醒人们保护我们所生存与依赖的脆弱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暖对黄土高原塬区农作物生长和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分析气候变暖对黄土高原塬区作物发育期的影响表明:气候变暖使冬小麦越冬前各发育期日期推后,越冬后各发育期日期提前;冬小麦全生育期生长天数缩短,每10年缩短8.3天,主要是越冬期(休眠期)缩短,每10年缩短6.8天;冬小麦越冬死亡率降低。使玉米各发育期日期提前,但播种期、三叶期、拔节期、抽雄期日期提前较小,其变化速率仅为0.5天~1.1天/10年;而乳熟期、成熟期日期提前较多,变化速率为3.5天~9.0天/10年。冬小麦、玉米气候产量变化与干旱发生程度有关,干旱越严重,气候产量越低。年气候生产力40年(1961年~2000年)呈递减趋势,递减率为1.13kg~19.21kg/(hm2·年),从对未来假定的气候变化年型看,以暖湿型气候年型对农业生产最为有利,年气候生产力增加13.7%~31.2%;冷干型气候对农业生产不利,年气候生产力减少5.1%~27.1%。  相似文献   

17.
方汉杰  王裕锴 《科技通报》1997,13(6):389-392
杭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资源丰富,但气象灾害频繁,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高温干旱、台风、连阴雨、低温冷害、大风冰雹等.“八五”期间,杭州市梅汛期降水持续偏多,出现连续暴雨和大暴雨天气,洪涝严重;1994—1995年连续出现夏季持续高温酷暑、严重干旱的气候,造成杭州市“八五”期间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是目前杭州正处高温多雨期,而海温异常、大气环流异常也是造成杭州气象灾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的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大风、冰雹、干旱、冻害和沙尘暴等,其中干旱是其主要的气象灾害。文章介绍了内蒙古气象灾害情况,并提出了一些防灾减灾决策,在气象预报预警和防灾减灾服务方面进行经验交流,为有关部门了解内蒙古主要气象灾害和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西藏山南地区是西藏的"粮仓",干旱在山南地区是最常见、对农业生产、人畜饮水和水力发电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近年来抗旱气象服务已成为山南地区气象服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2014年山南地区初夏出现的干旱、抗旱和气象服务典型案例,总结出了此次气象服务内容,剖析了气象部门服务流程,为今后提炼抗旱气象服务积累了经验,总结出抗旱气象服务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北方地区的荒山造林,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尤其降水贝干旱灾害频发对造林的影响最大,北方地区干旱少雨,造林不易成活,如果要使得北方荒山造林的成功率得到提升,传统的工艺技术必不可见除此之外,还需要将新型的抗干旱的手段和措施,本文重点介绍优选抗旱树种、营造混交林、造林抗干法、苗木抗干旱处理等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