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艺术体育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体育与艺术的不断融合,艺术体育人才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为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培养艺术体育专门人才提供了契机.结合艺术体育人才的培养过程,对人才培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艺术体育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体育竞赛和表演类项目同相关的艺术形式结合的部分,具体研究方向为:艺术体育设计、体育音乐、体育美术、体育类舞蹈、体育表演等.艺术体育专门人才可以界定为从事艺术体育领域研究与实践的、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良好道德素养的人才.社会对艺术体育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现在社会先导性需求大大高于人才的培养;以主要艺术体育项目为热点,带动相关项目持续升温,造成了人才的短缺.因此认为,艺术体育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探究培养国际冬季体育组织人才的必要性,总结当前人才培养困境,对标国际组织人才的基本素养与能力,提出培养路径。研究认为:借助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办契机,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间的互动,培养与输送国际冬季体育组织人才,不仅能为全球体育治理贡献中国力量,还能加快"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建设,对提升我国国际体育影响力与话语权、树立良好大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国际冬季体育组织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规划,人才选拔视野不够开阔,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学科与师资建设相对滞后,促进机制与保障制度不健全。建议:建设研究智库,做好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拓宽选拔视野,实现人才培养多元化;对标国际组织人才基本素养,打造订单式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的学科体系,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汇集多方力量,健全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师范专业健美操人才的专项能力培养进行研究,依据健美操项目特点及专项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阐明体育师范专业健美操人才的专项能力包含的主要内容,提出促进健美操人才专项能力培养策略,为体育师范专业健美操专项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研究认为:体育师范专业健美操人才的专项能力在其学习全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必须保证学生专项能力培养的根本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构筑以专项知识、运动能力和教学能力为主,以创编能力、竞训能力和表演能力为辅的健美操人才的专项能力培养模式;专项知识是理论指引、运动能力是发展基础、教学能力是学习重点、创编能力是创新需求、竞训能力是实践拓展、表演能力是体育艺术。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竞技体育人才投资效益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相关人员素质与利益分配、经费流向、资金保障、战略选择、人才重视程度为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倡导"开源为先、节流为本"的体育人才培养成本观、效益观;培育有利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投融资机制;完善长江三角洲地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资监督体制;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政策与措施,引导社会体育组织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国防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军事人才培养的趋势。我国自2000年起开始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军队干部,此举为我军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军事人才。本研究分析了体育专业院校向军队输送毕业生的情况,结合体育专业院校的师资、课程、场馆设施、生源特点等方面资源,查阅了"特种兵"选拔与培养的机制,论证了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人才的优势。研究表明体育专业院校纳入培养国防生系列中非常重要与可行,培养国防生人才的突破口为"特种兵"人才。体育院校培养国防生有利于增加特种兵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和人才培养数量;提高特种兵的成材率和成才速度;解决高军事体能、高军事技能人才缺乏问题;联合培养有利于实现双方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实现双赢;有利于拓宽体育专业院校办学途径。  相似文献   

6.
采用调查法分析社会对体育艺术人才的需求.以天津体育学院设置体育艺术教育专业的案例为切入点,探索中国体育艺术教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途径.体育艺术复合人才既是当下社会迫切需求,也是体育院校开设艺术专业的特色所在.天津体育学院体育艺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清晰,方案设置合理,注重社会实践,为同行业的定位与发展提供良好借鉴.建议在专业建设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办学方针、注重学生非认知因素的培养、服务社会的清晰定位.  相似文献   

7.
潘兰芳 《体育世界》2014,(11):38-40
21世纪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提高体育艺术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体育艺术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研究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体育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探索出体育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体系,争取能够缓解体育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难压力,并为高等院校有关体育艺术类课程设置提供参考,进而促进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综合分析法等,对福建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增设学前方向人才培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政策支持,彰显学前体育教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省内各区域学前儿童和教职工逐年增加,亟需学前体育教师人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拥有丰厚的教学优势,有利于学前体育教师人才的培养。同时,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竞争激烈。  相似文献   

9.
刘宁 《体育世界》2013,(4):113+116
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已经不再单纯地追求健康,而是更加注重通过健身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因而各种体育艺术如健美操、广场舞、体育舞蹈、瑜伽等健身形式,在人们充满无限美好期待的眼神中,美丽绽放。体育艺术健身需求空前的高涨,也对体育艺术复合型教育人才,提出了紧迫的要求。然而,当前国内并没有真正专业体育艺术人才培养体制,因而,相关人才的培养成为各高校亟待攻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应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几年的实践工作,对民族民间体育人才的培养现状与培养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由于没有形成科学的发展体系,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人才的需要,民族民间体育的推广与发展也急需专业人才的成长;人才需求主要体现在学校体育改革、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推广与市场开发和全民健身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人才的需求;民族民间体育人才培养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同时,青少年队伍的建设也是民族民间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国14所体育院校均设体育艺术专业,体育艺术系(学院)相继成立,但是体育艺术跟其他的专业相比较,仍是新生事物,需要不断地建设与完善.本文探讨了体育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的现状,并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着重分析了从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教学评价、网络平台建设、特色发展等体育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以期实现培养与职业要求符合,受社会认同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体育艺术表演人才.同时,为体育院校(系)其他专业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定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大连外国语大学体育特长班教学内容适应程度和人才培养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体育特长班培养学生体育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普通高校建立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对我国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其在培养数量.质量、办学体制上存在困难,同时对我国普通高校建立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最后提出了普通高校以培养复合型体育管理、经营、科研人才为主,专业性体育院校以培养竞技体育训练.科研人才为主,综合性师范院校以培养高层次体育师资为主的我国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体制.  相似文献   

14.
<正>为全面贯彻落实体教合作、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发展战略思路,加强体教结合,加快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促进广东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努力形成以附属竞校为龙头、建立以地市为单位的羽毛球业余训练网点基地的体育培养结构。1羽毛球项目体教结合的发展思路及方向根据羽毛球项目业余训练的实际情况,应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改革为动力,全面加强广东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以选拔、培养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以贯彻全省  相似文献   

15.
对人才培养模式理论进行综述研究,明确体育休闲娱乐和人才概念的内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同时构建体育休闲娱乐人才的培养类型目标和培养规格目标体系,再根据培养目标设置包含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的现代体育休闲娱乐课程体系,主张实行以学分制为主的培养制度,强调合理的教学原则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来确保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从而构建起富有“通识教育”精神的体育休闲娱乐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创新基层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前基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列举了我国现行的五种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即:体育运动学校模式,试点学校自办模式,单项俱乐部模式,教体结合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制度创新;走“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之路;建立适合运动员学习训练特点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的新机制:建立和完善体育人才的交流市场的对策和建议,以创新基层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卓越体育人才是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本贮备的基础,对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导向及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是促进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提升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推动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坚实后盾。本文通过对卓越体育人才的界定,探讨了培养卓越体育人才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影响卓越体育人才培养的因素。旨为提升我国体育人才培养质量、层次献言纳谏。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学训矛盾、投资主体单一、人才选拔及人才流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应结合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优势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有效改革,建议我国后备人才培养在坚持"举国体制"下,形成政府主导下市场化培养机制,从而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后备人才的储备。  相似文献   

19.
<正>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这一阶段,我国基层的业余训练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逐渐凸现。党中央国务院指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事关国家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发现并培养青年体育后备人才要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青少年业余训练的各级各类基层训练体系等单位是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组织形式,同时也是为"全民健身"提供优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一个重要基础环节。青少年体育人才是实现未来体育强国的根本。当今世界体育强国都把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作为竞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体育院系体育师资及体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状况进行调查;指出安徽省高校体育要在办学层次和学科建设上快速发展,培养出适应安徽省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所需要的研究型人才,为安徽省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安徽的崛起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